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通过对品牌、旅游品牌、民俗文化以及民俗体育文化等概念内涵的分析与界定,进而科学界定了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的概念内涵,探讨了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的动因,为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民俗音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民族民俗音乐活动研究、民俗音乐研究范围界定、民俗音乐的研究意义等方面。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利用地方志所蕴藏的极为丰富的民俗资料,以整理文献的方式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来探索音乐在岁时节日风俗活动中的具体形态及其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质民俗、风俗民俗和1:2头民俗。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在教学中充分展示和利用这些文化是语文学科人文性质的体现,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的民俗文化教学策略主要有三种:以民俗为主体,讲解风土人情;以民俗为线索,疏通文章内容;以民俗为点缀,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4.
文化旅游产品共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中坚层-外围层,第一层为大众旅游产品系列,第二层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游客提供的专项产品系列,第三层是营造旅游文化氛围,提升文化旅游形象及竞争力.三个层次的产品系列相互作用、互为支撑,共同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结合山东莒县文化旅游资源特点,构建了以莒文化、福寿文化、佛寺文化和民俗娱乐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5.
佛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点,传承和展现着中国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文章以中国佛寺为切入点,运用能量守恒定理,将中国佛寺视为一种文化守恒现象,从文化物态化的秩序规律和文化非物态化的理念说明,阐述两者的相互作用,并以中国佛寺的兴起以及佛寺建筑的解构为依据,透析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在关注文化的同时,把美学带入实践,力求形成关于文化守恒的审美框架。  相似文献   

6.
地名研究对揭示特定地域的族群播迁、方言分布、经济兴衰以及民俗信仰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以海陆丰的地名为考察对象,从地名与地理、历史、经济和民俗信仰等方面的关系寻找其命名缘由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民俗是文化的一部分,本文以年画民俗文化为例,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突出阐明民俗的翻译要明辨文化身份,保持年画鲜明的文化个性和浓厚的民族特性,翻译中应采取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充分挖掘展现年画文化的内涵,不仅应使英汉两种语言对接成功,更要使两种文化内涵对接成功。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以人民为中心”视角分析了客家民俗体育的现实困境和发展策略。研究表明:客家民俗体育面临生人参与主体增多、传统组织解体、传承场域文化生态嬗变以及传承方式失范等困境。建议: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为指导,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构建多元主体互动组织体系;重塑现代传承场域;构建人民共享的现代传承机制等促进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特性,了解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今社会的和谐文明发展有着积极地、现实地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从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起源和概念说起,论述了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四大特征:民间民俗文化中原始信仰留存特征、民间民俗文化中包含宗族血缘观念特征、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变迁性特征及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依附特征。根据特征总结出对现实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并做了分析探讨,旨在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民俗志书写模式日益受到质疑的今天,山曼教授《流动的传统》一书以不拘一格、充满灵机的民俗志书写,为我们带来许多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启示。这样的民俗志书写已将民俗学研究的"区域本位"、"事象本位"与"主体本位"初步化融一体,注意在描述区域民俗整体结构的同时,追寻民众主体的深层文化逻辑,因而代表了当代民俗志书写中一个富有活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休闲、休闲体育、休闲体育文化的概念内涵进行理析,对潮汕民俗游神赛会的展演过程进行描述并探讨其现代作用,以潮汕民俗游神赛会展演过程中的舞狮和英歌舞表演为例分析其蕴涵的休闲体育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2.
武夷民俗文化影像展示与研究是以摄影为媒介把武夷民俗事项中最有代表性的历史瞬间视觉化清晰地呈现,使受众能从中认识武夷文化的历史沿革、人物事件、社会状况、自然景观,触摸到武夷文化的脉搏,进而引发人们对其深层思考。本文从民俗摄影涉及的民俗事项入手,提出用田野调查作业的方法,通过差异性、纪实性、专题性和观念性等表现形式诠释武夷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始终伴随着农耕文明发展而不断延伸的文化现象,那就是"春牛"文化.我国渊远流长的"春牛"民俗事象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和独特的社会功能,该文以广西各地"春牛"民俗为研究指向,探讨其蕴含的农耕稻作文化与原始图腾祟拜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李白故里江油市,李白文化在儒家庙宇、佛寺、道观等处都有影响痕迹。这是故里人们自古以来通过民俗信仰表达对诗仙李白的崇敬之情。这些寺庙观宇具有较高的民俗学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有关部门应对这些寺庙观宇进行保护与开发,并将其纳入李白文化旅游路线规划。这对江油市打造以李白文化为品牌的旅游城市,有着不能忽视的重要意义。这些寺庙观宇实际具有了从民俗学角度传承李白文化的功能。由此引发我们对当下江油市文化教育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俗传统节日因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特有的文化内涵而受到教育界的青睐,家园共庆民俗传统节日已成为当下幼儿园组织民俗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一种新趋势。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组织家园共庆民俗传统节日活动的频率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探析西部民族地区家园共庆民俗传统节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西部民族地区家园共庆民俗传统节日活动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唐诗佛寺辑考,虽细微但颇有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它涉及诗人行踪、心态与思想变化的把握及唐诗内容的正确理解,属更全面梳理佛教与唐诗、佛寺文化与唐代文学等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文章鉴于学界已有成果的疏漏与缺憾,以《全唐诗补编》所载唐诗佛寺材料为线索,分别对《唐五代佛寺辑考》失载或已载而甚为简略部分佛寺加以考索,共辑考出真寂寺、乌牙寺、法台寺、碧沼寺、御题寺等佛寺有关情形,另对部分涉及佛寺的诗题及出处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17.
闽南饮食民俗作为闽南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闽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结合例子,从食物的形状、色彩、属性、数字、名称以及民俗仪式等层面分析闽南饮食民俗吉祥文化内涵生成的思维模式,继而对闽南饮食民俗的社会功能进行探讨,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研究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民俗节日是传统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民族的宝贵财产。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蕴含着极大的丰富性和内涵理念,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幼儿时代起,就应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并能够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便以幼儿教育为例,分析了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意义,探讨了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策略,以期为广大幼儿教育者提供参鉴。  相似文献   

19.
陕北民俗“搭平伙”与东乡族民俗“吃平伙”程式和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对这两种民俗作一比较研究,试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这两种民俗的起源及共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草根文化视域下对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法、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在释义草根文化和农村民俗体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草根文化视域的角度.阐述了草根文化与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合,并解析了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作为一种有广泛存在基础、原生态的文化样式,农村民俗体育文化有其自身的特征,具体体现为生态性、风俗性、民间性、自发性和顽强性、相对区域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