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每个人都渴望能有更多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付出能得到朋友真心的回应。但是,现实并不像想的那样美好。究竟该怎样关心别人,你才会得到自己该得到的,不被误会呢?究竟怎样和别人交往,你才能得到更多的友谊呢?[编按]  相似文献   

2.
凌越 《成长》2007,(1):57-58
没有人能真正支配别人,但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支配自己。期待别人的帮助,不如做自己的靠山,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因为,那才是你美梦成真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3.
晏红 《家庭教育》2005,(12A):34-35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闪光之处,在待人接物中,要以亮点发现亮点,有欣赏亮点的胸怀、美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别人,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4.
一个班集体一旦用"尊人者,人尊之"的思想统帅起来,一旦学生们都在言行中尽可能多地用尊重别人的方式获得别人的尊重,这个集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每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会感到幸福、自豪,从而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感到我给他们出的日记题民重复得最多的就是《尊人者,人尊之》。我不断提醒学生:"你尊重别人,便是尊重自己,便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有个同学钻牛角尖,说:"帮助了没良心的人,也能得到他的帮助吗?"我说。"举一个例子好吗?"这个同学说:"那天,某同学问我数学…  相似文献   

5.
稿林折枝     
《高中生》2003,(5)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光辉,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做别人。既然我们做不了别人,为何不好好地做我们自己呢?———摘自湖南衡阳二中汪雪兆的《我不学乖》我们每个人的祖先都是穷人,没有人生来就比别人高贵。穷当益坚,穷则思变,穷得洁净,穷得有气度,穷得令人起敬。只有那些理智地走过贫穷,并且穷不丧志、富不忘贫的人,才能最终走过物质的匮乏,才能走出精神的困境,才能掀起以物质的贫穷为羞为愧的虚荣面子,才能创造出令世人赞佩的成就,才能受到人们的尊敬。———摘自云南民族中学龙美光的《贫穷是一所大学…  相似文献   

6.
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需要教师去认真地挖掘、培养。研究如何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教师的永恒话题。一、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有学者提出,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任何的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感。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担心回答错了老师会批评自己,同学们会看不起自己,能够无所顾忌地发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聪明才…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在我们的头脑中一直充斥着这样一个观念:教育学生就必须要给他们树立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为了能让自己的教学取得理想的结果,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我们很多老师也是煞费苦心,给孩子们树立了  相似文献   

8.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任何人也离不开他人的合作。尤其现代社会,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应该想方设法获得周围人的支持和帮助。那么,怎么才能得到他人的合作呢?答案就是主动帮助他人,只有你真诚地去对待别人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心甘情愿地和你合作,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请记住那句话,帮人也就是帮自己啊!  相似文献   

9.
拒绝虚荣     
我敢说,每个人都会喜欢听到别人的夸奖,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同,亲爱的小朋友,你和我都不例外,对吧? 其实,我们应该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并应该感激那些为我们指出缺点的人,因为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才会改正缺点,造就完美人生。所以,千万不要害怕别人的批评,不要像石梅一样,在心里滋长了可怕的虚荣,你能做得到么?  相似文献   

10.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闪光之处,在待人接物中,要以亮点发现亮点,有欣赏亮点的胸怀、美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别人,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自己鼓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风度、学识、成绩能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认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神采飞扬地站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  相似文献   

12.
《出国与就业》2008,(2):14-15
"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把关怀和帮助他人的琴,这个琴弦是需要撩拨的。我们时不时地参与帮助他人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自己,时不时撩拨琴弦,会使自身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王力民  相似文献   

13.
给心灵杀毒     
<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很多时候,自己看不清自己存在的问题,而别人对此却能了如指掌,因此别人的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是一面镜子,给我们一次检点自己的机会。如果不接受别人的批评,那么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它就会像病毒一样蔓延,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很多人沉沦和毁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他那颗"病变"的心,就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要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首先要能准确判断别人的情绪,知道别人是“乐”还是“忧”,这就需要有较强的情绪识别能力。这样,在与对方情感的共鸣中,才能有效地理解别人,并使自己得到别人的理解、喜欢和帮助,从而走向成功。在幼儿期,如果重视对孩子进行识别情绪的培养,那么他们就能成长为具有情感敏感性的易于合作、受欢迎的社会人。怎样培养幼儿对情绪情感的识别能力呢?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一、开展情绪识别活动,认知情绪特征情绪所特有的外显…  相似文献   

15.
王琼 《教育导刊》2004,(24):25-27
爱因斯坦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要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首先要能准确判断别人的情绪,知道别人是“乐”还是“忧”,这就需要有较强的情绪识别能力。这样,在与对方情感的共鸣中,才能有效地理解别人,并使自己得到别人的理解、喜欢和帮助,从而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6.
《少先队小干部》2010,(11):16-17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现状,善于和别人合作,把各自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迎接生活的挑战,这样才能避免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需要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需要能转化为人的行为活动的动机。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特有的需要,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的心理特征尤为明显。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  相似文献   

18.
为自己鼓掌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希望自己能创造出辉煌的成就,希望自己的风度学识、动人歌喉、翩翩身姿能得到别人的欣赏与掌声。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在灯光耀眼的舞台上神采飞扬地展示自己。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们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幼儿有很多情感需要。家长需要满足孩子的各种情感需要,才能使其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   被别人爱的需要 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赞扬的表情和亲切、温暖的问候,对孩子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热情、友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从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喜欢我,希望我能进步。   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如果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老是体验失败的感受,他就会变得灰心丧气。因此,家长一方面应注意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6,(4)
一块钱,折射出人间最珍贵的友爱;一双手,托起人间最诚挚的善良。——题记自打呱呱坠地,你的生命就充满了艰辛;自打你睡入襁褓,你的人生就布满了荆棘。所以,我想任何人都不会说,他一个人就能走好自己的一生。所以啊,每个人都是需要别人帮助的。那么,当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伸出自己的双手了吗?那个公交车上的中学生,就需要我们大家的帮助。可是,司机和旁观者却是如此冷漠。若不是那个好心的中年男人,他便无法乘车去学校报到了。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某一年的冬天,天气格外寒冷,玛丽小姐在炉火边烤火,门外响起了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