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陈剑 《视听界》2007,(4):42-44
国际电视传播与一般电视传播的功能有所不同。后者目的比较单一,主要为一般观众提供资讯和娱乐服务,由电视的传播主体获得利润。而国际电视传播则在上述功能的基础上,追求文化影响力。中国的国际电视传播一方面是为海外的华人观众提供电视服务,另一方面则通过国际电视传播为世界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及中国的风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天波 《新闻窗》2011,(4):55-56
当前,电视传媒不断进行改革发展和资源整合,同时,电视观众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各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赢得更多观众,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各电视台纷纷通过内部改革进行节目创新,依靠自身实力的不断扩大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电视技术的改革,电视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越来越多的电视已经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电视作为一个家庭的综合信息终端,观众可以从中搜索到不同种类的节目,随时随地了解各个地方发生的事。与之前一些电视上都是固定的节目来比,智能化电视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是在智能电视背景下,电视文艺节目却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在智能化电视的背景下电视文艺节目应该如何创新,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  相似文献   

4.
刘婷婷 《新闻窗》2012,(2):49-50
以2002年江苏频道开播的《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开播为标准,我国电视传媒迎来了第三次热潮——电视民生新闻热。媒体中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就以自身传播内容的贴近性与传播平民化的视角与互动性快速地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牢牢地锁住了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在近几年的发展与完善中,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电视媒体不仅要面对行业内的激烈竞争,还要接受各种新媒体的冲击。各级电视台都在自主创新、模式开发和引进,以及好剧大剧的订制编排上拼实力。电视媒体除了保持和发挥自身内容制作的相对优势,还需在营销推广和终端利用上不断创新,创造价值增量,增强传播效果,提升竞争实力。作者通过分析新媒体背景下电视创新节目的营销实践,以及近年来在市场营销领域被广为应用的口碑传播的优势特点,从传播的渠道、方式、时机、内容再造、观众体验、受众引导等多个方面,提出电视创新节目的全媒体口碑传播营销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电视栏目的创新能够改变电视栏目在观众心中的形象,给人们以视觉和思维上的冲击,引起观众的兴趣,进而提高栏目的竞争力和总体质量,有助于发展更深的观众基础。而电视栏目的创新离不开电视编导自身的基本素质,电视编导的基本素质直接影响着制作出来的栏目质量和影响力。本文主要针对电视编导素质基础下的栏目创新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为电视编导对电视栏目的制作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求新、求变、求多样化,是观众对电视传播的普遍需求和观赏心理。其中,电视新闻的“周末版”伴随着观众作息方式的变化,蕴含着深厚的开发潜力。要求从制作观念、编播手法等方面创新,由此可找到新闻版面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异常的变化,促进电视的发展繁荣,电视行业也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步伐,以顺应时代发展。在大众化传播的基础上实行分众化传播就是当今电视改革中的一个显著特征。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台,专业频道的兴起和专栏节目的更新,无不是为了满足不同受众的多样性需求而有的放矢的。作为电视与观众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电视节目主持人已非以“我播你看”为主的电视资源紧缺时代仅把信息传播给观众便万事大吉,电视市场的细分化与电视观众需求多样性的扩大,使每一位节目主持人都要接受市场的考验和观众挑…  相似文献   

9.
石晓雯  龙艳 《东南传播》2011,(6):152-154
教育电视从一开始出现便紧跟观众的需求,它为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当前这个通讯便捷、获取信息渠道异常广阔同时又推崇大众文化的"后现代"社会中,教育电视节目的创新日益艰难,受众对教育电视传播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握好社会教育的责任,研究观众需求,充分了解观众收视心理,永远是教育电视节目实行娱乐化的出发...  相似文献   

