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育婴堂是清代最为普遍的善堂,主要收养遗弃男女婴孩。保定育婴堂作为直隶省城最重要的婴孩救济机构,对于承领婴孩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程序。民国时期,随着传统慈善救济向近代慈善事业的转变,新的慈善理念———“教养兼济”在保定育婴堂得以实践,使保定育婴堂成为近代中国育婴事业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中国目前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让孩子与父母共同生活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救助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实践证明,美国KIPP学校在充实和提高学校教育、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教育救助有着一定的启示,如采用多元的办学模式、坚实全面救助的基石、保证全程救助的实施等.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教育公平的内涵及教育公平的基本特征和实现教育公平遵循的的原则.指出转型时期,我国教育显失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机会不均等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以及学校微观层面的不公平.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在树立公平价值取向、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完善教育经费支出管理制度、依法治教、办学主体多元化、健全教育救助制度、改革学生评价制度和加强师德建...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社会事业发展.善后救济工作结束之际,河北省政府社会处成立保定救济院,办理地方社会救济事业.保定救济院作为统筹地方各公私立救济设施的机构,救济对象以妇婴、难童等弱势群体为中心,在救济过程中注重教养兼施、积极自救等理念,相继建立董事会、基金管理委员会等现代化管理制度,对稳定保定地区社会秩序、发展社会救济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国民政府并没有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最终导致救济院没有发挥出最大功效,无力承担救济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美国洛杉矶青少年天使管弦乐团是以贫困儿童为主要教育对象的非营利音乐救助项目,该项目在委内瑞拉音乐救助体系的引领下取得了良好的音乐和社会教育成果.通过梳理该乐团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其行动目标、组织方式、发展途径、教学方式的特点,探讨了其对我国青少年音乐和社会教育的启示,希望为我国少年儿童特别是贫困儿童的音乐和社会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保定水社考     
保定水社作为保定历史上存在的民办消防组织,对维护保定古城的消防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保定水社的建立时间和数量进行辨析,关于保定水社所在位置、人员、资金及灭火工作等情况也进行了系统梳理。保定水社对保定城市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保定文化特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保定历史文化、京畿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等特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保定落地生根的基源。充分发挥保定文化优势,通过对保定文化资源的建设性保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呈现保定文化资源,修建“京畿文化”主题广场,建设主题网站等有效途径,以保定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为载体开展活动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保定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和时代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新时期保定人文精神,在保定特色文化与人文精神基础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保定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佳结合,是促进保定区域文化繁荣、提升保定主流人文精神层次与品位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9.
保定老调在形成的过程中受保定地域文化的影响,使得保定老调的剧白和声腔极具特色。保定老调的剧白有韵律化的韵白和以保定方言为基础、贴近保定生活语言的散白。保定老调的声腔与保定方言的字调关系密切,是体现保定戏曲地域特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近代保定城市发展为线索,研究保定近代化过程中城市与饮食业的互动发展,重点探析保定城市对饮食业的推动与制约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保定师范学校,百年辉煌,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了独特的育人理念,培育出大量人才,尤其是清末民初时期,可谓英才辈出,其严治校、重全面、重全程、重德育等方面的育人理念,对当今师范教育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当今师范教育应严把入口关,选拔优秀学生,对学生从严管理,强化德育,重视对学生全面和全过程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扬州经济繁荣 ,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消费性城市。在消费时尚的追求下 ,扬州人的服饰不断趋时翻新 ,争奇斗妍 ,妇女尤甚。本文试从妇女的发式、首饰、化妆、手饰、服装、鞋袜诸方面反映明清时期扬州妇女服饰时尚  相似文献   

13.
吴炽昌虽然是浙江人,但是长期在河北生活,在保定完成了《客窗闲话》,其中多有武侠故事。吴炽昌与河北的文人高继珩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保定和河北的文艺繁荣作出了贡献,引领了晚清北方小说的武侠风气。  相似文献   

14.
周代处于女性有相对自主权的对偶婚到男权社会宗法制度下女性丧失自主权的过渡阶段,女性在相当程度上可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在婚姻和家庭中仍属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5.
清代知识女性人数多于历朝,她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与家庭环境、婚姻生活以及与她们不同寻常的阅历有关,而艺妓则是在与名士的交往酬唱中学识大增。此外,清代知识女性关注社会事务的色彩比较明显,尤其是在清初和清末的社会动荡之际。  相似文献   

16.
保定市古城东南,有一处明代祭坛遗址,为风云雷雨山川坛。它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清代雍正十年(1732年)进行过维修。明清两代,在这里进行对风云雷雨、山川、城隍之神的祭祀活动。祭品和祭祀礼节明、清有所发展。所供奉的物品从早期几只牛羊猪等牺牲到除牛羊猪之外的玉帛、各种谷物,种类随着朝代的推进也越来越丰富,对牺牲及祭物等的规制也越来越明确。祭坛的祭祀活动曾经发挥过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作为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及进行的教育活动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推行实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后又掀起复古主义教育逆流,向封建传统教育让步、妥协。他以不同方式作用于清末民初的教育,已成为教育转型或波折变动中不可忘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统治势力的加强,清统治者着力开拓的“苗疆”主体,相对于明来说,向西南腹地推进更深,苗疆主体在明为湖南湘西,而在清,主体所指越过湖南湘西,延伸至贵州。清王朝在苗疆大力发展义学,其目的一是“振兴文教”,实行基础教育,使苗疆地区与中原“一道同风”,推行所谓的“教化”政策;二是开科举之门,准予苗疆士子、苗生“一体应试”,并利用“田字号”边额制度,保证一定名额的苗族知识精英层进入中原王朝的官僚系统,借此沟通苗疆与整个国家管理体制的联系,加强对西南腹地的经营。  相似文献   

19.
保定古莲花池是我国最古老的园林之一,清代曾以莲池书院、皇帝行宫而闻名.园内今藏有历代碑石 200余通,王阳明诗碑是最有价值碑石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地点,有说作于安徽九华山,有说作于江西庐山,各种版本书籍说法不一.经过考订,认为该诗作于江西庐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