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华军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104-111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机制,实质是围绕如何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结构性失衡以及发展动力不足这三个核心问题而嵌入在区域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动态交互关系。基于VAR模型的要素交互关系实证分析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同效应测度,揭示了技术、人才、资本等科技创新要素及相应驱动机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反映了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影响因素。在新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发展高等教育促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提高知识创造及供给质量,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的能力,加快构建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资本链和产业链多维度融合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提升区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核心驱动力的科技创新本身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谋篇布局"十四五"、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的重要命题.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浙江创新实践表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涡轮式推进"的主导、支撑、引领作用机制,才能加快推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强省以及"重要窗口"建设.  相似文献   

3.
孙艺璇  程钰  刘娜 《资源科学》2021,43(1):82-93
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中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00—2017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通过空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得出以下结论:①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在时间上整体呈上升态势,平均值从2000年的0.18上升至2017年的0.44,在空间上大致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递减;②从整体回归结果看,科技创新各要素(专利授权数、R&D经费占GDP比重、R&D人员全时当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较强,控制变量中的城镇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存在正向的驱动作用,而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③从四大地区的回归结果看,不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受科技创新各要素的驱动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受专利授权数、R&D经费占GDP比重的驱动作用较强,专利授权数、R&D经费占GDP比重、R&D人员全时当量均对西部地区有正向驱动作用,而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只受专利授权数和R&D人员全时当量的驱动影响。本文可为国家和地区提高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在动力机制、评判标准和研究视角上的不足,为促进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在界定其内涵的基础上,阐释包括内在动力(创新动力和改革动力)和外在动力(开放动力和需求动力)的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及三大区域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第一,从时序演变来看,30个省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总体依然处于中低水平;第二,从空间格局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水平依次减弱的特征;第三,从分维度指数来看,开放发展指数得分最高,创新发展指数得分最低。为此,提出我国应以创新驱动力为核心,提升改革动力、开放动力和需求动力,朝着智能化和绿色化的生产方式发展,产品模式向高端化和服务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强工业品牌建设,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关联起了人才强国战略、创新型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与实现机制。本研究提出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架构和四种模式,即政府主导型、市场驱动型、社会动员型和组织自治型;进而将逻辑思辨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在每种模式下分别提出4条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及5条促进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本文在探索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与机制上作出了贡献,对区域建立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组织体系、完善相关机制、开发优化策略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运行已经进入新常态,但目前仍然面临经济发展质量仍然不高、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高质量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要求和目标,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破坏全球产业链格局,并且美国对我国加紧进行技术封锁,这进一步凸显了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创新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破除技术封锁的重要突破口。本文认为在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加剧、技术封锁风险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先机、赢得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进一步介绍了东部地区可复制推广的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做法,阐述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有效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工业200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构建中国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环境规制异质门槛纳入创新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框架,考察不同区域环境规制门槛下创新活力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当前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异质性显著,有趣的是,创新活力对于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异质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水平不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增强并超过临界值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发创新活力的驱动效应,进而能提高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苏颉  王婷  张浩 《科技与管理》2020,22(4):33-40
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利用Citespace软件,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了2009—2019年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的737篇CSSCI文献,分别从论文发表情况、高被引文献、关键词聚类等方面对国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关键词突现分析,可以看到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和创新驱动等方面。建议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再思考、综合视角考虑制造业绿色发展问题3个方面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推动我国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是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对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国民竞争力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探究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机理,进而剖析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包括众创驱动、众包驱动、众筹驱动、众扶驱动;并通过机理分析从制定布局规划、优化发展模式、聚集创业资源、整合金融资源4个方面提出我国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投入要素质量、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3个维度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1年—2016年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与分析。结论表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速将持续下降,其发展仍处于要素-资本驱动阶段,创新驱动潜力巨大。建议优化要素质量提升系统,引导高级要素集聚,打造效益导向型的软环境优势,从而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是“十四五”时期应对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抓手。文章立足云南省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发现云南省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瓶颈主要在于: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足、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薄弱、高水平创新人才缺乏、创新驱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弱、科技产业链协同效应弱等5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云南省科技支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辩证统一的视角,系统梳理和分析经济增长、双轮驱动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内在关系、理论演进以及中国的实践。综合国内外经济增长与创新发展的理论演进历程分析,逐渐凸显微观创新筑基、中观制度赋能和宏观战略驱动的多层次协同趋势。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双轮驱动、国家创新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作为双体系支撑协同于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双轮驱动+双体系支撑"创新发展模式,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深化创新驱动强战略支撑"和"深化全面改革促高质量发展"的协同路径和实践逻辑,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探索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技术经济范式与制度体系优势协同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技术经济环境,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治理体系改革成为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的核心内容,多主体参与、多层级互动、多中心、网络式的创新治理格局以及全方位、系统性、协同型的失灵现象综合治理模式亦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因此,在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深化"双轮驱动+双体系支撑"的创新发展模式以及中国特色创新理论,为深入推进创新治理体系改革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并转化为治理效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冲击提供保障,也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技强国和经济强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13.
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核心载体是引领带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形成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提高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培育核心载体需要以构建创新驱动核心动力为目标,从加强创新要素保障、优化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生态环境、提高产业创新驱动能力、培育创新型企业等方面,强化更高级别、更深层次的自主创新发展基础,不断激发核心载体创新潜能.以广东惠州仲恺高新区为例,在分析其打造核心载体的基础条件及面临挑战基础上,提出构建更有创新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完善开放式创新驱动体系,壮大创新型企业规模,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形成惠州创新引领区、先导区和示范区,成为带动惠州经济实现后发赶超的主引擎.  相似文献   

