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庭筠是晚唐诗坛大家,又是花间词派的鼻祖,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诗词体式的过渡、诗词的比较,诗歌的内容、诗歌的艺术、温庭筠与李商隐的比较五个方面,因此近20年来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是相当全面的,也在很多方面对以往论述有所超越,但温诗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地挖掘。  相似文献   

2.
李国峰 《陕西教育》2005,(2):41-41,23
温庭筠是词之为体的奠基者。从他开始,词才独立于诗之外,成为一种新的体裁;并在传统的诗境之外,开辟了新的词境,从而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艺术。这篇文章我想从意象的形成、组合等方面作一探讨,以对温庭筠词的艺术作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晚唐诗坛"温、李"并称,将温庭筠诗歌美学品格仅仅归结为绮艳,失之偏颇。全面深入品味温庭筠诗歌,发现温诗具有三重美学品格:俗艳、雅健、清逸。这是温庭筠三重人格的折射:叛逆浪子、传统士人、一介寒士;也反映和浓缩了温庭筠的三种人生:酣歌淋漓的人生、积极进取的人生、闲居田园的人生。三重美学品格表明温庭筠诗歌是一个多层的立体的美学结构系统,深刻地理解这三重美学品格,就能深入理解温诗意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作为晚唐的杰出诗人创作了众多优秀作品,其中以吟咏春光为题材的部分诗歌给人以封建国家末期特有的颓废之美;主要分析这种颓废之美的三种具体表现,并进而探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温庭筠本人遭遇对此类诗歌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温庭筠是词之为体的奠基者。从他开 始,词才独立于诗之外,成为一种新的体 裁;并在传统的诗境之外,开辟了新的词 境,从而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艺术。这篇文章 我想从意象的形成、组合等方面作一探讨, 以对温庭筠词的艺术作进一步的了解。 一、温词的意象群 温庭筠是晚唐一位诗人,生活放荡, 薄行无检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 词"(《旧唐书》),日常出没于青楼楚馆之 中。因而,其词以描写妇女生活为主,开 晚唐柳词风之先河。自此时,其词笔也转  相似文献   

6.
温庭筠与韦庄作为花间词派的代表词人,在词作风格和内容上有着显著地差别。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温庭筠词作用色浓艳,韦庄词作较为淡雅;"密而深"是温庭筠词作的主要特色,与之相对应的韦庄词则表现为"疏而显";在创作手法上,温庭筠词多用暗示联想手法,丰富思想感情;而在词作内容上,韦庄的词句显得更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7.
温庭筠是晚唐文人词的开山祖,词之大家,其词作较好地吸收和借鉴了民间俗曲的创作技巧和民间语言,因此,可从构思和语言的运用两方面来分析温庭筠词的艺术特色。构思上包括联章、比兴、绘画、时空跳跃等手法;语言上浓艳纤细,又由于受到民间传统的白描手法的影响而清新可感。  相似文献   

8.
温庭筠是词之为体的奠基者。从他开始,词才独立于诗之外,成为一种新的体裁;并在传统的诗境之外,开辟了新的词境,从而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艺术。这篇文章我想从意象的形成、组合等方面作一探讨,以对温庭筠词的艺术作进一步的了解。 一、(?)词的(?)象群 温庭筠是晚唐一位诗人,生活放荡,薄行无检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日常出没于青楼楚馆之中。因而,其词以描写妇女生活为主,开晚唐柳词风之先河。自此时,其词笔也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向内心的深秘之处努力挖掘,从而走上了一条狭而细的道  相似文献   

9.
乡愁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弥漫不开的情结.《商山早行》作为温庭筠的代表作,因其中有“杜陵梦”一语,而多视杜陵为温庭筠乡愁所系之地.本文将从杜陵之“梦”、凫雁之“满”、板桥之“迹”和驿墙之“明”四个方面,对诗歌文本进行细读.同时借助作家的生平考证来说明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眷恋的故乡并非“杜陵”,而是其籍贯“并州”.  相似文献   