10.
杨嵘 《新闻传播》2013,(12):186
为了丰富观众的文化娱乐生活,电视文艺节目成为一个必要的表现方式。广大观众可以通过轻松愉快的电视文艺节目,使得自身受到感染而身心愉悦,也可以从这些电视文艺节目中获得人生真理。随着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电视文艺节目包罗万象,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了解各族人民的文化精粹,欣赏世界各国人民的民风民俗。随之人们对于电视文艺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就成为一个必要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电视会终结吗?这是伴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而浮出水面的一个问题。事实上,新媒体时代可能带来的不是电视媒体自身的终结,而是传统电视传播模式的终结。未来电视的传播将不再是基于频道和栏目(节目)的单向线性传播,而是基于碎片化信息的、由电视媒体及其观众两大主体共同完成的多级传播。  相似文献   

12.
对于电视媒体而言,竞争的核心是节目,竞争的胜负是收视率,而收视率的高低则直接取决于电视观众对节目的观注程度。就我国观众来说,在过去那种大一统的社会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心理是被动的,以了解政策、知道事实为满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扩展了视野,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特别是第三产业、职业种类的越来越多,工作条件的多样化,不同的观众需要不同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要求电视传媒由过去那种单向的,将观众作为一个综合体的宽向灌输式传播走向以特定的观众为传播对象的窄向传播,进而走向个…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报纸、广播等传播工具与读者、听众之间,因主观和客观等原因,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的话,那么电视是最“贴近”观众的了。这就是电视报道与报纸、广播报道的不同之处,这种电视报道自身独有的特性,就是电视报道在观众方面引起的现场感。  相似文献   

14.
赵宁  胡菡 《新闻世界》2011,(8):56-57
本文从观众对于电视媒介的依赖性入手,阐释了媒介从利用观众依赖或为满足观众求知的立场出发,建构了真假专家的电视形象。假专家的危害性,无论是对于其自身,还是对于电视媒介和电视观众而言,都是显而易见。文章还分析了媒介建构的真专家所带来的弊端和可能导致的三点危害,包括电视媒介功能重心的转移、受众传播地位的倒退、专家形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我国的电视涌现出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与之相比,电视理论研究工作明显薄弱,用以指导屏幕实践的理论尚不成熟,与改革要求不相适应。这告诉我们如何把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社会作用的传播工具,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所进行的改革、出现的新发展,及时加以研究,找出内在规律,是我们研究刊物和电视理论建设的迫切任务。对此,我们应有一种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此,我们应将改革精神贯穿于办刊始终。要用改革精神来建设电视理论,为电视实践提供系统的理性认识,使电视工作者认识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研究者自身要有解放思想、冲破传统观念的强烈愿望。而作为研究刊物的《电视研究》,则要为学术研讨创造一种争鸣气氛,使改革中的各种不同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文化类节目逐渐独树一帜,脱颖而出,这是电视工作者不懈钻研如何做好一档精品文化类节目的必然。电视文化类节目想要屹立不倒,必须坚持创新,坚守原则。电视节目要突破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手段的创新,电视工作者也要完成自我更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电视节目坚持高品质的制作,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正>电视是通俗的“看”的大众文化,如何看,看什么?大有讲究。如果电视总是力图控制观众,而不是愉悦观众,最终它会失去观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日益提高,电视传媒理念已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了以受众为中心。怎样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要求呢?电视媒体首先必须了解观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不断适应观众求新、求异的审美需求,应该在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在思维手法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怎样才能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从龙岩台近年的实践看,电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视创作有了自身的发展规律,电视要想有一定的观众,必须强化这种创作思维,因此电视编导的责任越来越大。电视编导的创作要想赢得一定的市场,就必须不断的创新,发挥创新思维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用。一个电视节目要想在行业中制胜,那么创新是其唯一的法宝,而电视节目的创新最主要的是调动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郭泽德  梁丹 《声屏世界》2013,(12):63-65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中,竞争白热化的电视媒体也将目光投向了微信平台,将自身在电视领域的影响力延伸到微信平台,并尝试通过微信平台推动电视媒体的发展。因此,通过对电视官方微信传播内容的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电视媒体微信传播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格调不高、媚俗味重、缺乏创新的传播模式、忽视和误读观众的主体性等问题。本文认为:电视娱乐节目应强化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注重以人为本,加强节目的互动传播,实行立体化、本土化、分众化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