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蔚 《学语文》2006,(1):40-4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张志公先生明确指出:“彻底脱离语言实际的语文教学是一种畸形的语文教学,对于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很不利的。”现在的语文考试不考口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被放在了无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现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评价的缺失,探讨初中学段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评价来促进口语交际的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谈口语教学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主要的方式和手段。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在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日常生活的需要,有利于培养21 世纪高素质人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规范学 生口头语言,培养学生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临场应变、表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  相似文献   

3.
唐永 《现代语文》2011,(3):79-80
“口语交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课标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罗亚丽 《宁夏教育》2006,(12):27-2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交往的素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此,小学语文新教材中安排了一种新课型———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训练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了充分体现口语交际的课型特点,达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要强化以下四个意识。自主意识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其中强调的“自主、主动”,其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此观之,口语…  相似文献   

6.
吴秀梅 《成才之路》2009,(20):27-2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际中,培养语言的交际功能。”然而,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却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满堂课自个儿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本末倒置,严重违反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久而久之,导致多数学生缺乏口语交际勇气,更缺乏交际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加强口语教学,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口语交际训练,使它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程晓丽 《新疆教育》2013,(9):118-118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对应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因此,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也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具体的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应该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学生个体对外感知后所引发的一种综合反映。《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口语交际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做了以下试点:  相似文献   

10.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设置的一项教学内容。生活中口语交际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新大纲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明确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柬地进行口语交际。”打破口语交际活动中封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一些自主权和自由度,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去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在交际中,口语显得尤为重要。····口语交际是指人们运用恰当、准确、规范的口头语言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听说实践活动。·····而口语交际课,则是通过口语交际活动的设置和开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新课型。在这种新课型的教学中,我们反复摸索、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拓宽了语文教学的领域,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益。一、准确把握口语交际课的特点互动性: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新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因此,“双向…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交际对每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基础语文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将过去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并且将“口语交际”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并提,构成语文教学的整个体系。口语交际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上好口语交际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有效途径。但是,口语交际课在一单元中只安排一节,学生专门接受训练的机会非常有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黎清 《云南教育》2002,(13):26-2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把原大纲中有关“听话、说话”的内容提出来,归并为“口语交际”,以突出语言的交际性。新大纲的这一修订,旨在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其要求比原大纲更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而且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它明确地指明了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功能及目标。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都单列了“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这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凭借。除此而外,新大纲又作了这样的阐述:“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要在课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听说能力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口语交际能力和听说能力不同点在于它的双向互动的“交流”及特有的交际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口语交际,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口语交际教学具有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方面的价值,有利于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更是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工作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的、特殊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能力是人们生活于社会中的一种基本生活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重视学生书面语言的训练的同时,又要重视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把原语文大纲中“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其目的显然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话态度和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7.
谭林燕 《教师》2008,(16):84-84
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足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人际交流的素养。”那么,初中语文交际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到底有什么作用?通过口语交际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宋艺婷 《考试周刊》2012,(72):47-4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应该不遗余力地加强口语交际教学,致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贺翠英 《考试周刊》2012,(75):43-43
语文知识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口语交际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口语交际题材,让语文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语文,摸到语文,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语文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语文是海市蜃楼而虚无缥缈。因此,在扎实训练学生掌握语文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努力优化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即语言,“语”指口头语,“文”指书面语,学语文就是学口头语和书面语,提高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文本于语”,口头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口语交际时不知道说什么或想说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只能用一些肤浅的、没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达。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教师不仅要充分地利用课堂,还要充分地利用日常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利用口语交际课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法,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相似文献   

20.
罗秀娟 《新课程研究》2009,(7):101-101,10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不仅包括“听话·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还提出了“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等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强化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