10.
韩白殒没,温李并起,绮丽华艳,深情绵渺,开一代诗风,光芒笼罩整个晚唐,源本伏流,影响波及宋元.但无论从研究的深度还是研究的广度看,人们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都远不及对李商隐的研究,远达不到其诗歌应有的价值地位.本文力图全面查检历代书目题跋,汲取前人今贤的研究成果,考察现存温庭筠诗集,尝试理清温集的版本源流,弄清温庭筠诗早期的结集情况和在宋元的流布.  相似文献   

11.
隋代及初唐的民间词即是当时的民歌,中唐以来文人词属于诗余性质。温庭筠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填词的文人。他生活在需要小词产生的环境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作。温庭筠的作品代表性风格是设色浓丽,辞藻繁密;另一种风格是气韵清拔,格调高峻。温词是对齐梁时代美学精神的隔代传承。以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是一种介于俗文学与雅文学之间的并逐步向雅文学转化的过渡性文学样式。《花间集》中的词人围绕温、韦分为两派:一派以温庭筠为代表,可称为“伶工之词”;另一派以韦庄为代表,可称为士大夫之词。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派词人在文学自身以及历史发展的双重指向下,开拓了全新的诗歌之路。伶工之词在晚唐五代词稀⒗的发展期是不断进步的,由温庭筠到欧阳炯、顾,词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变得越来越纯熟而自由,为词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论温庭筠的"以文为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经济、政治、社会风气和文坛时尚等外部因素与温庭筠特有的个性、情感和才能相际会,温庭筠在扬州妓院和京师进士考场内外卖文,被人称为“以文为货”。尽管“以文为货”不是温庭筠所追求的,但是,“以文为货”对温庭筠创作的内容、思维方式乃至文风却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有着挑战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温庭筠的艳情诗在他大量作词之前已经成熟.从思想和艺术方面,细致分析他的艳情诗对其词的影响,探求温庭筠创作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中充满着密集的丝绸物事。丝绸物事与他诗歌当中的女性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丝绸对其刻画女性的外在形象之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描摹人物的居住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大量丝绸物事入诗是温庭筠形成"绮艳"诗风的重要原因。丝绸物事与温庭筠的作品形成的密集交融可以从社会及个人两个方面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三十五年来,温庭筠诗歌研究不论是关注焦点,还是研究方法都发生了很多改变,可将1980-2015年间分为三个时间段,结合时代特征分别加以总结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特征,即:考证与开拓,继承与创新,发扬与壮大。在此基础上得出温庭筠诗歌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  相似文献   

16.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象运用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注重对华美物象的客观描绘,但诗中意象流丽动荡,典故众多,带有虚化的幻想,而词中意象浓艳静谧,以写实为主。由于崇尚客观的审美理想,温庭筠的诗与词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他对诗和词已经有了自觉的分体意识.这引发了他对这两种文体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7.
温庭筠作为"花间鼻祖",其词主要载于《花间集》。温庭筠词运用了丰富的颜色词,构筑了色彩的美感。温庭筠词中的月以一种无情无感的自然景观大量出现,被词人赋予了独特的情感色彩,与词情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诗人,在当时就与杜牧、温庭筠齐名,但其成就却超过杜与温。最能代表他艺术成就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与七绝。在诗歌艺术上,他通过广泛学习前人与惨淡经营,突破了由盛唐和中唐诗人多方面开拓而难乎为继的局面。他的诗设色浓艳,词藻华美,格律严整,音韵铿锵,并善于运用暗示、象征、比喻、衬托等多种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婉曲绵邈、典丽精工、意象朦胧、富于感伤情调的独特风格,为古代诗歌的抒情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 风格即是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作家的创作个性。文学风格这一作家创作的独特标志,是从文学作品的内  相似文献   

19.
晚唐词人温庭筠在词的创作上,有其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情与景交融的意境特征;曲折跌宕、婉曲含蓄的结构特征。同时,通过温庭筠、韦庄对比,说明温词对两宋婉约词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温庭筠的诗歌受到了齐梁诗歌的相当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温李对六朝诗人的崇敬、对宫体诗和齐梁体诗的仿效、对六朝乐府的学习这三个方面。温李学习齐梁又不为其所限,他们合理汲取齐梁诗歌纤巧和藻丽的特点,并在其中融入了个人深挚的情思,从而创造出崭新的诗歌风格,这体现出了中国诗歌艺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