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竹取物語·龙首明珠>中的求婚难题是使用典故编写成的,倘若没有吸收汉文典籍,是难以编出这一作品的.对于日本文学来说,汉文典籍的利用确实占据重要的位置,是日本文学创作的一个传统模式.但是这一利用并非只是模仿,可以说是为了创造出独特的民族文学所要经过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典籍的交流是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印刷术的影响下,日本印刷了不少汉文古籍,并有部分传到中国。云南大学图书馆现藏有日本线装古籍一百余种,其中刻本62种,活字本4种,铅印本22种,石印本16种,珂罗版6种。分析比较这一百多种日本古籍,可以看出中日印刷文化相互影响的一些轨迹。  相似文献   

3.
从文本形成的角度来看,源于中国汉文典籍的越语熟语可以看作是作者文本,它们以中国古代汉文典籍为前文本,并根据越南特殊文化背景对前文本进行了吸收和转化,形成了越语熟语对中国汉文典籍的引用、仿作和吸纳三种不同的互文类型。越语熟语文本的指涉性、选择性,以及越语熟语文本对中国汉文典籍的文化认同度,可以看作是越语熟语与中国汉文典籍互文性程度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中的“汉籍回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 ,日本历代所创造的大量“汉籍”(汉文书籍 ) ,以及中国流失海外的典籍 ,由僧侣、使臣、商贾们携入中土 ,这便出现了日本向中国逆向输出“汉籍”的特殊文化现象。“汉籍回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香字抄》是一部日本所藏的汉文典籍,属于写本,有"久原本"、"京都本"、"早稻田本"等多个版本,该书在体例、内容、用字情况上有自己的特色,存在文字学、文献学、书法学、宗教学等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异域典籍是指存在于域外或域外文人用古汉语撰写的各类典籍。《和名类聚抄》是日本立志发展民族文化的平安时期日本人用汉文撰写的辞书,其间引经据典反映了中古时期汉语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查阅相关文献对《和名抄》中所引典籍与现行本进行对比分析,从俗字演变的角度进行考释,在中古汉语研究方面或对前人的某些观点进行补充,或纠正一些古籍或词典的错误之处,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词典的再版校对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夏译汉文军事作品是现存西夏文典籍中比较重要的类型。从《孙子兵法三家注》、《孙子传》、《六韬》、《黄石公三略》、《将苑》等西夏译本中选取三个多次出现的短语作为范例,对夏译汉文军事典籍中的一致性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历史文献储备极其丰富,除了官方汉文文本外,还有大量流传在民间汉文文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同样留存有大量的汉文文献,目前,学术界对民族地区的汉文献的研究开始得到重视,但若传统的汉文文献研究的方法机械移植到民族史研究中就不免捉襟见肘,无法发挥预期的作用。对不同民族流传的汉文文献本传世,如何使传统的史料研究方法适用于民族史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研究中的空缺。就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民间文献史民族史研究的主要历史信息来源,可以弥补汉文典籍的诸多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一、教材宗旨。1、汉文可以说和日本古典一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虽说它是中国的作品,但由于日文中有汉文的训读法,所以汉文也同我国的作品一样,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因此可以说汉文比起日本古文来更使学生感兴趣。 2、中国古典中所刻划、描述的人物、行为、以及志向等,包含着适用于当今的日本社会的东西,这一点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  相似文献   

10.
明治时代是一个充满新旧交替、东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时代。作为旧形式的代表,汉诗文充分展现了明治维新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新变化,再现了日本走向对外侵略的过程中汉诗人的国家主义思想,这是我们研究日本近代汉文学时尤其需要警惕的。  相似文献   

11.
祖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大多载之于典籍。这些典籍除浩如烟海的汉族古籍外,少数民族古籍亦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古籍内容丰富,形式多姿多彩。其中既有世代承袭蜚声中外的口碑材料,更有举世皆知名扬世界的书面作品。二者各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少数民族书面文字古籍作品除少数有文字的民族外,大多是用汉文创作的。(如壮族、回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等)。另外即使是有文字的民族,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有的留传至今的亦是汉文作品居多(如蒙族、满族等)。所以,研究整理古代少数民族汉文作  相似文献   

12.
明治八年(1875),龙三瓦将标注史料来源与考异这两种方法首次同时用于日本汉文编年体史书《皇朝小史》的编纂。编纂方法的改进,使《皇朝小史》在"史实求真"方面超越了明治维新以前所有的日本汉文编年体史书。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在奈良时代以后,虽然不断有新的汉文典籍传来,但是作者一般都秉承遣唐使时代的文字记忆,沿用我国六朝和初唐俗字的写法.江户时代以前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以写本流传.从这一点出发,今天我国敦煌吐鲁番写本和古籍文字通例研究,对于解读<万叶集>中的汉诗文和万叶假名具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胡玉冰<传统典籍中汉文西夏文献研究>一书编纂体例有所创新,结构框架科学、合理.对汉文西夏地理文献、御夏议边文献、亡佚西夏汉文文献等做了深入细致的发掘梳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论述深入细致,辨错纠误,方法多样,资料翔实,吸取众多科研成果.但也存在某些问题的分析不够透彻,部分说法过于武断,个别地名有误,部分资料有遗漏等不足.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学的传承,一般是集体大众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方式。由青藏地区各个民族所创作的民间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与各民族口头传承的一般规律特点外,其文本传承有独特之处,当今的"三套集成"传承,汉文典籍和藏文典籍相对完整的传承,还有藏文纯文本的民间文学传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现代日本人的中国古典文化知识——汉文修养水平进行考察研究认为:现代日本人的汉文知识的整体水平在中华民族以外的民族中高居首位。汉文已成为现代日本国语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我国的日语教学中对此有必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敦煌写本省代号在东亚写本中曾普遍使用.不仅古代日本、朝鲜的汉文写本较多使用省代号,而且这两个国家的本民族文字的写本也使用多种省代号.日本、朝鲜学者根据本国语言文字的特点,还创造了自己独有的省代方式.省代号的知识对于这两国古代文学的翻译研究十分重要,也是东亚写本学研究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彝文古籍中以宗教典籍居多,自然科学类的典籍文献甚少,社会科学类典籍的内容体系也不完善.因此,对其分类既不能完全依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也无法完全像汉文古籍那样依据<四部分类法>.于是,我们在国家图书馆馆藏彝文古籍的分类实践基础上,参考有关现代图书分类法和以往彝文古籍分类法的研究成果,进行探索和归纳总结,建构一套符合馆藏实际的分类法体系,将国家图书馆彝文古籍分为23个大类.  相似文献   

19.
汉代奏议研究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奏议是独具一格的文献,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文学文体之一。汉代奏议是汉文 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近1300篇。本文主要从研究对象与背景、文献的保存,先秦汉代“文”的界定,汉代奏议的研 究历史和现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难点,切入角度、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说过,人类“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文献典籍是时代文明的一个象征。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我国文献典籍自古就卷帙浩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天志上》就称道:“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古代文献除汉文文献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文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文献在历史积聚的过程中曾屡遭严重损毁。隋代牛弘曾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