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前,曾国藩书法研究成果较少。20世纪80至90年代,曾国藩书论研究者认为曾氏书法的大源为理学,他在书艺上强调功利性与艺术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21世纪以来,学界基本一致认为曾氏书法的大源是道学,因之形成了曾氏书法阴阳美学说。继而展开曾氏书论研究并将曾氏书论成因向纵深推进,认为曾国藩书法思想与书法风格的形成与其家庭背景、湖湘文化等紧密相关。总体而言,近30年来的曾国藩书论研究方法相对单调,研究视角相对局限,曾国藩书论的当代价值转换研究尚处于空白。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由传统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家训思想两部分构成,其经验来源主要是曾氏家族的世传家风和自身经历,这大大丰富了曾国藩治家的践行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德思想无疑是一大精神基石,探讨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可以促进现代家庭伦理道德的建设,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徐中舒先生一生治学颇多建树,他师承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王国维开创的以地下史料考订文献史料的"二重论据"的史论方法.对他影响至深.但徐先生一贯主张"跟着时代前进有所发展",在治学实践中,除继承传统的"考据"手段外,将老师王国维开创的"二重论据"发展成"多重论据",大大丰富了史学研究的方法,为史学研究、特别是先秦史和史前史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登遐"是古人对人死的讳称,由此义延伸,<庄子·大宗师>中有"登假于道",屈原<远游>中亦有"载营魄而登霞",二者皆通"登遐",但这里已表示达到某种境界的过程.庄子、屈原都幻想通过登遐去达到一定的生命境界,二者有相通之处,亦有区别.但最终他们的"登遐"都通过各自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回归了古之"登遐"的本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国之大事有二:一为战争,二为祭祀.《左传》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祭祀与战争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礼记·祭统》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新安画派"中的两位主将渐江和查士标,在书法风格上迥然有别.渐江走"复古"的路径,行书学颜鲁公,楷书学倪云林,形成自己"苍老天然,简淡高古"的艺术风格;查士标跟随"崇董"的时风,兼学米芾、"二王",形成自己"俊逸潇散,气韵高远"的艺术特色.究其根源主要有三:其一,二人的人生遭遇和经历不同;其二,二人的性格不同;其三,二人的艺术取向不同.然而,不论二人的书法风格如何,他们的书法都能触及艺术的真谛:表达个人精神境界和人格追求."新安画派"的艺术家们在"师古"与"创新"的关系上开创了一条宝贵的经验之路.  相似文献   

7.
北宋名家贺铸的词,历代褒贬不一,备受争议.其中陈廷焯、王国维两人的评价相差最为悬殊,陈廷焯赞之过高,王国维则贬之过深.陈廷焯提倡"沉郁",而贺铸词极具沉郁之风且变化多端,所以受到陈的推崇;王国维讲究词的境界,反对用典、因袭前人,贺铸词用典过多,因此受到王的排斥.由此可见,陈、王二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都有各自的理论依据.然而,由于二人对贺铸词没有进行深入地挖掘以及受评判标准的局限,使他们的观点暴露出明显的不足.陈、王二人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去分析贺铸词.  相似文献   

8.
伏羲是中华民族传说时代最早的始祖.晚近以来,闻一多揭示其为氏族之龙蛇图腾.刘尧汉又进而揭示其原为先民虎图腾,笔者继以为"伏羲"古音读如"白虎",古义实本"驺虞"印.黑文白虎"之省称.其分化态则有"白虎"、 "黑虎"两大类,而为华夏不同的支民族所分祀,其发祥地在渭河中上游.所代表的婚姻阶段为"四象"婚级阶段,对文明的影响广泛涉及民族学、姓氏学、天文学、地理学、神话学、宗教学、哲学、艺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陶澍和曾国藩都是近代中国的著名人物,生平却未能谋面;但陶澍对曾国藩的影响非常深刻。在理学经世、改革弊政、整顿吏治、育才用人等诸多方面,曾国藩都继承和发展了陶澍的思想。曾国藩对陶澍也很尊敬,引为行政做人之师。可以说,曾国藩是陶澍思想和事业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相似文献   

