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对我国女子跆拳道大级别运动员组合技术运用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跆拳道大级别运动员组合技术运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认为:国内比赛组合技术的运用次数、击头次数、组合技术的成功率和组合技术种类均多于国际比赛,但组合技术击头的成功率低于国际比赛,当前国内外比赛组合技术运用次数是随技术数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成功率是随动作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等.并建议今后应该加强高频高得分组合的训练,提高成功率,加强高频失分组合抗失分训练.  相似文献   

2.
运用专家访谈、观察和数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1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冠军赛和2012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中81名运动员的技术运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优秀组运动员在拳法、腿法、摔法、拳+拳、拳+腿、腿+腿、拳+腿+摔、腿+摔、截击、挡+腿、闪+腿技术成功率上都显著优于普通组;2组运动员的主要技术和防反组合技术的局总使用次数呈现出随级别递增而逐渐减少的趋势;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特征呈现出以拳+腿和拳+拳为主要进攻组合技术,以格挡为主要防守技术,以挡+腿和闪+腿为主要防反组合技术的运用特征,需要加强的是强化拳腿技术得分效果、发展快摔技术、突出截击的实效性和闪躲技术的运用能力。旨在通过对优秀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分析结果为散打技术发展趋势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散打规则和裁判法在2011年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从而使得散打技法的运用呈现新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旧规则下我国男子散打运动员的技法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新规则和裁判法下,男子散打在技术运用上,拳腿的运用比例明显提高,踢打摔的技法结构更趋平衡;摔法不仅使用率明显下降,得分率也有所降低,逐步改观“唯摔获胜”的局面.散打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踢打摔更加均衡;技术更为规范,注重细节和功力;技法向组合运用发展,运动员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特长,向攻防平衡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散打比赛中腿法运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十届全运会散打比赛中运动员腿法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各项腿法技术运用中鞭腿技法运用次数和成功次数最多,各级别在腿法运用方面存在差异,但有效得分部位的击打方面趋同。其中躯干部位得分最多,大腿部位击打次数最多。中小级别运动员腿法技术相对平衡,大级别运动员腿法技术表现单一。  相似文献   

5.
"分开"是2013年审定出版的散打竞赛规则中新出现的细则,实施后对散打比赛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对2009年和2013年两届全运会相对应级别的散打决赛的对比分析得出:"分开"规则的实施极大地缩短了比赛的溢出时间,提高了竞技连续性,使比赛更为流畅;在运动员单局拳法和腿法运用次数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每次出拳和出腿的时间密度变化明显,击打动作频率提升,并加快了比赛节奏,从而增加了散打比赛的对抗强度;同时,"分开"规则会造成运动员非对抗性失误而影响比赛成绩,增加了非技术能力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摔法是散打独具特色的技法,2011新规则的实施对摔法的运用乃至散打技法的运用结构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新规则实施后我国男子散打摔法技术运用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2009年全运会散打比赛,2011年散打锦标赛中,运动员对摔法的运用率明显下降,尤以接腿摔下降更为明显;成功率也明显下降,尤其近身摔下降更为明显;不同级别运动员对摔法技术的掌握相对稳定;从8强赛到决赛,运动员的摔法成功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7.
全国散打锦标赛下台技战术运用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历年全国散打锦标赛比赛录像中随机抽取大、中、小三个级别各20场共60场比赛,选取使用下台战术的次数、成功次数、所使用的技术动作、使用下台战术时的局数、擂台位置等一些相关指标,对全国散打锦标赛中下台战术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索下台战术在散打比赛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级别的运动员、在不同擂台位置使用下台战术的一般规律,以及结合竞赛规则预测全国散打比赛下台战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运用录象观察、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目前国际大级别散打运动员和我国大级别运动员摔法技术运用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外大级别运动员摔法运用基本接近,散打摔法技术逐步趋于稳定、成熟,但国外选手的摔法技术已经成为其得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近身摔法上,国外运动员更为突出,是其比赛中重要的取胜手段;在接腿摔上中外运动员基本接近,但接腿切摔上国外选手优于国内选手。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统计了2010年和2011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前16强运动员的技术运用情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索实施新规则对散打技术运用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影响。结果显示:新规则下消极搂抱次数、消极搂抱频率、消极搂抱率都非常显著下降,消极搂抱判罚分数显著上升;比赛中对峙、攻防、间歇三种状态特征发生明显优化,攻防的次数、频次、总时间大幅提高,对峙次数、频次增多,但对峙的平均时间、总时间减少,间歇总时间、平均时间、频次平均值都明显减少;散打技术的整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拳法、腿法的得分和贡献率显著增强,尤其是腿法成为主要得分手段,摔法技术得分有显著回落,已不再是主要得分手段;散打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在技术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以主动进攻为主的拳腿组合技术的攻防转换能力强,摔法简洁实用重点发展接腿摔技术。  相似文献   