14.
创新驱动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是指导区域经济社会实践和转型升级的重要理论依据。从目前来看,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发展已相对成熟,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之相比,创新驱动发展理论在研究内容、研究概念和实践运用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通过系统回溯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基础,明确了"区域"对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构建了中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模型并通过了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检验,为中国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就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改造物质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增长方式。创新驱动发展的标志包括:(1)要素成本与本币升值不成为发展的障碍;(2)科学合理的研发投入结构基本形成;(3)顶尖人才涌现聚集成为常态;(4)高品质社会需求成为创新的源动力;(5)知识产权优势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6)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日臻完善;(7)政府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6.
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核心载体是引领带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形成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提高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培育核心载体需要以构建创新驱动核心动力为目标,从加强创新要素保障、优化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生态环境、提高产业创新驱动能力、培育创新型企业等方面,强化更高级别、更深层次的自主创新发展基础,不断激发核心载体创新潜能。以广东惠州仲恺高新区为例,在分析其打造核心载体的基础条件及面临挑战基础上,提出构建更有创新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完善开放式创新驱动体系,壮大创新型企业规模,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形成惠州创新引领区、先导区和示范区,成为带动惠州经济实现后发赶超的主引擎。  相似文献   

17.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是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支撑创新驱动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当前针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的二元特质,以及围绕新时期中国特色科技自立自强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维度探讨依然存在一定拓展空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基石。而熊彼特主义、阿罗—罗默为代表的新发展路线和国家竞争优势等传统创新发展理论,以及中国本土的创新理论研究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支撑及内在逻辑还需进一步阐释。从实践维度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多个维度并行开展、交互作用和协同推进。总体而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全球学术高地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工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基础和前提。在界定工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阐释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了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8年至2019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时序演变来看,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总体依然处于中低水平;第二,从空间格局来看,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减弱的特征;第三,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分维度指数来看,开放发展指数得分最高,创新发展指数得分最低。我国应以创新驱动力为核心,提升改革动力、开放动力和需求动力,朝着智能化和绿色化的生产方式发展,产品模式向高端化和服务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强工业品牌建设,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源泉和不竭动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布局的四大城市圈之一,是唯一一个地处西部内陆的地区,肩负着在西部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重大历史使命。但与东部其他三个经济圈相比,成渝双城经济圈面临经济实力不强、创新力量相对薄弱、人才资源不足、地方投入不够等问题。作为西部地区本地高校,如何在欠发达地区生存发展并助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共赢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是什么。本文比较分析了世界著名城市圈(群)发展历程和当地高校之间关系及发展路径,探索地处西部的本地高校(探讨对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强相关的成渝地区高校)科技创新驱动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挥比较优势后发跨越赶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许红丹  杨武 《科学学研究》2023,(11):2073-2085
研究目标:测算1997年-2018年科技创新结构变量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结构变量驱动作用的时变性。研究方法:基于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诠释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范式的周期性演化特征,运用合成指数法及TVP-VAR模型考察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时序性变化态势。研究发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周期性效应经历了基础创新、增量创新、“技术体系”的变革及“技术经济模式”的变革四个阶段;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驱动效应具有时变性,主要体现在:随着影响时间约束的延长,经济高质量增长各结构性变量对科技创新各结构性变量的响应程度差异性较大,且不同的时间点,经济高质量增长各结构性变量对科技创新各结构性变量的响应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研究创新:分析了科技创新的周期性变化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沿复苏、繁荣、衰退及萧条的过程,测算了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效应的非线性关系。研究价值:能够准确把握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结构变量的演化规律,精准调控,对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基本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