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地区太阳总辐射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芳芳  薛静  穆海振 《资源科学》2010,32(4):693-700
根据上海地区徐家汇站1961年-1990年月太阳总辐射量与月日照百分率、月平均总云量、月相对湿度、月浮尘烟霾总数等气象要素,运用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原理,选定上海地区不同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公式,并用选定的公式计算出1991年-2008年宝山月太阳总辐射量值.然后根据宝山站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最小误差(6.3%)确定适合上海地区月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公式.最后依据确定的气候学计算公式推算上海地区各气象站1961年-2008年累年各月太阳总辐射量,并分析上海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地区7月总辐射量最多,其次是8月和5月,6月正午太阳高度角虽最大,但天空遮蔽度比5月、7月、8月大,因此总辐射量比5月、7月、8月要少.因上海地区地域面积小,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分布略有差异.太阳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为:年东北部及南部沿海地区最多;春季东北部最多;夏季南部沿海最多;秋冬季北部最多;7月~8月差异略为明显,其它月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杭州、洪家站太阳辐射观测资料,结合气候学和天文学计算方法,合并日照百分率,确定浙江省太阳总辐射计算公式,推算出广大无辐射观测地区的逐月、逐年太阳总辐射值;考虑日照时数、晴天日数、阴天日数等指标,对浙江省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开展了浙江省太阳能区划研究,对今后研究太阳总辐射对浙江省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有效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太阳辐射的计算方法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利用东北地区 9个辐射台站 1 96 1年~ 1 980年的辐射资料 ,检验、比较了国内常用的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计算方法的误差和精度。结果表明 :采用多因子综合法计算总辐射的通用公式 ,其月值和年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4 0 %和 3 7% ,复相关系数为 0 990和 0 787,分别达到 0 0 1和 0 0 5显著水准 ,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可用于东北各地的总辐射计算 ;周允华等人建立的总辐射PAR系数经验公式 ,较好地反映了该系数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极为接近。选择上述适合于辽宁省的辐射计算方法 ,利用 1 96 1年~ 1 990年有关气候资料 ,计算了辽宁省各地的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资源 ,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紫外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29个生态站的2002年紫外辐射、总辐射、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温度等气象因子资料,采用多种方法分析紫外辐射与其他气象因子以及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选择出最优的因子和最佳方法建立紫外辐射的计算模型.结合本课题组开发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气象/气候要素空间化数据库的1km×1km气候要素栅格图,利用ArcMap/ArcInfo软件实现了紫外辐射的空间化.通过比较,选择出合适的紫外线指数分类方法完成了紫外线指数和紫外线辐射等级的栅格化.在空间化图像的基础上分析了年及各月中国紫外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肖建设  颜亮东  校瑞香  李晓东 《资源科学》2012,34(11):2080-2086
利用风云系列静止气象卫星可见光通道的行星反照率和红外通道亮温,依据地球-大气系统的物理模式反演得到三江源地区太阳总辐射。本文在Dedieu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了高程、气溶胶、云和水汽的变化对晴天地表太阳辐射的影响,同时结合2005年-2007年玉树、玛沁两站地面实测辐射资料对模型参数修正,反演得到了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反演数据与地面辐射站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小时、日辐射相关系数达0.92以上,晴天两者的差别在5%以内,绝对误差在2MJ/m2以内。小时太阳总辐射时间尺度上开口向下抛物线,最大值在中午13时左右,最小值出现19时;日太阳辐射波动变化,日最大值约为42.50MJ/m2,最小值为1.38MJ/m2;在对计算地表太阳总辐射的经验公式进行时间推广时,根据梯形积分的思想,计算日太阳总辐射,反演值与实测值一致性较高。从月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图分析,年内选择辐射最大月份7月份分析,三江源地区7月份太阳总辐射在(500~800)MJ/m2之间,并呈从西到东减少趋势,最大值分布主要集中在可可西里地区,最小值集中在东南部地区。研究该区域太阳能其分布特征不仅可以拓展清洁能源的利用,而且有利于三江源地区植被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公式Q=Q0(a+bs),根据玉树站1993~2009年历年各月的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公式中各月的经验系数,并计算了玉树州各气象站太阳总辐射值。结果表明:玉树地区太阳总辐射年总量大致在6300~6600MJ·m^-2之间,空间分布由西向东逐渐递减。