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是中国新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年,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为标志,中国新闻业揭开了崭新的发展篇章。它标志着中国新闻业从以条块分割为特点的个体分散经营走向面向市场的多层次规模性整合,...  相似文献   

2.
1996年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这一年,中国新闻业揭开了崭新的发展篇章。它标志着中国新闻业从以条块分割为特点的个体分散经营走向面向市场的多层次规模性整合,从以行政隶属关系为纽带的粗放式企事业混合管理形态到以资产为纽带的现代集团式企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22,(1)
本文以2021年中国新闻业典型案例、重大事件和行业数据为基础,梳理本年度新闻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文章重点聚焦以建党百年为代表的重大主题宣传、以抗击新冠肺炎为代表的公共危机传播、以东京奥运会为代表的全球事件报道等三类重大事件主题报道,从内容、形式、渠道、传播效果等方面展现本年度新闻业的报道表现,并立足数字新闻业发展和现代传播体系建构,对2021年中国新闻业的实践特点进行概括。头部中央级媒体持续引领,部分省市媒体加快转型,一批县级融媒体中心迭代升级,现代传播体系构建加速推进。未来,在智能传播新技术的驱动和互联网平台基础设施化的影响下,中国新闻业需要培育出一批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主流媒体和更加健全的现代传播体系,强化原创内容生产、发挥议程设置功能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未来十年中国新闻业须致力构建现代新闻制度 卢文熠发表文章谈中国新闻业构建现代新闻制度的问题,他认为未来十年是中国新闻业从混乱走向规范的重要转型期,其间会出现诸多乱象,这是为逐渐走向规范做探索和积累的必经过程。中国新闻业急待解决的是制度、理念、流程和关系处理上的一些两难问题,对这些难题的解决程度将决定中国新闻业未来能否健康、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新中国前后30年的新闻业有着巨大的差异。后30年中国新闻业发生意义深远、成果显著的巨大变化。前后30年中国新闻业带有根本性的变化是从前30年的宣传本位转向后30年的新闻本位。正是这一带根本性的变化推动了其它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6.
媒介产业化——中国新闻改革的一个现实问题中国新闻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就是新闻媒介的迅速发展,新闻业逐步显示出产业的明显特征。随着以党报为核心的报业兼并与联合,尤其是报业集团的出现,媒介的产业特征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国家有关管理机构已经明确地肯定了媒介的产业属性,并且十分重视它的发展方向:1987年,国家科委首次编制的我国产业投入产出表,将新闻业和广播电视事业纳入“信息商品化”序列。199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把“报业经营管理”正式列入第三产业。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  相似文献   

7.
陈露菡 《传媒》2023,(22):40-42
ChatGPT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拥有远超前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内容创作能力与更接近于人类的交互能力。从数媒时代到智媒时代,以技术驱动为显著特征的新闻业,面临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更迭而带来的现实挑战,但也拥有了打破数媒时代传播格局的全新机遇。展望未来发展图景,新闻业应积极拥抱新技术,推动自身转型升级,重塑新闻业的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8.
买方市场是基于买方议价能力为主导的市场模式,中国新闻业已然是买方市场。在新闻业双重市场和买方市场的压力下,中国新闻业出现经营与管理等各方面的变动和危机,本文通过分析澎湃新闻的发展路径,总结其如何在买方市场的强大压力下缓解危机,求得发展并受到消费者和广告商的信任。同时,澎湃新闻的发展路径对中国新闻业的经营与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周边传播这一理论视野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22年中国新闻业的重大事件为观察对象,重点回顾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北京冬奥会报道与抗击新冠疫情报道等重大题材的新闻实践,从新闻生产、技术采纳与新闻业态三个维度出发阐述本年度新闻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并归纳当前数字新闻业在平台社会语境下的运作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从生产到传播各环节的“常态接合”是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闻生产的平台化、触达技术的智能化、治理理念的生态化。数字新闻业的“生产-触达-治理”模式,是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常态接合”的主要呈现方式,因此新闻传媒业应当顺势而为,积极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全面提升数字沟通的能力与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新闻业回望》分为上下两部分。本期内容主要是关于中国加入WTO后 ,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深化改革所作出的进一步部署。明年第1期将刊载《2002年中国新闻业发展“备忘录”》。  相似文献   

