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法官独立审判是司法制度改革的必经之路;我国的法律规定正逐步向法官独立审判的方向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提出的选任审判长、独任法官的改革要求,是向法官独立审判迈出的积极步骤。法官独立审判有多种运行模式、框架。启动法官独立审判的主要条件是:修改现行法律,明确法官独立审判的制度,完善人民法院的组织法和程序法;重建法官人事任命和身份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司法不独立,必然导致司法不公正.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妨碍了司法独立,从而使司法难以公正.因此,要实现司法独立,必须改革现行的司法制度,要理顺司法与人大的关系,司法与行政的关系,司法机关内部即审判和检察的关系,并改革法官制度,提高法官素质.  相似文献   

3.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司法不独立,必须导致司法不公正,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妨碍了司法独立,从而使司法难以公正,。因此,要实现司法独立,必须改革现行的司法制度,要理顺司法与人大的关系,司法与行政的关系,司法机关内部即审判和检察的关系,并改革法官制度,提高法官素质。  相似文献   

4.
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已出台,该《意见》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部署了我国未来法官职业化之路,意义可谓深远。而今,距该《意见》出台已十多年,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发布,"法治"、"司法改革"等被重新提起。如何具体推进法官的职业化,尽快提高法官素质,已成为我国司法制度改革中的关键。对比英美,他们深厚的法官职业化文化积淀和制度设计也许能给我们提供良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都在司法制度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证据制度改革又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论述了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和证据制度改革的现状,并且试从举证、质证、认证以及在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证人作证和法官是否中立等问题出发,联系理论和实践,浅议我国民事证据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法官职业化与精英化是中国司法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法治对现代司法体制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法官职业化建设起步较晚,并且诸如法官选任、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与人民陪审制度的契合等问题依然是影响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需要借鉴西方的司法制度,充分挖掘本土资源来解决法官职业化建设中的问题并完善相应制度。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司法制度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法官的整体素质、执法水平及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因此,笔提出司法制度改革的几个方面,以求实现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8.
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或非职业审判员参加刑事、民事案件审判的一种诉讼制度。在我国为体现司法民主将其称之为人民陪审员制度,它在司法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其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影响了它的广泛运用。在新一轮司法制度改革中,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陪审员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20,(4):105-110
法官豁免制度是我国司法责任制改革中的重要环节。法官豁免制度的建立健全,可以使法官权益得到明确的法律保障,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才有可能得以真正实现。法官豁免制度的确立有其内在的法律基础。我国法律未直接规定法官豁免权,该制度的内容散见于《法官法》、最高人民法院及其他部门发布的文件中。实践中存在重法官责任而轻豁免和法官责任豁免适用条件不明确等方面的问题。为建立健全法官豁免制度,需进一步明确豁免主体、豁免的行为、豁免的内容等。通过明确错案责任追究的范围以及完善法官责任的司法化追究程序,保障该制度在实践中的切实落实。  相似文献   

10.
法官队伍精英化、公正观念社会化和司法制度理性化是实现我国司法公正的基本条件,也是当代中国司法改革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完善法官的薪酬制度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深圳司法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要想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全国范围内独立的法官薪酬制度并加以推进,可尝试从宏观上消解我国现实政治制度的影响,加快法官薪酬保障制度的立法工作;中观上改善司法系统的外在环境,构建单的的司法预算和支付制度;微观上完善法官薪酬的比较调整机制,规范法官的薪酬结构。以此实现宏观、中观、微观的有效配合、良性互动,不断达到法官薪酬制度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从而助推法治社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陆咏歌 《华章》2008,(16):35-36
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制度是我国所特有的,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司法环境下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司法制度改革,随着法官队伍的建设,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制度越来越受到广泛的质疑,笔者从实践的角度对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的程序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同时认为最终取消在刑事诉讼中最终取消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的权利才是法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在移植引进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也引入了近代西方的法官制度,但是中国传统社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法官,更无法官独立审判的观念与实践,根本不存在法官独立问题。随着近代西方司法制度在中国的传播,近代中国的政权体系开始由权力一元向"三权分立"转变,司法独立理论随之传入并付诸实践,伴随新式法院的筹建,职业法官制度也逐渐形成,法官独立开始本土化。  相似文献   

14.
法官职业化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突破性成果。法官职业化由法官职业的属性决定,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司法制度。实行法官职业化,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法理问题:注重法官的“法的精神”的培养和造就;实现法官知识背景的多元性和法官职业行为的独立性;合理配置审判资源,确保法官中立、超然地行使审判权。  相似文献   

15.
司法公正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而公正的司法制度是实现社会公正、保障法律得以正确实施的最后一关。作者认为 :当前我国司法的现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 ,直接影响了法治进程。因此 ,从改革司法体制、建立错案追究责任制度、改革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 ,改革现行的司法制度 ,是当前法治建设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相比国外法官助理制度,我国法官助理制度在立法界定、人员编制及考核晋升方面存在问题,在健全法律保障、改革法官遴选制度前提下,构建聘用制法官助理与编制内正式法官助理相结合的双重模式选任制度,有助于满足多层次司法事务对法院人员的需求,解决法官助理配额不足,构建和谐法官与助理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法官是社会正义的守门人。而我国的法官,人数多、地位低、待遇薄、素质差,因而,司法改革最根本、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应是法官员额制度的改革。文章对中外法官员额进行比较,指出我国法官员额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并通过调查,进行实证分析,对我国法官员额的确定及相应的改革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证了现实社会对司法公正、高效和权威的需求;陈述了现实司法不公正和欠缺权威性的表现和理由;提出了司法制度改革的四个主要措施,即建立独立的司法体制、改善法官遴选制度、重构审判体系机制、强化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从比较法角度看,法国以少年法官为核心的未成年刑事司法制度一直颇具特色。但21世纪以来,法国的青少年犯罪活动却愈发严重,引起了国家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浪潮。在改革中,传统的"教育优于惩罚"原则被立法者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教育与惩罚并重"原则。少年法官也随之转变身份,其重心从未成年人保护者向传统审判者进行偏移。  相似文献   

20.
改革和完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应当成为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应从设置预审法官制度、合理配置审前各方的权利义务、建立强制被告答辩制度、设置审前会议制度等方面作为基本切入点完善我国的审前程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