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苗族蜡画实际上形意美按照不同原则组合起来的,其组合的方法与汉字构造相近,有象形、会意、假借、转注等。这四种方法遵循着两大艺术法则:(一)具象——抽象——再具象——再抽象的原则;(二)自然美——理想与自我观照——理想美——再自然美——再理想与自然观照——再理想美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认为汉字不仅是汉语的书写符号,更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它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而且还由此发展出独特的书法艺术.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3.
谈谈汉字美     
汉字是人类文字中的奇葩,汉字具有象形美、结构美、绘画美、书法美、超时空美的特点,这些特点充分展示汉字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凝聚着汉民族的智慧,与世界上其他文字相比,汉字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无比的优势,时至今日,汉字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上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规范地使用汉字,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和弘扬汉字书法艺术,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字美简说     
汉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明的伟大贡献,汉字具有线条美,结构美,神韵美,含意义美和音韵美的特点,弘扬汉字的形神美,让汉字为世界更多的人理解,推崇和使用,是中国语言字工作的一项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文化对汉字书写文化造成强烈冲击的今天,写字———强化民族文化记忆的工具性作用与其表情达意的艺术作用正在日渐式微。写字的意义既包含着快乐的思维活动方式,又包含着中国人最基本的人伦价值观念,汉字书写是中国人对汉民族伟大的传统文化的特有表述。强化母体文化记忆,要从写字教育抓起,把汉字写得美观、艺术,更应该从汉字自身的文化内涵与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两个视角去认识汉字、善待汉字。  相似文献   

7.
汉字所带给人们的特色,不只是因为它形体的特征,更是因为它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汉字的审美特色,应该从汉民族的文化角度来对汉字进行审美,即以书法艺术为工具,以汉文化为角度来剖析汉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汉民族为适应实践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汉字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文化是造字的依据,汉民族文化深刻影响着汉字的构造过程和方法.同时,汉字还可以充当研究造字时代社会状况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汉字曾视为90%以上是一维拼写的复杂三维文字,但文中将其规范为一维新拉丁化,其方案如下:(1)一字一码,一一对应无重码,解决了同音字区分问题,方块汉字与新拼音汉字可以互换;(2)任何汉字均可由1~3个字母构成,书写方便、拼写唯一、阅读无困难。具体规则是:首次母取声韵反切拼音、次后母辨字大小写有意;(3)新汉字方便外国人、小孩和学龄儿童学习汉语,也有便于成年人掌握;(4)新拼写汉字由1~3字母组成,字宽相近,保留方块汉字大致等宽的字形美和观赏美;(5)因此利于汉字世界化和全球化,从而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不仅能够用来记录我们祖先的语言,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汉民族的思维特征和情感取向,沉淀着特定时代的文化信息。文章拟从汉民族居住方式的演化、汉民族住宅格局的美化和汉民族房屋建筑的等级化三方面入手,通过对与居住有关的部分汉字形、义、音的解读,以窥视中国人居住条件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1.
中西美学的三个主题是美、艺术和美感。在美的方面,中国古代的美是实用的美善和伦理道德的美善两个层次的,他们最终被定型为儒家的政治伦理模式和道家的自然宇宙论模式;古希腊的美是人体之美的观看对象,并将其提升到对上帝或彼岸的爱的追求。在艺术方面,中国古代的"艺"的地位一直不高,"乐通伦理"和"文以载道"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西方艺术精神的主流则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模仿论。在美感方面,中国儒家归之于合乎礼教的"众乐",道家则归于与大自然相通的"至乐"和后来的妙悟、兴趣;西方则一方面有非理性的"诗的迷狂",另一方面有理性的"认识的快感"。在所有这些方面,中西美学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在华侨华人美术研究中,移民意识是解读华侨华人美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文化漂移性是移民文化的重要内涵,移民意识决定了华侨美术既有"传统性"又有"异域性"的文化特征。华侨美术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民族性、异域性、漂移性相结合的独特的美术文化现象。这种文化融合是故国文化基因与移民意识相融的结果,是中国传统美术形态和西方美术形式意韵的融合。华侨华人美术的发展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强化国家文化影响,促进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时,既具备强烈的主体性、民族性,又具有兼容性,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油画作为舶来物,在中国仍然还只是一门正在成长中的艺术,只有不断地挖掘吸收西方艺术的精华,并进一步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创新,中国油画才能进入硕果累累的季节。  相似文献   

14.
潘玉良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接受新美术教育而成为成功画家的极少数例子,她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性格。由于她本人不曾接受传统文化艺术启蒙,使她成为20世纪前期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她用独具东方意韵的线条和色彩,绘制具有民族气质和个性特点的作品,为中西艺术融合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以外,有五十五个民族.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有各自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各民族的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品更是灿烂多姿,成为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少数民族美术在中国美术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他提出"中西调和"的理论发展中国的现代绘画,目的是通过吸收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精髓使中国的现代艺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中国艺术向现代转型。他选择的方法是以西方艺术作为参照系,但又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从而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林风眠的"中西调和"理论由民族艺术的现代化、东西方艺术的融会、情感与理智的相互平衡及个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等命题的组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西调和"理论的框架,开创了中国现代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独创的一个范畴。它是中国抒情艺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体现了华夏民族独特的生存状态与审美追求。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必将揭示中国艺术独特的感知方式与审美追求。同时,也将加深我们对中国艺术内在精髓的体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音乐是瞬息万变、推陈出新的领域,是社会敏感的神经,在其身上集结、纠缠了丰富、复杂的政治、文化、时代信息。流行音乐所反映出的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和人性之美,远远超越了流行音乐本身的艺术之美。本文从美学角度分析、研究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对其美学特征、审美趣味变迁历程及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作了详实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藏族唐卡绘画艺术的传承方式与趋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卡是藏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既具备强烈的民族特征,又显现出民间的生存状态,所以它是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民族民间艺术。文章在探循传统艺术教育规律过程的同时,认为对唐卡艺术进行传承方式的专业化和精品化是保护抢救和开发利用这一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费穆重视电影本体、讲究电影“空气”的“布置”、强调电影的民族审美情趣,他的这些电影观在今日已越来越受到中国电影界的重视。费穆电影观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电影人越来越重视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形象艺术,并全力探索尽可能完美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