高值区在玉树西部,五道梁年总辐射为6639.5MJ·m^-2,低值区在玉树东部的清水河,年总辐射在6350MJ·m^-2以下,区域平均为6446.5MJ·m^-2。太阳总辐射年变化表现为5月最大,12月最小。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大气污染的影响,云量和气溶胶增多,从而增强了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及吸收作用,使太阳辐射减小,日照时数下降。玉树地区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可利用日数多,可开发条件优越,综合利用太阳能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用多元回归方程计算我国最大晴天总辐射能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晴天总辐射是指在晴天天气条件下即天空晴朗无云或少云的日子内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总辐射通量。假如全年天气都是晴天,那末地表面接收到的最大太阳总辐射通量就称为最大晴天总辐射或晴天可能总辐射。其值的含义表征了地表可能被利用的太阳辐射能资源的极限数量。这种值在历年气候变化中具有相当稳定的特性。在气候和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太阳能利用研究等领域中,最大晴天总辐射值是最基本的数据之一。尤其在利用经验关系式Q=Q_(?)(a bS)计算到达地平面的实际太阳总辐射通量(Q)时,用晴天总辐射值作为公式中的基数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积温的精细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积温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指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制了以海拔高度、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为参数的复杂地形下积温的分布式模型,在模型中还考虑了散射辐射的各向异性及坡地反射辐射对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的影响。应用100m×100m分辨率的DEM数据及气象站常规观测气象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100m×100m分辨率的≥0℃、≥10℃、≥15℃积温。结果表明:①局地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地形遮蔽等对积温的影响显著,使得复杂地形下积温的精细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纬向分布特征不明显。地形对复杂地形下积温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②同一纬度,由于地形差异,积温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阳坡、海拔较低处的积温偏高,阴坡、海拔较高处的积温偏低;③在缺乏复杂地形下坡面考察资料的情况下,建立以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为主的物理经验统计模型是实现细网格热量资源计算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DEM模型和气候学计算的滇南山区太阳总辐射空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成元  许传阳  吴绍洪 《资源科学》2009,31(6):1031-1039
地形和地势引起的温度、热量、水分差异是局地自然地理环境空间格局分异的内因所在,而太阳总辐射是地表物理、化学、生物等过程的主要能源,是理解或解释陆地表层格局的重要基本参数。本研究结合太阳总辐射的两种主要气候学计算模式Angstrom模型和Bristow-Campbell模型,以DEM、月均温差、月平均日照百分率以及地理纬度、赤纬等为基础数据,通过潜在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化实现和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推算两个过程,成功实现了云南省中南部山地的多年平均1月~12月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化;通过两个有多年太阳总辐射数据的站点实测数据检验,模拟结果良好:各月太阳总辐射平均误差率均小于10%,平均为3.69%;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到其它山地丘陵区的太阳总辐射空间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太阳资源辐射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太阳辐射计算方法,考虑地形和大气衰减因子,通过组件技术实现GIS与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集成,建立了太阳潜在总辐射计算模型。同时利用我国107个气象观测站的多年逐日太阳辐射资料,假设多年中有1d为晴朗无云的天气,即取多年中的最大太阳总辐射值为核算日的潜在日总辐射值,进行模型检验,证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张世范  张岸  齐清文  刘高焕 《资源科学》2010,32(6):1097-1102
本文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了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计算了朝鲜半岛起伏地形下全年各月的100m×100m分辨率天文辐射精细空间分布结果,并详细分析了朝鲜半岛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①在朝鲜半岛天文辐射同时受到南北方向纬度带的影响和山地条件的影响,其中山地影响大于纬度带影响;②朝鲜半岛天文辐射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③朝鲜半岛地形对天文辐射的影响存在季节差异,夏季6月最小,冬季12月最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气体辐射特性计算的分类,以及k分布法在各种气体辐射特性计算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国内外用k分布法计算气体辐射特性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法,统