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央台到地方台,林林总总的少儿节目令人目不暇接。纵观各种各样的少儿节目,有的办成了“成人节目的少儿版”,重教育、轻娱乐,缺少“童趣、童味”,另一种倾向是“纯娱乐”,缺乏儿童想看的新鲜事物、新鲜知识。  相似文献   

2.
吕萌  丁一 《视听界》2006,(1):17-18
“真人秀”是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从电视节目理念看,以前的电视节目纪实类节目与虚构类节目的区分非常明晰,而在“真人秀”节目中,这种界限已经被打破,它是纪实类节目和虚构类节目的综合体;从节目形态看,“真人秀”节目广泛吸收了电视剧、纪录片、益智类节目等多种节目样式。真,体现节目纪实特色;人,是节目的核心;秀,是手段,意味着节目需要靠虚构的规则来完成。火爆2005年整个暑期、余波未平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使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进入了一个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特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节目主持人自然指的是掌握或处理广播电视节目的人,有人说:“节目(栏目)办好了是主持人的成绩,办砸了是你无能。”这种把节目的成败完全归咎于个人的说法,实属偏颇,有失公允。因而,有的主持人感叹:“这碗饭不好吃。” 我认为要解决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关键问题,应该从以下这三方面入手。 A要有不断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主持人节目(栏目)实际上是由一个群体组成的,节目主持人只是其中的一员,只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一座人物化的“桥梁”。这“桥梁”由许多人共同参与架设,每位主持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智囊团为其…  相似文献   

4.
周芳  曾荣 《今传媒》2020,28(1):107-109
本文从历时性的角度对机器人格斗节目进行研究,重点讨论其形式、内容、功能、审美等方面的变化。机器人格斗节目的屏幕化“返场”既是智能时代的特色,又是在历时性视角中不断更迭变迁的实践产物。节目从擂台走向舞台、从比拼竞技到重视演技,受众也从窄众起于大众化,节目的美学呈现也从暴力美学延伸到人文情怀领域。机器人格斗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娱乐化、戏剧化,使节目本身的竞技性被其他“看点”覆盖和消解,其所具有的功能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从知识科普走向大众娱乐,其机器人“车库文化”也逐渐消融为一般意义上的“围观”。  相似文献   

5.
王丹 《视听界》2012,(3):47-50
继版权引进新风潮后,当前的省级卫视节目创新越来越趋于国际化,从节目模式引进的国际化到节目生产流程的标准化,从节目参与范围的全球化到节目推广营销的整体化,从节目设计元素的时尚化到节目传播效果的精准化,“面向全球,立足本土”已成为众多国内卫视进行节目创新的基本思路,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徐佳佳 《记者摇篮》2007,(7):109-109
目前,广播媒体的大多数节目采取直播的方式播出,直播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特色优势与高效快捷、灵活多样的特点赢得了更多的受众。主持人的播出状态关系到  相似文献   

7.
从歌台到跳台,电视建构的不仅是秀场更似竞技场。在音乐类节目风起云涌之际,看似独具匠心的明星跳水类节目也并没能满足大众的审美期待。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分别推出名为《星跳水立方》与《中国星跳跃》的两档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让一直以来苏浙两台看似兄弟近邻般的和睦局面被打破,生发出了从栏目招商阶段“版权、第一之争”,到节目期间的谩骂、攻击,再到借助新媒体的诋毁大战。人们对于节目周边的关注度似乎已经超过了节目内容层面本身。这两档终于跳出选秀窠臼的“新节目”,终究却走进了另一个泥淖。  相似文献   

8.
周尚梅  刘剑飞 《新闻界》2009,(2):156-157
当前娱乐节目普遍存在“愚乐”而缺乏思想、生命周期短、创新乏力等问题,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给受众耳目一新,将娱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拓宽了娱乐的概念,在主持人、传播方式、内部竞争的体制机制均有创新。  相似文献   

9.
萧山电视台自1997年创办综艺栏目《欢乐今宵》,至今已经举办了140多期节目,从1999年开始连续5年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通过举办春节晚会和综艺栏目,我们在举办地方艺节目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有了一些体会。我认为要办好地方台艺节目,主要是要把握好“土、小、新”三个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视相亲节目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高潮期,呈现出从婚介到速配再到"真人秀"的典型发展趋势。它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三个问题,第一是创新能力不足模仿抄袭严重,第二是娱乐至上以致娱乐至死,第三是片面追求"收视率第一",放弃社会责任。节目有创新,娱乐有分寸,媒体有责任,这应该是中国电视相亲节目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朱雯 《视听界》2012,(3):45-47
益智节目在我国的流行始于上世纪90年代,知识、娱乐、竞争是益智类节目的三个最基本共性。早期益智节目重知识、轻娱乐,导致观众审美疲劳,最终渐趋式微。在“限娱令”背景下,自去年下半年,包括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在内的多家卫视莺新打造新型益智节目,节目模式层出不穷(见表1)。  相似文献   

