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在总编室二版组近两个月的学习,在编辑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让我了解到编辑们选稿的原则,以及什么样的稿件被编辑看好,为什么说作者是把好稿件质量的第一关。一、好稿始终受编辑们的欢迎实习期间,我多次听总编室编辑们提到当前闹稿荒,催着编辑部编稿件过来,后来才知,所谓的稿荒就是缺少一些能上版面中心或能给版面增色的稿件。两个月中,被社领导评为好稿的仅有30多篇,原来编辑部闹的是好稿的荒。记得编辑们教我最多的一句话是:多写让编辑看好的稿件。每天编辑们为能在版面上安排一篇好稿感到高兴。好稿始终是编辑们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2.
张社会  潘丽 《编辑科技》2001,13(3):51-52,55
稿件的编辑加工是一项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体现科技编辑与科技期刊的“水平”,作者总结了多年《热加工工艺》的工作,提出了3项基本要求与6项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当代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对自己工作的执着。文后提出了精加工的主要步骤,供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3.
经常给报刊写稿,有时主动,有时应约;有时写长的,有时写短的;有的发了,有的没发;有的是原照发,有的是编辑删改后再发。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作为作,高兴之余,对报刊的编辑一直心存感激。因为我知道,发表的那些章,虽然署着自己的名字,但背后凝结着编辑们的心血。编辑们乐于为他人作嫁衣,甘心做无名英雄,我一直十分敬佩他们。所以,在写这篇对编辑可能有点不敬的章时,我总觉得不够厚道,有点忘恩负义。但是,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又事涉法律,确实值得一谈——尽管以我的能力未必能谈清楚;编辑们既有奉献的精神,亦不乏容人的雅量,想必也十分关注并愿意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引起了传统媒体的行业更新与机制转换,许多传统的出版社纷纷建起了自己的网站,加入了互联网的大家庭,并开始涉足电子图书(或网络版),如今,图书编辑工作的背景、方式和手段都具有了新的特点,图书编辑们正面临着角色转换,因此,针对网络时代图书编辑工作的特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成为出版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楚让蕊 《新闻传播》2005,(10):44-44,47
刚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时,一些老编辑就告诫我说:“新闻无小事”,一定要从小节抓起,编好新闻。当时还以为有些夸张,哪有那么严重的事?如今自己在编辑岗位上摸爬滚打了8年,深深认识到当初老师们的话没有虚言:编辑是个细致活儿,如果不注意小节,一不留神就可能“因小失大”。  相似文献   

6.
樊丽 《编辑之友》2003,(2):41-42
一、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一体制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图书编辑一直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定位在组稿和编辑加工上,一切围绕稿件转,至于装帧、用纸、成本、出版周期、发行量、货款回收情况、最终效益等,编辑几乎不予考虑。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编辑一心无二用,所以图书的差错很少,读者很少为错别字问题提意见。自从出版社走向市场以来,图书差错越来越多,已经成为行业问题,有些学生用书差错之多到了误人子弟的地步,这主要是因责任编辑“责任”太多,尤其是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经济效益上,花在传统意…  相似文献   

7.
编辑个性化     
编辑个性化□湖北人民出版社王建辉编辑个性化的内涵,在我看来也就是编辑的定位定向发展。一个人在社会上要有自己的定位,一个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同样要有自己的定位,这样做人和做编辑才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才能定向发展。个性化也就是特色化。编辑是杂家,是...  相似文献   

8.
2004年8月18~21日,全国图书馆学期刊优秀编辑、老编辑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甘肃省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信息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图书馆学期刊编辑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表彰了我国图书馆学期刊优秀编辑24名,老编辑16名。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徐引篪代表学会向获奖的编辑们表示祝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在越来越多的读者将目光转向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坚定地把新闻立报作为自己的选择。最近,由齐鲁晚报·生活日报编辑记者们主创的系列丛书《纸背》第一辑出版,该书讲述了在一个个影响全国的新闻背后记者编辑们的努力和思考。本期摘编部分稿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吴红 《中国编辑》2003,(3):79-81
编辑们日复一日地行走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轨中,来路漫漫,不及梳理;前途悠远,行囊无着。这使我想到应该有这样一个站台,让我们为自己整理和打算,细细地想想——  相似文献   

11.
闲话退稿 退稿原本是编辑这—行当的优良传统,可到了信息化的今天,退稿却似乎成了编辑们久违的话题。把如今一些编辑对退稿的态度和做派与昨日老师们对我的言传身教一比照,总觉有些老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2.
为他人作嫁衣,我觉得是编辑的一种自谦之词。编辑是一种神圣的职业,许许多多的人并不认为如此。如果作家们和评论家们以及所有成了某种大家的人也这样认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编辑无学。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神州大地上的编辑工作者们才提出了创立“编辑学”。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一改编辑“无学”的旧面貌,竟然产生了一个编辑学科群。真令人欢欣雀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也迅速发展,编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编辑人员已达10万多人。从总体上看,编辑队伍的素质是比较高的,但也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如果不尽快扭转,将给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此,笔者认为应尽快提高编辑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一、提高职业道德的紧迫性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有的编辑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忘记了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膨胀,道德观念淡漠,追求名利,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工作…  相似文献   

15.
说到编辑,人们往往会聚焦到编辑的“眼光”。因为编辑的眼光会影响到选题的策划,影响到对作者的选择,影响到编辑对自己所策划的选题投入多少时问、多大精力。那么,一个好的编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眼光呢?我想应有以下三种眼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编辑”一词古已有之。由最初“收集材料,整理成书”,发展到今天,涵括了选题、组稿、编选、发行全过程,编辑的工作范围由单一的文案工作,前后延伸,覆盖了图书出版全部流程。编辑职业未来发展走向如何?笔者认为,编辑职能的丰富与延伸,同时带来了编辑力量的多点分散,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编辑效果。只有打破分散,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整合,才能求得编辑工作最优化。而这需要在体制上完成从编辑到策划到出版人的转变。一、“编辑”的起源与流变“编辑”一词源远流长,殷商时期已经有“编”字,指串联龟册或简册的绳子;“辑”字本义为和协…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化人,对文化的积累、创造、传播,乃是与生命一体的终生伟业。而编辑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劳动成果,正是这种积累、创造、传播的最佳体现。鲁迅自觉地将毕生的精力、智慧、才学奉献给了这种“积累、创造、传播”,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具体而言,作为编辑,鲁迅的成就和贡献亦是实实在在的。孙郁、黄乔生主编的“回望鲁迅”丛书中的《编辑生涯忆鲁迅》,真切而详尽地记述了鲁迅的“编辑生涯”,记述了他作为编辑的所做、所思、所想,为我们今天的编辑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可以借鉴的典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对照自己…  相似文献   

18.
曾记得,三年前,在中国编辑学会和业内人士的热心奔走和呼吁下,《中国编辑》杂志终于创刊了,从此,中国编辑学会有了自己的会刊。这是中国编辑学界和中国编辑行业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在中国编辑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庄琨 《新闻传播》2005,(12):68-68
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编辑相比,网络新闻编辑还具有自己的特色,它要求编辑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受众的多元要求,用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编辑思想进行网络新闻的编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美国出版界,图书的编辑方式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在大出版社中,组稿编辑(acquisition editor)忙于开发适销对路的选题,寻找畅销书作者以及选购书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需要耐心细致的文稿审读加工工作,出版社也要求文稿经纪人提供经营深加工,最好是可直接投入生产的书稿,为解决出书越来越多而社内编辑精简的矛盾,自由编辑现象应运而生,一支数量庞大的自由编辑大军,很好地解决了书稿编辑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