10.
从曹魏后期到晋宋之际,玄学经历了三个形态的变化。一是曹魏后期的"政治的玄学",二是西晋前期的"哲学的玄学",三是晋宋之际的"艺术的玄学"。以正始为代表的曹魏后期文学创作"有玄无文",以太康为代表的西晋前期文学创作"有文无玄",以陶、谢为代表的晋宋之际文学创作"有文有玄"。谢灵运就生活在"艺术的玄学"的时代,他不仅重"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而且重"义",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其山水诗的"玄学尾巴"。  相似文献   

11.
刘华 《职大学报》2006,(3):54-58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比较有影响的人物,也是一个一直有争议的人物,他既是清廷重臣,又是一个理学家,同时又是洋务派代表,在他死后以及现实社会有些人将他说成是一个成功大士,而津津乐道地大力推崇曾国藩,甚至有人对他的为官之道、做人之道、人生变术、甚至诡计多端等都大为吹捧,但是他的理学对近代中国社会到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学家?是否值得推崇?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涓生就是鲁迅笔下的"罗亭",是徘徊在时代十字路口的社会零余者形象.与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相比,二者有诸多共性,如才华出众却无所作为;自私冷漠,脱离民众等等.但二者也有明显的差异,如出身、环境不同,作者的创作动机和表现手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要明确政治性,增强思想性,坚持方法的灵活性创新性.一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要让思政课飘出历史味,凸显思政课的政治性、思辨性、学理性.二要凸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三要创新党课形式,拓宽"四史教育"的阵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四要大力增强"四史教育"的影响力、传播面.大力坚持思政课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做到思政课有理论的深度、历史的厚度更有价值引领的温度.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的文化危机实质上反映的是人类的生存境界(意识)的危机.人类应该创造条件,"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由本能境界的生存走向生态境界的生存.批判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和占有性,针对国际技术统治鲜明地提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应以人为本.建构一种恪守"富有同情心的公正原则"的"公共领域",是适应人类进入生态境界生存的需要.全球化时代现实发展的这种趋向,要求文学的价值应以审美的形态,把人的一切方面的存在整合为一种向生态境界生存发展的新状态.  相似文献   

15.
宗教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要从现实和潜在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由于宗教在美国的多元化、政教分离制度、民众多渠道的政治意见表达方式、宗教团体的游说范围和能力有限使得宗教对美国对外政策的现实影响力极小。而另一方面,由于"循环证实"、"投射倾向"和"刻板印象"等"晕轮效应",宗教仍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着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后,"知识启蒙"成为全社会的集体诉求,以出版机构为主的新式传媒成为主要的"知识生产基地",其中民营出版机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开明书店创办于1926年,以教育出版、文化出版为理念,吸引了一大批"以出版进行启蒙"的文化人参与其中,并注重企业文化和精神的塑造,形成"开明人"的认同,营造"开明风",出版了大量高质量、较有影响力的书刊,促进新知识、新文化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7.
凡例 一、入选材料限于20世纪(1900年-1999年). 二、所谓"大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之一:(一)具有开拓性意义,(二)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兵工文化是一种具有80年光辉历史的优秀文化,其求实献身的精神鼓舞着几代兵工人。我院长期隶属兵工行业,在兵工文化的巨大影响力下,形成了具有兵工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提升学校学生文化素养,扩大学校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时期,兵工企业和学院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传承兵工文化",让兵工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对接,提高"文化软实力",对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与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人丈的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句法结构特点的不同.英语表达比较抽象,汉语表达比较具体;英语语序是从"个体"到"整体",而汉语则是从"整体"到"个体";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特点,概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在中西方民族各自思维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尼采和魏晋风度都有"酒"的思想主题。尼采的酒神精神贯穿了其哲学思想,"酒"是魏晋风度的核心。从"酒"角度分析两种思想,得出两者产生于相似的时代环境,都认识到了生命的悲剧本质,同时又有着理性与非理性、个人主义与非个人主义的差异,它们都对自己的时代和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