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认知语境较于传统意义的语境涵括了认知因素.具体到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则更关注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认知心理状态.从这个角度分析交际失误的原因,希望对消除交际误解、扫除交际障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静态的语境观未能系统、充分地揭示出语境问题的全貌,不能客观地反映语言使用时交际双方的实际心理状态。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阐述了语言交际中认知语境的动态性。并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阐释了关联理论框架下动态的认知语境观分别与话语关联、话语理解之间的关系。这种动态的语境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交际中的语境动态特征以及语境在交际中的作用,这对语用学的研究和提高人们的言语交际能力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标记语可谓是语言中的小词或短语,但在话语中同样有隐含意义和预设意义,能起到对话语理解、构建语境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标记语的语境功能以及标记语在话语中构建怎样的认知效果,以及话语标记的动态性功能和指别功能,为生成和理解语句提示语境坐标,创造话语交际的起伏性和多变性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同一言语事件,说话人和听话人由于共享的语境不同,针对不同的听话人,说话人选择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在探求话语建构的机制和言语选择方式的过程中,经分析认为:在以沟通为取向的交往行为中,要对语言作出连续不断的选择,这种选择是由语言内部(即结构)和语言的外部原因所驱动的。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对语境认知的不同,从而建构了不同的话语。  相似文献   

5.
关联信息是指那些值得听话人关注的信息,关联理论在交际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讨论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提出在教学中运用关联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语言交流是一种依据思维原则或规律来进行的认知活动。语言的理解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即交际者的认知和推理过程。阐述了认知语境的特点及构建,通过具体语言现象分析了认知语境在话语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过程,而认知推理则离不开语境的作用。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趋于一致,交际才能成功进行。本文通过对大量日常话语交际的分析,探讨认知语境在日常话语交际中的语用制约功能,认知语境对正确理解话语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言语反讽是日常生活和交际中常使用的反讽形式,从《红楼梦》的语料中可以发现,人物经常运用反讽话语的语境暗示来使其反讽意图得到听话人的理解.受人物共同背景知识的控制和调节,《红楼梦》中的反讽话语也受语境的限制,体现了一些重要的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语境理论的新发展--认知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语境是动态的,在言语交际中是一个变量;理解言语的过程就是在语境与新信息之间所作的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语境是现代语言学中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最初的语境理论是以说明话语的合适性为主要目的,后成为语用学和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语境观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因此也是语境选择的过程.认知语言学家提出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研究语境,从而对话语的产生起到很好的解释作用.语境理论对培养英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和扩展学习者的知识结构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语境,语境对言语交际中话语的表达和理解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是解释作用和制约作用。语境的解释作用主要体现在:语境有助于言语交际中指示语的理解、省略语的完善、言外之意的准确传达、歧义现象的消除。语境的制约作用体现在:情境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认知语境对言语交际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将交际看作一种认知活动,试图从人的认知特点和过程出发,揭示交际规律。关联理论使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会话含意推导摆脱了Grice合作原则的束缚,也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礼貌现象,为跨文化交际中话语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有助于解释跨文化语言交际活动中出现的语用失误与交际失败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语境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误解产生的原因.从语篇语境,背景知识语境,情景知识语境,熟悉程度语境和语境的补足与选择的语境认知不足出发,逐一分析,得出了误解产生的语境认知的推导模式:对同一句话语,说话人的语境认知和听话人的语境认知在两个层次上平行发展,没有发生交融,或者说两条平行线不能交叉,交汇,从而就产生了误解.  相似文献   

14.
谎言是一种语用现象,多发生在言语交际中,因此必须有交际者及其认知语境因素的参与。交际者的主体性、认知语境的因人而异性和动态性使得谎言具有主体性、灵活性和动态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进化的角度和语言交际的目的来看,听力理解在人类语言交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交际作为一个认知过程,听力技能可以确保其顺利进行。本文旨在通过对艺体生和文、理生的英语听力成绩对比分析,从认知关联理论所建立的认知语境、推理—明示入手,着重探讨艺体生认知特点对听力学习产生的显著影响,并阐述关联理论与艺体生英语听力教学的关系来实践其推动听力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以期提高特长生英语听力水平,达到言语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阐释语用学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运用该理论对话语误解的实例进行分析,指出在交际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说话人的话语明示性、听话人的话语推理过程以及双方认知环境的一致性,以此实现减少或避免话语误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话轮转换研究是会话分析的核心内容。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共有知识作为选择的结果对话轮的转换起着制约与推进的作用。共有知识允许在反应话轮中出现“空环”、“沉默”等话语现象,并赋予隐含意义。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为研究话语的人际意义提供了更直接的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是语用学上一个非常著名的以认知——推理过程为基础的理论,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是按一定的认知——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活动。但是关联理论并非尽善尽美,尚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本文试图通过对关联理论的回顾来浅析关联理论的不足之处,并且进一步指出话语的理解要重新审视"关联"一词,要考虑话语的意义连贯问题,因为有的话语可能不具备最大关联性但是在听话人看来却是连贯的,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及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说话人传达给听话人的第一信息。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人必然经常提及或招呼到桌人,这时就要用到称呼语。虽然称呼语的使用受到社会规约的限制,但并非固定不变的,它具有高度的动态性,人们会根据实际的语言环境做出灵活的变换来顺应当时的语境。在双方身份、角色不变的条件下,说话人对同一对象采用了不同的称呼,即所谓称呼语的转换。本文以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为例,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了言语交际过程中称呼语的转换模式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交际互动中,说话者之间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言语冲突,而言语威胁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手段能够迫使或掌控听话人做出违背其意愿的行动,而权力在实施言语威胁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本文以警察与公民的互动为例探讨权力对冲突话语中的言语威胁的影响,首先介绍警察事务中的权力及互动的不平衡性,然后举例说明在警察与公民的互动中权力是如何对言语威胁的使用产生作用。通过警察与公民这一特定的机构语境,言语威胁的使用充分彰显了象征权力与语用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