11.
杜永利 《新闻窗》2007,(4):78-79,93
在美国发展历史上从“旧时代向新时代转化的关键时期”,“美国报业巨匠”普利策凭借其独特的报业经营管理理念进行报业实践,开创了崭新的“办报作为一种重要事业的时代”。中国加入WTO之后,处于同样类似社会转型期之中的中国新闻业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全球新闻业的生死竞争。剖析普利策的报业经营管理理念,借鉴普氏报业奇迹的“看家本领”,对于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新闻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创立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标志着中国结束了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王朝统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时期。本文旨在叙述民国创立初期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业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曹鹏 《新闻记者》2003,(4):41-42
关于新闻业的新闻,近来越来越多,充分说明传媒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与文化生活中日益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对应,关于传媒的传媒,也不断增加。今年创刊的《中国广播影视报》(主办者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英文名字为CHINAME-DIANEWS,以彩色对开大报的面貌出现,虽然内容定位还在行业信息与影视节目娱乐之间摇摆,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但是毕竟中国传媒又多了一个信息平台。近些年来,笔者始终不遗余力地倡导以新闻业新闻、传媒的传媒促进行业进步与繁荣,虽然按照专业标准要求,目前国内的新闻业…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业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可以导致人的畸形发展。这其中,人在什么样的利益、需要、目的之下发展新闻业是具有决定性的。1995年3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发展首脑会议提出了社会发展要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提出经济要更有效地为人的需要服务,以提高和改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社会发展演化的新阶段。它不仅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则,也是新闻业发展的必然选  相似文献   

15.
今日的印度,不仅拥有居亚洲第位、世界第4位、总数约为22648种之多的报刊,而且拥有5大通讯社,还拥有以全印广播电台和全印电视台为主体、遍布全国的广播、电视网络。印度新闻业之发达,令世人瞩目。印度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她的发达的新闻业,已经并且正在有力地促进着这个发展中的大国的开放与进步,促进着这个发展中的大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因此,了解一下今日印度的颇具特色新闻业状况,有助于加深了解今日印度社会的发展。一、报刊:印度报刊诞生的标志是1780年英文版《孟加拉周刊》在加尔各答的出版。而历史最为悠…  相似文献   

16.
论二十世纪中国新闻业和新闻观念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波 《现代传播》2001,(4):24-30
本文运用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考察了20世纪中国新闻业和新闻观念的发展,并把它划分为5个历史阶段新闻观念启蒙时代、"以新闻为本位"时代、大众化与新闻宣传并存的时代、非市场化时代和信息化市场化时代;认为其发展蕴涵着政治逻辑、文化逻辑和经济逻辑,从这里可以把握20世纪中国新闻业和新闻观念发展的丰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拜技术发展带来的情境变化所赐,中外新闻业在网络时代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以美国赫芬顿邮报和BuzzFeed为代表的新媒体,对新闻业进行了深度的数字化改造.它们以市场为导向、基于营利而进行创新和突围,已经作为成功的案例而为全世界新闻业所瞩目.而在这个网络化、媒介融合成为必然的时代,我国新闻业却仍处于探索之中.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的新闻业在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进行个案分析,并对其经验得失进行评价,试图为我国新闻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新闻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业兴起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百余年来,少数民族新闻业走过了艰难曲折而又迂回发展的道路。如今,呈现出空前繁荣景象: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图像为其信息载体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全面快速发展,少数民族新闻业队伍日益壮大。少数民族新闻业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我国民族大团结,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民族新闻的定义及民族新闻工作的特殊规律,做出既符合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规律又符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基…  相似文献   

19.
呈现在各位读者朋友眼前的,是改版后的2010年第一期《新闻窗》。之所以改版,诚如业内已达成的共识:随着新闻业的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随着新闻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政策规则的变化,随着以网络媒体兴起为代表的媒介基本技术革命性进展以及对媒介形态的影响日趋明显,随着新闻竞争向更深层次发展,随着中国新闻界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新闻舆论的竞争和斗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2013年9月报人江艺平退休视作中国新闻业面临的一次"热点时刻",从集体记忆的角度讨论新闻权威的塑造问题。文章以新闻人的纪念话语为研究对象,分析新闻人如何来讨论这一退休事件以及这种讨论对新闻业具有怎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