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动车车主与驾驶员分离的情况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其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承担问题较为复杂,我国立法还没有相关明确具体的规定.根据各国不同的经验,从机动车车主替代责任的法理学基础、法价值理论等方面入手,充实和完善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是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992年生效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31条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主体作了规定,但该规定过于简单,无法理清复杂的责任主体应负的责任。立法应确定车辆所有人负赔偿责任,再规定车主的除外责任。垫付责任有悖法理。应制定一部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也逐年增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确定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受害人能否得到足额的赔偿,本文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立法例比较作为切入点,对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我国现有交通事故责任主体法律规定的优缺点,并对即将生效的《侵权责任法》中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规定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立法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确立我国机动车道路事故赔偿责任主体应遵循过错直接赔偿原则、先行垫付原则、替代赔偿原则等。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范围应包括挂靠单位的机动车事故赔偿主体,分期付款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被盗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等情形。  相似文献   

5.
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的弊端,根据危险责任和报偿责任理论,提出将对机动车运行有支配力及从中获得利益的人作为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认定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机动车一方损害赔偿责任的具体主体予以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对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问题做出了一些新的规定.本文依据这些规定,对出租车乘客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诉讼请求的选择和程序规则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笔者将从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主体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归责原则以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几种主要类型入手,阐述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法律现象和后果影响已经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原则作为切入点,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一般原则和实践中的赔偿情形进行探讨,并从实践角度对《侵权行为法》提出了立法和司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除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致人损害事实、机 动车交通事故致人损害行为的违法性,以及机动车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一般要件,还 应包括道路要件、车辆要件、交通要件和人身损害赔偿要件等特别要件。  相似文献   

10.
笔者阐述了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无过错责任原则确立的合理价值.同时论证了该责任适用中存在的责任主体范围过于宽泛问题。提出应将单纯的驾驶人排除在无过错责任主体的范畴之外的观点,同时还就法律层面进一步完善无过错责任主体的资格条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案例为研究载体,以机动车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归责原则为切入点,注重研究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范围。在研究过程中突出解决保险赔偿问题在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问题中的核心作用,并完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从而更公平合理地处理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害后果。  相似文献   

12.
责任保险中的第三人直接请求权,是指责任保险的第三人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请求保险人直接给付保险赔偿金的权利。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赋予机动车"交强险"第三人享有直接请求权,在现有立法现状下,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应借鉴世界主要立法国家的立法例,对受害第三人的范围,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对待,赋予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受害第三人直接请求权。  相似文献   

13.
一车投保机动车强制责任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另一车未投机动车强制责任险。两车相撞后致正常行走的第三人受伤,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两车各负交通事故的主次责任、行人无责任情况下,应该如何划分两车的赔偿责任?文章提出交强险限额内部分平均承担、超出交强险限额部分对内按份、对外连带承担、有投保车在限额内先承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是典型的侵权责任。由于道路交通事故行为主体的广泛性、主体主观方面的过失性和责任形式的多样性,使得事故责任的定性具有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界定罪与非罪,辨析侵害责任时,仍然存在法律适用不当,责任认定不清等问题。所以,正确认识和区分道路交通事故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是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责任认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对机动车的操控关系,对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认定产生冲击。大部分学者建议综合运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产品责任和高度危险责任来重新建构自动驾驶模式下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认定框架。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认定不宜盲目要求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承担全部责任,而应通过给自动驾驶汽车加装"黑匣子"和要求车企购买生产者强制责任保险的方式,实现损害救济与鼓励科技发展并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若干问题,分析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以利于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效地保护受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在处理机动车交通事故时经常出现责任主体不明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均存在较大争议。文章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以试图找到机动车所有人应否承担民事责任这一法律问题的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8.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了保险公司在几种特殊情形下垫付抢救费用的责任,充分体现了《强制保险条例》“以人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成为使交通事故受害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助的一项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垫付责任的理论和立法依据相对薄弱,《强制保险条例》的规定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司法实践中对保险公司垫付责任相关问题的理解争议颇多。本文拟对垫付责任溯源、交强险中保险公司垫付责任的法律构成、交强险中垫付抢救费用情形的法律性质、交强险垫付责任制度的完善等四个方面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小波 《考试周刊》2007,(34):158-159
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没有对不可抗力问题做出规定。不可抗力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作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抗辩理由,只有当其成为交通事故损害事实发生的唯一原因的时候,才可以成为交通事故责任的抗辩理由。  相似文献   

20.
机动车事故已日渐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借鉴它国先进立法经验,从理论和实务上探讨机动车事故损害赔偿中存在的法律适用、赔偿责任主体、赔偿责任原则和范围以及机动车责任保险等问题进行探讨,对于制定和完善我国的机动车事故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