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有些学生专门跟教师“作对”,比如练习动作时,教师要求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出现错误时,教师对他提出批评,他却不但不听,还与教师顶嘴,令教师十分头疼。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它是个体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的一种与一般人相反情绪体验的心理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如粜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就会对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了解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消除不利因素,防止这种消极心理反应的发生。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复杂的。由于  相似文献   

2.
向学生提要求四忌谢纪民,郭茂莲一忌主观设想。教师向学生提要求,实际上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的。如果不深入调查学生的情况,单凭自己的印象或推断,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就会出现教与学的分离现象,产生一种消极、冷漠的教学关系。所以,我们向学生提要求首先要摆正主体...  相似文献   

3.
音乐课堂气氛是指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状态。这是心理气氛在课堂教学的特定情绪作用下,师生双边活动状态的外显现象。音乐课堂气氛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积极、健康、活泼、生动的气氛;一是消极、沉闷、冷漠、压抑的气氛。当音乐课堂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求知欲望时就会产生积极的课堂气氛,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课堂气氛。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演奏出和谐、民主的“音符”?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说”起来。提出疑惑是学生的本能。通过学生的说,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引出知识点。有的老师不准学生说话,只看老师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防治方法李茜一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心理,是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对教师教育的消极抵抗或公开对抗。他们对老师的感情是冷漠的,有隔阂的,对老师的教育有明显的“抗药性”,看问题往往很偏激,对干涉他们行为的...  相似文献   

5.
问:我的儿子今年上初一,是数学课代表。他发现班里的同学有抄别人作业的现象,就记下这些同学的名字,交给老师。我想这是老师让他这样做的,但我不希望他做这种事。可他只听老师的,我不知道该怎样说服他。答:您的孩子大概是班里的好学生。老师让他这样做也是出于对他的信任。作为成人,我们认为这种方式不好,但孩子的心理或许有所不同。他可能把这种任务看成是老师对自己的特别重用呢。只有孩子的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才会意识到给同学告状的不妥。我们建议父母不要强迫孩子按父母的想法办事,但是可以引导孩子分析这种事情的利弊。具…  相似文献   

6.
时下 ,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少了 ,但是“心罚”却普遍存在。所谓“心罚” ,就是对待某些学生冷漠、讽刺、挖苦、压抑等等。这种心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如孤独无助、自卑、恐惧、自暴自弃、厌学、敌意等等心理问题和障碍。常见的“心罚”有以下几种 :对学生冷漠。有些教师对学习成绩差或行为上有些毛病的后进生 ,采取不理睬的态度 ,不给他谈话 ,不给他笑脸 ,相处几年如同路人 ,甚至连批评也没有。有的学生受不了这种精神禁闭 ,故意违纪 ,以求老师批评他一次 ,精神上透透气 ,可见这种“冷漠”型“心罚”的厉害。讽刺挖苦学生。有的…  相似文献   

7.
小议学生的逆反心理王培利班主任老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要求学生这样做,学生却偏要那样做。这种学生与教师意愿相反的心理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好奇心。比如,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到批评,学...  相似文献   

8.
闫进伦 《成才之路》2010,(32):64-65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脾气倔强的学生专跟教师"作对"。学习动作时,教师要求这样做,他却不理睬,偏要那样做;犯了错误后,你对他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他不但不听,反而摆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跟你唱对台戏等等。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逆反心理。这种心理是指一种较为稳定的、对外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的或相反的情绪体验的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9.
进入高中,学生多多少少表现出一定的逆反心理,重者表现为对学习生活消极、冷漠,甚至与教师、家长"对着干"。如果不及时采用一定的策略来应对,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逆反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形  相似文献   

10.
时常听我们的老师对学生说,你再不认真学习或再不好好表现,就把你的家长叫来。他们将家长当成了惩罚孩子的武器。尤其是在明令禁止教师体罚学生的今天,有些教师更是喜欢使用这种方法。这样做,也许对学生能起到一时的教育和震慑作用,但长此以往,必将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产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1.
所谓“意义障碍”,指的是教师讲解道德要求,行为规范及其意义时,学生头脑中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影响到他们的感知、接受和理解,以致造成学生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需要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对立情绪”和“抵触心理”。 意义障碍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感,产生抵触心理,对教师的要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其中情节较轻者表现为“忽视”形式,任凭老师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情节严重者则表现为“对立情绪”形式,认为老师“虚情假意”或“存心整人”,拒绝接受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更为严重者便表现为“逆反心理”形式,对老师怀恨在心,和老师唱对台戏。凡此种种,老师都应密切注意。 意义障碍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产生:①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有偏向,或者对该肯定的肯定过了头,对不该否定的却说得一无是处,使学生产生反感。②提出的要求过高过严,不符合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他们难以接受。③只  相似文献   

12.
周胜华 《湖南教育》2004,(19):47-47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人们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采取一种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相似文献   

13.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师生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学习生活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有积极、健康、活泼的心理环境,也有消极、冷漠、沉闷的心理环境。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影响课堂心理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方法、班集体的学习风气、教师的素质修养、师生关系等。课堂教学要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创造条件。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师表的影响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和领导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  相似文献   

14.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和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会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是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刘凯 《快乐阅读》2011,(1):88-89
一、逆反心理的表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所讲授的技术动作听不进去,练习也不积极、认真,甚至产生对抗心理。少数体质弱、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的学生表现就更为突出。你说东,他向西;你说南,他向北;你说好,他说坏;经常与教师顶嘴、唱对台戏,老师不让做的动作偏去做。上述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是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  相似文献   

17.
夸美纽斯曾经强调:“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冷漠地接受,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很容易带来疲倦。  相似文献   

18.
1认知障碍心态认知障碍心态是指学生由于对某一事情认识不清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如一些学生把“哥儿义气”理解为同学之间的“友谊”,以致一时冲动发生打架斗殴事件;有的学生把吸烟看作是男子汉风度和魅力;还有的学生把无纪律的行为、冒险行动误解为“勇敢”。这些学生把老师正面的教育要求,往往从另一种意义上去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上产生的障碍,主要来自学生认识经验的差异。教师在教育这些学生时,一定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从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对比,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达…  相似文献   

19.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以一个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中。为班级成员所感知和体验到的人际环境。它包括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而课堂心理环境受师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否配合默契。是否教学互动等因素影响,相应地出现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心理环境和消极、冷漠、沉闷死寂的心理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也对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产生影响。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因此,应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纪律等来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