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冰 《甘肃教育》2004,(12):47-47
学校体育中德育渗透的特点:学校体育中的德育渗透的直接参与性,是体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书育人的根本特点之一。一般来讲,其他学科中的教书育人,往往以“说教”为主,通过向学生阐述伦理道德,让学生明事理,分善恶,辨真伪,进而提高思想道德水准。而学校体育中的德育渗透,则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通过独特的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浅谈快乐体育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校体乐结合,用“乐”来启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用“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用“动”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校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增色不少。这给予了我们一个启迪:何不将“快乐体育”引入体育教学之中呢?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才能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赵锋 《上海教育》2007,(3B):18-18
在全社会关注学校体育的大背景下,嘉定区在今年将重点推进六项工作:一是在全区中小学全面推行“课间跑”:二是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三是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学校体育评价制度:四是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学生体育大联赛“体教嘉年华”等大型活动为载体,营造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五是完善保障监督机制,推动学校体育健康发展;六是扎实开展体育专项督导,依法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重视学科知识、技能、体力的系统教学,忽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个性的弘扬,割裂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联系,其结果是大学体育教学远离了人的培养这一基本宗旨。针对这一弊端,世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是体育社会化。即让大学体育成为社会的一部分,由传习式向参与式变革,课内外一体化,校内外相结合,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贯通。“开发行为能力”的体育理念提出后,不少学生参加社会体育俱乐部进一步接触社会,把体育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促进了学校体育课程与社会体育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11S):F0004-F0004
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聚精会神搞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思路,以“做德高人,成济世才”为目标,以“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一切有利于教师的健康发展、一切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为基点,认真做好“提高质量,注重实效,主动服务”三篇文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快乐中获得成功和幸福。学校被命名为“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并成功创建了由国家体育总局确定的“阳泉市第十中学校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为青少年体育活动普及工作的龙头和基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徐坚良 《辽宁教育》2007,(10):F0003-F0003
“让学生具有成就美好未来的素质”是辽宁省实验学校坚持的育人理念。人的健康是人“成就美好未来”的基本前提,因此,“健康”是我们让学生具有的“第一”素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学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组建体育运动队、陪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技能,发展学生特长,学校曾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终身体育?我国体育理论专家认为: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相关教育,即在人的一生中实施体育。根据以上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构成的终身体育的全过程。因此,学校体育教育过程将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国家教育司曲宗湖就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9.
张小青 《小学生》2011,(5):28-30
“阳光体育”运动犹如春风吹遍了祖国各地,各个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其目的就是丰富学生的业余体育文化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快乐地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我校是江干区最早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学校之一。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要长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一个平台。围绕体质与健康,更加科学、合理的丰富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11.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生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我们知道兴趣是人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实际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学生时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2.
许多地方学校体育工作 ,管不得法 ,教不得法 ,尤其是体育课 ,给学生的多是压力与难受。学生不仅需要体育成绩 ,更需要享受体育的乐趣。“享受体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尽情享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种种人生体验。俱乐部课制、个性化的教学、多开设学生喜欢的选项课程、加强课外体育管理和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是创造“享受体育”氛围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论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跃 《教育与职业》2005,(18):41-42
党的十六大将“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切实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就为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学校体育如何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经常地进行体育锻炼,最根本地是取决于自身的终身体育意识。而一个人体育意识的程度取决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效果,高职体育作为高职学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个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不仅能承担本专业学科的教学任务,还应能承担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组织、引导学生的体育活动,就是其中之一。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要根据这一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一定程度的“体育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任云兰 《天中学刊》2002,17(2):117-117
学校体育具有与社会生活衔接的特点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终身体育的思想已基本确立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终身体育的意志、态度及能力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对技工学校来说 ,体育教学更应注重长远效益 ,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1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兴趣在人活动中的动力性作用 ,已为古今中外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所承认 .人们把兴趣看作是“人的活动的原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 ,最终导致行为习惯的形成 .因此 ,要…  相似文献   

16.
毛长红 《上海教育》2007,(3B):19-19
随着“健康第一”理念的深入,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也愈加明确,就是要让广大学生在学校体育锻炼中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培养团结、合作、坚强、友爱精神。毋庸置疑,学校体育工作已然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相似文献   

17.
一、中学体育开展学生“自能学习”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卫生保健教育等各方面的教育措施,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不仅限于课堂,而是涵盖了课堂内外的各种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提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自然资源是“最廉价”也是“最富有”的资源。本着这样的理念,利用学校地理环境的优势(开放式公园离我校只有一墙之隔),整合课程资源,尝试“走出校园”,让学生在陌生的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校成为创新的基地.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课程,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阶段,终身体育思想是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应让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和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使之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