12.
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是以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为发轫 ,中央电视台继“东方时空·东方之子”之后 ,在1996年开播的“实话实说”不仅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电视谈话节目 ,还在全国掀起一阵“谈话旋风”。一方面 ,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开播谈话节目 ,如黑龙江电视台的“北方直播室”、广东电视台的“岭南直播室”、广州电视台的“夜谈”、山东电视台的“午夜相伴” ;另一方面 ,新闻、娱乐、体育、纪录片等各种类型的节目也纷纷将谈话形式引人其中。经过几年的发展 ,全国已有各种电视谈话类节目70多个。然而 ,当“你方唱罢我登场”地热…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娱乐、教育、服务各类节目的主持人中,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主持人,许多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美国ABC广播公司《夜晚简讯》主持人特德·科帕尔被评为“全美最聪明的人”;美国CBS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克朗凯特五次当选“美国十大有影响的决策者”;新闻节目主持人对社会的影响在美国排在第五位。当然这些都是发生在美国,但从先行成熟起来的美国同行身上,我们看到了新闻节目主持人那不同凡响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娱乐狂欢与电视拯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休闲消费市场的扩大和人们精神娱乐需求的增加,娱乐节目越来越火爆电视荧屏,已经发展成为电视上最常见的一种节目形态。娱乐作为电视的基本功能之一,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掘,电视娱乐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的观众从过去的仰视娱乐到后来的平视娱乐再到参与娱乐,现在已经被无所不在的电视娱乐所感染,在一种“娱乐狂欢”的状态下“消费娱乐”。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追求目标受众的最大化,时下的电视节目普遍有一种娱乐化倾向。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受众渴望媒体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 我台大型人文类谈话节目《开坛》,以人文精神的张扬之地、知识才骏的精神大餐为自己的传播理念。由于它是一种窄播化的节目.因此受众范围相对较窄,成为屏幕上的“阳春白雪”,是一种雅文化。依托《开坛》栏目的大型文化活动金庸“华山论剑”,在雅与俗的统一方面做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使文化和娱乐实现了一次成功的链接。  相似文献   

16.
林萧 《中国广播》2007,(3):37-37
近些年,随着节目主持人个性化节目广受青睐,广播电视节目中以“我”为由头来说事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前一段某台一位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感谢替自己上节目的另一位主持,并说了一点自己出差的感受。但后来受到了一位领导的批评,认为这是一种对听众的不尊重,“在广播中要少拿个人说事”。由此我联想到如何看待说“我”,如何把握说“我”的尺度,如何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这是衡量一个主持人节目高下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必须正确认识并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雪 《记者摇篮》2004,(11):56-56
“节目主持人”一词来源于英语的“HOST”(原意是“主人”)和“ANGEHCHOR”(原意为接力赛跑中持最后一棒的人)。从这两个词的原始意义可见,节目主持人即是节目的操持人。他应该具有较高水准的采、编、播能力,通过对节目内容的科学组织,正确理解和恰如其分地表达形成一种有血有肉的“我”的立体性格形象。也就是说,在受众心中,主持人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我”,而这种魅力则来源于真实。  相似文献   

18.
王嘉俊 《视听界》2002,(4):49-49
南京电视台近来制作过一批知识竞赛节目,收视效果不错。实际操作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首先,要有“尝试的勇气和创新意识”。比如我在策划、编导《’99拆迁新法规暨行风建设知识竞赛》时,由于这台节目是为了大力宣传《新拆迁法》,为了把一些干巴巴的条文阐述得更清  相似文献   

19.
探索主持人节目的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新闻记者》2007,(3):50-53
26年前,当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节目第一次打出“节目主持人”的称谓后,主持人节目便以它的个性化、人格化、对象化特征征服了受众。从综艺节目到谈话节目,从新闻评论类节目到社教类节目,节目主持人像一缕清风,给不同类型的节目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曾几何时,主持人节目却出现了“千人一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13,(12):69-69
高端娱乐:电视娱乐求真、趋善、向美的内容实质。节目创新要坚守“品质、品味与品格”,提高文化内涵,但电视传播又绝非简单的思想灌输,必须有真正能够打动和吸引社会大众的力量。节目的品质化,意味着节目不仅要具有深度和品位,还要求这种深度和品味必须具有超凡魅力。电视节目在题材、嘉宾、选手等节目元素选择上应尽可能极致化、个性化,从源头上保障节目的品质和收视感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