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洪艳荣 《教育探索》2021,(10):67-72
大学生身份认同的伦理底色不仅关系到自身道德生命的完善、精神世界的挺拔、价值理性的稳健,还关系到知识理性的建构、家国使命的担当、社会责任的澄明.大学生身份认同需要经由"我"与自我的伦理自反、自我与他者的伦理承认、自我与普遍性规范的伦理内化而生成反身性身份认同、社会性身份认同、普遍性身份认同.当前,大学生身份认同中的伦理文化、伦理精神、伦理抱负与伦理气质匮乏,存在一定程度的伦理隐忧与道德风险.以伦理文化自信为价值线索与哲学依据,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伦理元素嵌入、大学课堂教学的伦理向度自觉、大学实践活动的伦理设置、大学实体的伦理文化建设等维度培育大学生身份认同的伦理底色,是必要且紧迫的教育行动.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已成为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其教育应用价值在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引起了伦理隐忧.教育伦理范畴视角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的内涵,即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工智能"间的道德关系.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旨趣在于"助",而助什么和如何助是研究的两个关键问题.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原则应从教育主体维度展开,其中教育管理者需遵循权力规约原则,具体表现为数据收集的尊重原则、数据处理的理解原则和数据利用的边界原则;教师需遵循和谐共生原则,具体表现为人本原则、适度原则和关怀原则;学习者需遵循形塑自我原则,具体表现为良善原则、诚信原则和节制原则.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实践过程应遵循从个体的伦理认知、伦理行为到社会的伦理制度,再到个体认知和行为伦理的轨迹,即由个体走向社会,又由社会反作用于个体的螺旋循环过程.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两种研究范畴——技术伦理和教育伦理杂糅交错,不利于伦理实践的开展,希冀跨学科学者能够专注于教育伦理范畴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教育政策伦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政策伦理是指国家政府部门为实现特定教育目标,在调节与分配有限教育利益资源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伦理价值原则.教育政策作为政府部门解决教育问题的重要手段,必须具备相应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关怀,这不仅是政府行为合道德性的需要,更是教育活动自身的内在伦理要求.一般来说,教育政策应该坚持公平,人本化与效率等基本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业健康心理教育过程由于需要处理学生多元化的创业目标和功利性的创业价值等的矛盾,使得其教育本身的伦理性属性越发显性和突出,而这种伦理属性的逻辑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创业健康心理教育的内容设计、关系处理、技术使用、环境营造等具有积极作用.在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和创业功利性价值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自觉发展的主体伦理属性、尊重接纳的客体伦理属性、善化自由的内容伦理属性、关怀平等的关系伦理属性和宽松和谐的环境伦理属性共同组成了大学生创业健康心理教育的本体伦理属性.  相似文献   

5.
吴佳云 《时代教育》2010,(9):137-138
由于社会风气的偏差、家庭伦理教育的缺少、教育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了大学生诚信伦理的不健全。大学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培养大学生诚信伦理,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推进诚信伦理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践探索,应该从加强诚信伦理教育、引导科学职业规划、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现阶段德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试从大学生的德育现状出发,先分析大学的德育现状,并指出其不足,进而对大学德育应以底线伦理抑或美德伦理为其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它的核心强调人类在追求生存与发展权利时应保持与自然或生态资源的和谐关系,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当今经济发展与消费时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机会均等.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主要表现为:经济公平、生态公平与伦理公平相结合的全面公平原则;经济效率、生态效率与伦理效率相统一的综合效率原则;经济和谐、生态和谐和社会和谐相贯通的互动和谐原则.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包括三个要素:大学价值观、大学精神和民族传统。它们共同作用,营造大学宽松和谐,积极向上,有利于学术生长和人格养成的知识文化氛围。而大学价值观的核心则是大学伦理观。当代大学面临的伦理问题呈现多样化特点:个人与大学组织权利冲突问题、大学整体运行模式与高教体系中的等级产生的伦理冲突现象。自觉加强大学伦理建设,是构建和谐高校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管理是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基于需要的管理活动。高校学生管理伦理是对学生管理的伦理价值判断和道德拷问,是学生管理活动中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的总和。高校学生管理伦理需要遵循合理性原则、合德性原则与和谐性原则。探寻高校学生管理伦理的路径,需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伦理规范的道德合理性;注重高校学生管理伦理主体的德性激发与养成;注重高校学生管理伦理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建立起合理健康的伦理关系,不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和优良品质的形成,而且还有利于整个社会理想伦理关系的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德育注重伦理关怀对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以及德育本身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伦理关怀的角度,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组织,国家对公民职业道德建设给与了重视 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全体公民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主要从责任感、遵守规则、竞争与合作方面进行 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大学生道德素质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2.
强化工具理性、挤压情意生活空间、生活认知化处理是大学生知性化生存的主要特征,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对于大学生超越其知性化生存、实现智慧化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应基于大学生和谐发展这一培养目标,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学生发展评价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理想道德人格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现状来看并不乐观。大学生道德教育仍然存在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缺陷,应该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研究新的培养方法: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需求的层次;培养大学生对公共伦理的敬重心。  相似文献   

14.
对高等院校德育途径"整体构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德育途径也应该是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的网络系统。所以,要对高校德育途径进行“整体构建”,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合各方面的积极国素,构建大学校目的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共同完成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世纪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 and attitudes toward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 total of 534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wo instruments that measure Chinese values and attitudes toward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were us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lue of cultivation of virtues (benevolence, humanity, and a sense of justic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attitudes toward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nd that the values of social traditionalism and cultural inwardness (cultural superiority and intoleranc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ttitudes toward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dditionally, university students majoring in special education or with more knowledge of disabilities had more favourable attitudes toward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than university students majoring in regular education or with little knowledge of disabilities.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要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培养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至关重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普及状况不很理想,这既有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现实条件的制约。如何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改变目前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开展的困境,校企合作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主成分评价方法对大学生综合测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某学院综合测评办法得出数据为样本,检测大学生综合测评中智育浮动分对测评结果的影响度,发现综合测评办法中智育浮动分对结果影响显著,为修订、完善该大学生综合测评办法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高校德育效果,公民教育的基础地位需要强化。原因在于:第一,从教学目的看,将要全面进入社会生活的大学生首先要成为合格的公民,这是高校德育必须达到的底限目标;第二,“自下而上”的对话式教学理念是公民教育的长处,它可以化解学生对传统说教方式的抵触情绪;第三,公民教育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强调适应大学生的心智状态,以智育手段提高德育效果有助于大学生有效养成健康的公民心态。  相似文献   

19.
对创业大学生的知识产权应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大学生采取传统方式进行创业,其成功率往往偏低,今后运用科学技术密集的知识产权进行创业是发展大趋势.高等学校应该根据创业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创新素养和知识产权教育相结合,指导大学生如何运用知识产权进行创业活动和创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20.
高校音乐教育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资源,是对大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等教育的审美提升与功能整合,其宗旨只能是以人为本及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古代的音乐教育思想值得借鉴,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理念及途径有益于当代且启示未来。高校开设音乐选修课,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其音乐情感、启发其音乐理解,不仅是课程得以成功的保证,而且是落实音乐教育宗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