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品德根源于生活。正如德育专家鲁洁教授所言“道德不是源自于神的旨意、先验的理性,也不是来自生活以外、生活之上的某种知识与理论,道德基于生活,生活是任何道德生成的普遍性前提。”新课改后,随着《品德与生活(社会)》开设,使德育“无生活”的状态得到了一定的扭转,课堂有了鲜活的生活例子,学生也有了一定的活动体验。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教师以成人的生活去要求儿童,说教成分仍然存在,又出现了拔高生活的“成人化生活”教学,教学效果当然也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正>传统教育者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分离。改良一下,我们就遇着"教育生活化"和"教育即生活"的口号。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我们主张以生活改造生活,真正的教育作用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  相似文献   

4.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只有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看,生活是由人作为主体建构起来的,是动态生成的,具有实践性。人也通过实践,在过生活中,促进自我的生成。作为自觉的成人活动,教育不是外在于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的问题,不是脱离了生活,而是异化了生活。所以,教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把生活还给教育,赋予教育以生活的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过一种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8.
王丽娜 《中国教师》2009,(24):34-36
<正>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1]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课堂教学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真正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基础教育脱离学生生活的现状,很多学者呼吁教育应回归学生生活。本文从教育的本质和生活的本质入手论述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脱离学生生活的现象,并对基础教育如何回归生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只言片语     
人应该带着微笑面对生活,带着激情面对工作,带着真情面对家人,带着热情面对挑战。生活中充满了艰辛和苦痛,生活中同时又充满了收获和快乐;生活中充满了不幸和挫折,生活中同时又充满了奇迹和机遇。当你可以选择,请用最甜美的笑面对生活;如果你不能选择,请努力用最甜美的笑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1.
刘国臣 《考试周刊》2013,(35):57-57
<正>高投入、低回报是当前高中作文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现笔者谈谈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想法。1.丰富、充实生活,提高写作技巧写作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生活从哪里来?笔者认为,学生的生活包括间接生活和直接生活两个方面。间接生活来自读物,阅读文学名著,是丰富、了解社会生活的有效途径。直接生活是学生学习期间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但接触生活并不一定认识生活,有了丰富的生活材料,了解其"精蕴",才能将其总结为写作的材料。怎样把材料转化  相似文献   

12.
语文来源于生活,小学语文越来越重视植根现实,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将教学活动放到生活的大背景中,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能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体验了生活。因此,本文从"生活是阅读教学的有力支撑、生活是作文教学的活水源头、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广阔舞台"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将生活教育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3.
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本身就包含在生活当中,只有和生活充分地结合起来,才能够促进作用的发挥。其主张应当将教育和生活融合起来。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点燃了学生热爱知识的火花。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联系生活,走向生活,语文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热度。  相似文献   

14.
学习生活是学生的特殊生存过程。只有从对学习的关注转向对学习生活的关注,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人文性是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精神中反映出来的人的生活的基本特性体系,表现为规范性与生成性的统一、理解性与体验性的统一、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学习生活应具有人文性。学习生活的人文性考察,就是以人的生活特性体系为依据,探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生存状况。当前的学习生活突显了规范性,弱化了生成性;畸显了理解性,远离了体验性;强调了社会性,削弱了个体性。这导致了学习生活中人的失落与学习生活主体的异化现象,影响着学习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比以往更好了。但改变了的更好的生活主要是物质生活条件更好了,存活的质量提高了,而不是整个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存活质量得以提高的同时,生活却是异化、物化、去自我化、非理性化、虚无化的。因而改变了的生活是须改造的生活。教育作为改造生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其改造生活的作用,应超越经济本位,抵抗非日常生活的社会秩序生产原则、利润追逐原则对教育的侵蚀和抵抗自身的组织纪律原则对日常生活的侵蚀,并且教育者应改造自身。  相似文献   

16.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科学课程的开设极大的丰富了小学生的课堂生活,使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把课本回归于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了小学生科学的知识,获得科学的生活态度。学生通过生活当中的观察、实验和推理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科学课程要求小学科学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与生活相互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点滴生活导入,利用生活材料进行探究,让科学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18.
论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新课程已从传统的科学世界回归到了现实的生活世界,因而生活性品质便成为其内在品质。这种生活性品质,在教学目标上主要体现为知识目标的生活性品质、能力目标的生活性品质、情感态度目标的生活性品质、价值观目标的生活性品质,在教学内容上它联结了学生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未来生活,在教学过程上它使学生体验着人化生活、情感生活、交往生活。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要在日常的英语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让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结合,让英语教学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20.
黄爱桃 《新疆教育》2013,(12):130-130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一轮课程改革加大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了知识的产生过程,注重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强调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大大拓展了课程资源,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开放到了学生的生活空间。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已达成共识。如何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探索数学生活化的新路子已成为广大农村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