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欺负行为以及女生欺负行为具体研究结果入手,讨论了女生欺负行为的特点和具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欺负行为以及女生欺负行为具体研究结果入手,讨论了女生欺负行为的特点和具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董颖红 《中学教育》2020,17(1):19-25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线下受欺负与线上欺负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愤怒沉思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学版)、愤怒沉思量表和网络欺负量表对405名中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性别、学历和独生子女对线下受欺负、线上欺负行为和愤怒沉思水平存在一定的影响;线下受欺负、线上欺负行为与愤怒沉思两两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线下受欺负对线上欺负行为的直接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β=0. 29,95%CI=[0. 20,0. 38]),线下受欺负通过愤怒沉思中的报复想法维度间接影响线上欺负行为(β=0. 67,95%CI=[0. 45,0. 89])。结论那些在线下受到欺负的中学生更容易进行愤怒沉思,产生报复想法,而在线上对他人进行欺负。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小学生的欺负行为及欺负卷入儿童的归因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小学校园欺负问题比较严重,欺负卷入儿童对模糊情境的认知归因存在缺陷。鉴于小学欺负现象的普遍性,教育者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和减少欺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自编欺负问卷从欺负行为发生频率、发生类型以及对待欺负态度几个方面对新疆多民族地区中学生欺负/受欺负现状进行探讨,以期使社会各界更加深入地了解欺负行为的发生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业进步。  相似文献   

6.
网络欺负是一种新形式的欺负行为,是利用现代化的电子通信设备,有意且重复性地发送信息以达到伤害他人的目的。与传统欺负行为相比,网络欺负具有超时空性、强传播性和高隐匿性的特点。青少年是网络欺负的高危人群,应从青少年自身、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欺负行为一直受到发展心理学家的关注,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欺负行为研究的文献后发现,研究者对欺负行为的概念界定不一,对幼儿欺负行为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有关干预研究更为稀少。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小学生的欺负行为及欺负卷入儿童的归因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小学校园欺负问题比较严重,欺负卷入儿童对模糊情境的认知归因存在缺陷.鉴于小学欺负现象的普遍性,教育者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和减少欺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职业学生欺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者采用职业学生欺负行为问卷对700名职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职业院校学生中存在欺负和被欺负现象,且与性别、年级、校园环境等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儿童欺负行为主要发生在校园或者以校园为媒介的社交群体内,是一种常见的校园不良行为,并有可能发展为校园暴力。对欺负行为及其动机进行分析,培养儿童健康人格,采取科学教养方式,加强正面教育是对欺负行为进行有效干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国外校园欺负行为的学校整体干预方案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整体干预方案是西方国家广受欢迎的学校欺负行为干预方案,该方案包括三个水平,即学校水平,班级水平与个体水平.影响该方案干预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方案的系统性、执行方案所拥有的资源、方案执行的持续时间、学生的年龄与性别.该方案主要的不足在于花费巨大,难以解决校园以外的欺负行为问题.进一步研究将侧重于关注教师在欺负行为中的作用、针对学生差异与学校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整体干预方案、拓展欺负行为干预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欺负行为作为一种攻击行为一直受到学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但人们关注的大多是欺负行为给欺负者与受欺负者带来的身心伤害,对欺负事件中的旁观者群体研究还不足.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旁观者的分类、旁观者的行为理论、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来对欺负中的旁观者行为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以期为后续研究及实践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自编欺负行为问卷,采用匿名报告方式调查了481名小学生。结果,小学生卷入受欺负比例高于卷入欺负比例;小学生的欺负行为以心理伤害为主,有明显的“隐蔽性”;小学生对待欺负行为的态度因卷入状况不同而不同;对他人受欺负的行为反应随受欺负对象和自己关系亲密程度的提高而愈来愈积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241名3~6年级受欺负儿童,发现学龄儿童的受欺负对象、受欺负后的求助行为及心理、同伴关系与同伴地位均存在性别差异:男生主要受一个男生欺负,女生主要受几个男生欺负;受欺负男生向教师及朋友求助的比例低于受欺负女生,也更少体验到求助成功的积极体验;受欺负男生的同伴接纳程度低于受欺负女生,其同伴拒绝程度高于受欺负女生;受欺负男生的受欢迎比例低于受欺负女生,其被拒绝的比例高于受欺负女生。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结构性行为取样的方法,对4个年龄段的儿童在校欺负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学龄前儿童欺负行为的发生频率要高于学龄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欺负者、受欺负者及旁观者人数均有显著差异;欺负者中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受欺负者中女生明显多于男生,旁观者中各角色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欺负行为中,5岁之前以攻击欺负为主,5岁之后以被动欺负为主;5岁之前儿童主要是身体欺负,5岁以后以言语欺负为主,7岁以后关系欺负行为增多.  相似文献   

16.
欺负行为是儿童身上较为常见的不良行为。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对教师与家长这两类成人群体对小学儿童欺负行为的干预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1)关于儿童在学校受欺负之事,成人的关注与干预程度较低。其中,教师与家长关注程度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当儿童受到欺负后,向成人求助的比率较低。(3)关于儿童在学校欺负他人之事,成人的关注与干预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韩凤仪 《考试周刊》2009,(38):209-210
欺负行为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有着严重的危害。个人的心理素质、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存在导致欺负行为发生的不利因素,我们应多方面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学生的欺负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综述了国外十几年来关于对学校情境中的欺负行为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研究中对于欺负行为的界定、归类和测量方法 ,分析了关于欺负行为研究的主要方向和趋势 ,总结了其主要的研究成果 ,并对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存在的不足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海南省海口市三所中学的31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欺负行为已进入初中校园,女生网络欺负与受欺负的比例均高于男生,初二学生网络欺负与受欺负的比例最高;网络聊天、手机短信与电话是初中生网络欺负与受欺负最常见的三种方式;网站与网络聊天欺负行为对初中生的伤害性最大,且相较于传统欺负行为的伤害性更大;禁止初中生校内使用手机与网络并不能有效减少网络欺负行为的发生。基于研究发现,文章提出了减少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各国学者关于职场欺负行为的描述性研究在术语使用、发生率、实施者以及实施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通过进一步对职场欺负行为跨文化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比较,可以发现文化作为人们所共享的一系列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接受职场欺负行为的程度、对职场欺负行为诱因的解释过程以及受欺负者的应对方式.未来研究可从干预机制、组织文化和文化动态建构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