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在灵魂,精神旗帜和思想武器.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统驭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夯实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信念;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中华各族人民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中华民族的精神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当代中国,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发展先进文化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华各民族的历史演进与文化土壤之中,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灵魂。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哺育和承载,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绽放和孕育民族精神的基础,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与创新,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升华无不根植于地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肥土沃壤。因此,当今时代,研究、挖掘、开发和发展地域文化,既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4.
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其伟大的精神内核在新时代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内涵之一,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苏区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虽然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并且统一于培育和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本文将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仍有新的挑战。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精神文化的不匹配、新青年群体的英雄精神意识状况等方面的冲击,传承新时代英雄主义仍需创造性实践。敬畏英雄主义、传承英雄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要求、新使命,赓续英雄主义精神品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助力精神动力和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精神血脉与文明财富,能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与丰富的智力泉源。当代文化建设应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与作用,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通过文化自豪感的塑造促成民族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毛泽东、邓小平的文化观中,构成其底蕴且成其为灵魂的是文化理想。毛泽东的文化理想是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成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将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确立为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邓小平的文化理想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全面的开放性和广泛的人民性。它们所蕴涵的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新文化之魂,并提供了借鉴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2019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跋涉,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实践产物,对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两者相互联系,共同助力于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核心要素反映着特定文化的本质和特征.当代中国文化核心要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明、民族凝聚力等.要搞好当代中国文化核心要素建设,必须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宣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批判吸收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11.
2014年6月27日-29日,“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部分高校、期刊社的20多位专家学者和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处理好多重关系,但关键在于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建构民族主体性,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用启蒙精神普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人文精神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从形上层面向形下层面、从学术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化,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包含三种成分:即中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新时期文化。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这三种文化凝聚而成。中华诗词作为这三种文化的文学表现形式,使民族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相似文献   

13.
伦理道德建设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类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最大特点是把伦理道德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深入渗透到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包括传统伦理道德的构成、儒家伦理道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研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我国实行“双一流”建设以应对国际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传承和创新大学精神。传承与创新大学精神应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精神,必须加强“双一流”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是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民族。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这种美德世代相传,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谱写了辉煌壮丽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今天,爱国主义仍然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的思想来源,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改造,使之更具鲜活生机。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伦理文化和道德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父慈子孝、兄爱弟悌的家庭责任伦理;修己安人、仁者爱人的人际责任伦理;重义济世、敬业乐群的职业责任伦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伦理;民胞物与、爱惜万物的环境责任伦理等责任伦理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弘扬中华民族的责任伦理思想,强化责任伦理意识,这实际上是修整人的心灵秩序,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道德自律精神,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道德精神支撑和责任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视角,从政治和意识形态、全局、历史、时代、战略、改革创新的高度,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于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精神底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联相生密不可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高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优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拓宽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文化要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就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相互交流中才能适时得到更新。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我们更应有鉴别地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