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模糊修辞是一门应用科学.边缘科学,它作用于语言活动,而本身的模糊性质决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借重语言环境来表情达意,并作为判断语言使用优劣的标准。没有语境就没有模糊修辞。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和语言的模糊性是模糊理论引起语言学领域而得出的认知结果。从主体、客体和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法律语言存在着模糊性特征。模糊语言在法律语体中大量使用,对法律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法律语言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准确语言和模糊语言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模糊语言出现的特定的题旨情境。  相似文献   

3.
模糊语言是有趣的语言现象,尽管未被系统研究,仍是相对空白的领域,但在语言中占有一席重要之地,模糊表达有多种类型,模糊类型等,即附加类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类结构的分析,说明模糊附加所表示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语用模糊是对模糊言语作出解释。此模糊言语既可表现为模糊语言,也可表现为非模糊语言。本文从模糊词语产生语用模糊,模糊词语的精确表达及非模糊词语的语用模糊三个方面,探讨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指出语用模糊的范畴进一步扩大,学界对语用模糊的定义、具有不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模糊语言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兆升  方英姿 《黄山学院学报》2004,6(1):119-121,124
模糊语言的出现由来已久,其存在发展的客观根源在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界限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止引起的人类思维的模糊性,主观根源在于人类交际过程中有目的地使话语言外有义。模糊语言有其审美特质,本文主要分析了模糊语言作为审美客体所带给审美主体的模糊朦胧美、精确美、以及得体美和幽默。  相似文献   

6.
试析模糊语言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语言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视觉模糊语言、听觉模糊语言和复合模糊语言的使用等方面。电视新闻中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可以有助于显示个性人的能动性和视角,增强观念的现场感;改变电视新闻的常规节奏,吸引观念的视觉注意;维护新闻的准确性、真实性,调动受众参与意识;增强新闻美感,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模糊语言的模糊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糊语言有朦胧、神秘之美学意境,模糊关之语言特征是清晰与模糊相依、具体与抽象互渗、相对与绝对转换,主要表现形式有含蓄、简要、委婉和幽默。  相似文献   

8.
模糊语言及其礼貌表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语言是礼貌表达的一个重要策略,在交际中,人们为了遵守“礼貌原则”,可以便于使用模糊语言来维护双方的面子,使交际顺利进行。本以模糊理论为出发点,利用“礼貌原则”分析了模糊语言中的模糊限制语,模糊范畴识别符,本身意义模糊的词语在交际中的礼貌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9.
语言模糊性与模糊语言、模糊与歧义、模糊语言与模糊言语它们之间有联系亦有区别,这些基本理论的研究是模糊修辞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引起翻译研究中的是是非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科学,翻译是艺术,翻译是艺术再创造,翻译是复制,翻译标准是信、达、雅等命题中的科学、艺术、创造、复制、信、达、雅等都是模糊词,这些模糊词已经引起了翻译研究中的众多是是非非。认识模糊词的模糊特性,限制模糊词可能引起的歧义,用同一种语言说话和理解他人的观点,翻译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翻译的性质和标准,都可以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1.
引入了模糊袋自动机和模糊袋语言的概念,给出了模糊袋自动机的状态转换图,讨论了模糊袋语言重复序列在状态转换图的结构特征,给出了Chomsky文法模糊语言与模糊袋语言的关系.指出了模糊正规语言类、模糊袋语言类、模糊上下文有关语言类之间的包含关系,及模糊袋语言类与模糊上下文无关语言类交叉关系.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的根本特征是语义的弹张性与内容的联想性。模糊语言的运用原则、修辞效果、审美特征等都是围绕着这一特征进行的。语言交际目的的准确性原则是使用模糊语言的必要条件。联想是模糊语言的修辞灵魂,含蓄是模糊语言的审美至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就模糊语言的历史渊源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就政治外交人员使用模糊语言交际的常用策略、模糊语言的合作原则与心理机制作了探讨。最后,揭示在恰当语境中运用模糊语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模糊语言的起源入手,对“模糊”和“模糊语言”进行简要概说,进而重点分析了模糊语言的五大语用功能,论述了模糊语言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经济写作离不开模糊语言,“模糊”与“精确”并不相悖;在使用精确语言无法准确表经济现象时,就不是不使用模糊语言。经济写作只有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才能提高表达效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法律领域中的语言现象。立法语言中模糊词语的运用有的是立法者利用模糊语言的优点而故意为之;有的则是自然语言的先天不足使立法者被迫不得以而为之。前者称为主动模糊,后者称为被动模糊。主动模糊语言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起到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动模糊语言不仅使法律法规在现实中难以操作,而且会给一些素质不高的司法人员留下"权力寻租"的机会和空间。立法语言的规范化就是趋利避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运用和理解模糊词语的原则,既探寻确定模糊词语意义的方法,又探寻限制被动模糊语言模糊过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英美合同法中的模糊语的地位随着中国入世而大大提升,本文从英美合同法的角度出发,指出模糊语现象的合理性,研究模糊语的语用功能以及将模糊语运用于实践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英汉模糊语言的表现层面及其翻译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源于客观现实的模糊性和思维的模糊性。文中对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的三个层面(即语音、词汇和语法)所体现出来的模糊性进行研究。而语言的模糊性也是翻译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模糊语言,一般采取模糊译法进行处理,即将其翻译成模糊语言或者精确语言。  相似文献   

19.
浅谈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本身的一种属性。而商务英语谈判又不同于通常的语言交际,谈判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都不愿与对方坦诚地分享信息,所以谈判语言总是不免含蓄隐讳,但为了使谈判能够顺利进行,模糊语言就成了谈判场上较常用的交流工具。本文重点介绍了语言的模糊性、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的特点以及模糊语言在商务谈判场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语言的认知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全 《培训与研究》2002,19(3):26-28
本试从认知角度分析模糊语言现象和模糊语言的民族特性。人为模糊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具有认知价值;不同的民族存在不同的认知心理、习惯及方式,它们也体现在模糊语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