10.
规则的改动对散打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使散打比赛更加激烈、刺激 ,具有观赏性 ,以及尽快进入和占领体育市场 ,散打规则进行了修改 ,即不戴护头、护胸、护腿 ,以此激发运动员的竞技极限 ,展现散打比赛的精彩场面 ,让更多的群众来关注和参与。散打规则的改动能否增加比赛中的技术动作含量及其它因素 ,以推动散打运动的发展 ,为此进行了数据调查统计 ,进而分析规则改动对散打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统计了2007年和2011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争16强比赛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新规则对散打比赛的导向效应。研究发现:散打技术体系的整体格局已经改变,腿法使用次数与得分贡献率跃居第一,摔法得分贡献率退居第二,拳法、下台与组合技术得分贡献率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拳、腿、摔三大技术明显优化;摔法整体使用次数极显著下降,但大级别抱摔次数却有极大提高;摔法受到遏制使鞭腿次数与得分极显著提高,然而其单项得分过高;攻防频次、攻防次时、对峙频次明显增长,而消极搂抱次数、对峙次时极显著减小,其中攻防多于对峙,表明比赛节奏加快,主动进攻增多,激烈性增强;而间歇频次、次时增加,会影响比赛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2.
武术散打新旧规则下散打技术运用状况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4年散打新规则的实施使散打技术运用发生了巨大变化.拳法、腿法技术运用结构变化不大,但是得分情况出现较大变化.摔法不仅使用率明显下降,得分率也有所降低.新规则对散打拳、腿、摔三大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平衡的作用,逐步改观了过去"小鞭腿加后手拳"和"唯摔获胜"的局面,改变了以前"得分不得势"的竞赛局面.  相似文献   

13.
运用录像观察、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规则下我国男子散打运动员的技法运用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2010锦标赛,2011年的散打比赛更为激烈;拳法、腿法的运用率明显提高,尤其以拳法的运用率的提高最为明显,但成功率基本接近;摔法的运用率明显下降,但成功率没有明显区别;运动员对散打的技法运用相对成熟完善;规则对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平衡散打技法的运用结构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散打通级比赛运动员礼仪完成情况的统计与调查表明:1)散打运动员完成礼仪情况比较混乱,认识不很清楚,急需严格的专业培训加以规范;2)应切实重视武术散打礼仪教育,强化武术散打教育功能,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色;3)应加强竞赛中武术散打礼仪的研究,确定明确规范的礼仪内容与要求,注意在日常训练中强化武术散打礼仪教育,提高散打运动员的整体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3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中中外女子运动员腿法技术运用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腿法技术运用是女子散打运动员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使用次数较多、成功率较高的腿法技术主要为鞭腿和侧踹腿,而正蹬腿及其它腿法技术在比赛中逐渐被淘汰.中、外女子运动员在鞭腿技术的使用能力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国外运动员运用侧踹腿技术的意识、能力均远逊色于国内选手.  相似文献   

16.
对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组合技术现状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散打运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对其组合动作技术的研究发现,由于各 种原因造成理论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因此,对于竞技散打组合动作的运用规律进 行系统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试图通过全国高水平比赛散打运动员组合技术运用 情况的分析,找出组合得分的规律,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评 价运动员组合动作质量提供指标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