计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1960年-2009年近50a来的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5988.7MJ/m2,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太阳总辐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月和日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河西走廊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在波动中上升,其线性倾向率为+12.7MJ(/m2·a);春、夏、秋、冬季的太阳总辐射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4.72MJ(/m2·a)、+5.69MJ(/m2·a)、+2.0MJ(/m2·a)、+0.17MJ(/m2·a)。年太阳总辐射、年日照时数的突变增大年与区域内气候开始变暖年同步,气候变暖使区域内中北部川区降水呈增多趋势,说明全球增暖的气候背景下,降水增多对空中的大气污染物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河西走廊东部太阳能总辐射值、日照时数的增大。河西走廊东部年日照时数在空间分布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季节分布呈现由夏-春-秋-冬季减少。研究区域太阳能资源总量丰富,有利于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逐日太阳辐射是作物模型的关键输入变量,被广泛用于计算太阳辐射的Ångström-Prescott模型(A-P公式)校正工作主要建立在月尺度数据上,开展不同区域日尺度及更大时间尺度校正及参数适用性研究有助于提高太阳辐射计算和作物模型模拟准确性,指导区域农业生产。本文基于中国九大农业区划和104个辐射站点的1981—2016年逐日太阳辐射实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年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在日尺度和月尺度校正A-P公式,并对其校正参数(asbs)的适用性进行检验评价。结果表明:①中国年太阳辐射在1990年前后经历了由“变暗”到“变亮”的转变,总体呈增加趋势(7.32±30.31 MJ/m2/a),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②日尺度A-P公式校正拟合效果优于月尺度,且月尺度的校正参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参数as的空间分布存在地带性,呈东南低西北高的特征,而bs与海拔正相关;③日尺度和月尺度校正参数可互换,但在年尺度上线性A-P公式不再适用。本文对提高太阳辐射计算精度和指导区域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矿山地的空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开发政治发展模式,为该省发展,为该省发展“持续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辐射资源栅格化信息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借助GIS平台和DEM数据,生成东北地区1km×1km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数据库。利用1960年-1990年累年月平均气候学方法计算了东北地区189个气象台站总辐射、直接辐射、PAR和地表有辐射的月值和年值;并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软件和VB6.0语言处理了1992年辽宁省5月-8月的NOAA AVHRR 数据,得到了辽宁省5月-8月1km×1km网络的地面反射数据。在基础上,分省建立了各种辐射值与宏观地理因子(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三维二次空间分布模式。半理论半经验地定量分析了坡度向对辐射和par的影响,最终建立了东北地区辐射资源删格化信息化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滑坡的空间分布分维值意义进行研究,以四川省南溪区滑坡空间分布为数据样本,采用网络覆盖法计算南溪区内滑坡空间分布容量维;通过对研究区按地貌类型、地层类型以及降雨量分为若干小区,对所测各区分维值结果进行对比、地质定性分析发现,分维值是各区域滑坡发育复杂程度、易发程度的定量表现。因此,滑坡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提供的信息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东地区NDVI与气象因子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亚龙  王庆  张明明  衣华鹏 《资源科学》2010,32(9):1777-1782
探究植被的长期波动规律,对其持续性做出准确判断,是当前LUCC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R/S (重标极差分析)分析了1998年到2008年旬值NDVI序列和与之对应的旬值气温、降水、日照数等气象因子序列的 长程相关性,结果显示:NDVI序列和各个气象因子序列均存在长程相关性,并且Hurst指数存在突变点,气温、降 水、NDVI序列的突变点分布大致相同,分布约在55旬左右。在1~55旬时间尺度上,气温、NDVI序列的Hurst指数 大小很相近,呈很强烈的长程相关性。分析得出气温、降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影响NDVI的长程相关性,日照时间 对NDVI其持续性影响甚小。NDVI时间序列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分形特征,植被演变存在状态持续性及其内在的周 期循环长度,从而为植被的非线性和复杂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荒山荒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开发整治模式,为该省发展“持续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水平面日总太阳辐射月均值、天文辐射日总量月均值、日照时数月均值、理想日照时数月均值、太阳常数、日地距离修正系数、太阳赤纬、日落时角、地理纬度等相关物理参数设计出山南地区太阳能辐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