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科学认识互联网、积极发展互联网和运用、管理互联网以不断提升新媒体执政能力,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网络政治新时代最重要的课题。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互联网"的论述,分别从对网络属性认识的与时俱进、网络传播观念的时代更新、提升新媒体执政能力的实践进展三个层面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陈瑞  谢清果 《传媒观察》2023,(11):107-115
民心政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要义之一,党的二十大把民心政治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民心政治在中国政治语境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是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中,以自我传播、家庭传播、组织传播等为路径,坚持以道德建设为民心政治之本,重视自我党性修养和家庭建设对民心的影响,通过组织传播,弘扬民心政治的治理理念。在民心政治“撒播”式的推广和弘扬中,实现与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情”,以期产生“吸附”的传播效果,使其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共同致力于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党的新闻事业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中占有重要的研究地位,其相关活动对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延安时期党的政治传播的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解析了政治家和记者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延安时期党的新闻事业对当今政治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杨奇 《新闻窗》2010,(2):58-58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长期的历史发展,党刊始终作为党的喉舌、重要的传播工具伴随着党的历史征程。党刊主要是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报道党的建设、党的理论、党的时代任务、政治主张和党的建设的工作方针、决策部署。党所处的时代和历史任务不同,党刊也在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传播与国家发展的学术体系长期扎根于发展传播学,以现代化理论为基础,强调运用传播技术和手段,以西方现代化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从中国国情出发,创立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下一个百年征程中的核心定位。如何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情境、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新闻传播工作,从思想和政治上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坚持抵抗外侮、反抗侵略的革命斗争,为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抗战时期党的关于新闻传播工作的诸多成功经验,仍然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党报历来是信息发布、文化传播的主渠道,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处于特殊地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认为,“党报具有多重属性,主要有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媒体属性和文化属性。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党报的政治属性毋庸置疑。关于党报的经济属性则是由其大众传播媒体的产业性质决定的。”这些看似矛盾的特征在党报身上都或多或...  相似文献   

8.
李怡然 《传媒》2023,(2):91-94
党史党建类出版物自中国共产党孕育初期就存在了,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之后,党史党建类出版物迎来发展高潮。本文爬梳党史党建类出版物的历史和现状,从政治属性、历史重要性、政治任务三方面剖析党史党建类出版物的政治使命,并提出在新时代下最大限度发挥党史党建类出版物政治作用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伟大建党精神萌芽和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从孕育到正式成立的整个过程,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伟大建党精神的考察意义深远。党在创建时期涌现出诸如俞秀松、叶天底、李启汉等一批为党、为国、为民而舍生取义的革命英烈。从这些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事迹中探究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意涵,对于建党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影响重大。有助于进一步具象化地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与弘扬,同时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宣传家,大革命时期曾担任党中央机关报刊的主编。他凭借自身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丰富的革命报刊活动经历,为党的革命事业和新闻宣传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瞿秋白在大革命时期运用报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热情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正确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为中国共产党打造了坚强的舆论阵地,积累了宝贵的报刊工作经验,同时也丰富充实了中国共产党的办报经验和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新闻发布工作是当代政治传播的一种形态。中国共产党对于新闻发布工作的认识、理解和实践,体现了党的政治传播观念。在百年历史中,这种观念的变迁,不仅有媒介技术的影响,革命需求的变化,也有党自身身份认同和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东迎 《现代传播》2005,(2):122-123
党报具有多重属性 ,主要有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媒体属性和文化属性。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党报的政治属性无庸置疑。关于党报的经济属性则是由其大众传播媒体的产业性质决定的。近年来我国的党报集团也迅速发展 ,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其中一部分还进入全国 5 0 0强企业。因此 ,党报的经济属性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关于党报的媒体属性 ,党报也是大众传媒的一种 ,不管其如何特殊 ,其自身性质已打上了媒体的烙印。作为新闻媒体 ,为了吸引受众 ,党报也不可避免地要遵循媒体的各种传播特点 ,否则就达不到满意的传播效果 ,其政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的受众意识为切入点,在厘清受众意识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受众意识演进的动态轨迹,并考察了其受众意识不断深化的深层动因,最后结合百年对外传播受众意识演进过程归纳出经验性策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受众意识从初步确立到不断强化,其深层动因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贯坚持、“统一战线”思想的始终践行以及党的历史使命变迁及与时代、环境变化的共振互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实践,国际受众观业已形成,但在实践中运用不足。未来需继续坚持以受众意识为核心,明确受众主体地位,建立完善的受众研究体系,选择并善用能够影响更多国际受众的“第一圈层”受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视的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它传播的主要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决定了它在传播过程中要以我国主流意识即党的科学的思想体系为核心。这一基本原则是我们认识中国电视与先进文化关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人民日报》作为担负着深入宣传、阐释二十大报告任务的主流媒体,推出了系列融媒体作品并在人民网设立“党的二十大报道专区”和“大型融媒体报道专题”。从内容生产和知觉传播两个方面来看,《人民日报》的融媒体创新实践呈多模态报道模式。以《人民日报》对党的二十大报道为例,针对出现于文本和传播事件之中的现象,通过研究多种符号整合为一个整体的新闻作品,考察多模态融媒体新闻的模式属性及传播潜力。  相似文献   

16.
虞鑫  刘钊宁 《新闻界》2023,(3):15-25+76
战略传播既源于一个国家的战略部署,又直接影响着该国战略的实施推进。从历史来看,战略传播自诞生以来就与作为国家战略核心的“现代化”密切相关。现代化凝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制度特色、社会文化与历史传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关于自身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部署。因此,要理解与推进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的构建,就应当回到当前中国的核心战略——中国式现代化上来。基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革命与建设的经验,以及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充分且精准的概括说明。据此,本文尝试厘清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之间的密切关联,阐明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意义,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部署,探讨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的具体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一、政治属性始终是党报的根本属性党报的政治属性是由党报的党性原则和肩负的历史重任决定的.在过去,党报肩负着打击敌人,团结、动员、宣传群众的重任,是党的革命阵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形象地说:我们革命,一靠枪杆子,二靠笔杆子,这固然说的是宣传舆论工作的重要性,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报的政治属性.可以说,没有政治属性,党报就不能成为党报,党报的战斗作用就不能发挥,党所赋予党报的重任就不能完成.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党报仍然也必须坚持党报的党性原则.这是因为,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党的中心任务变了,但党报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团结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把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根本任务并未有丝毫的改变.江泽民同志指出:“新闻战线要重视舆论引导,党报、党刊、国家通讯社、电台、电视台都要积  相似文献   

18.
微博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微博的媒介属性和传播特征迥异于其他媒介。从媒介属性上看,它具有个体性、公共性、扁平性、融和性、自净性等特点;从传播过程来看,则具有裂变式渗透、竞争式滚动、参与式接力、立体式建构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靖华 《新闻界》2012,(11):56-59
积极利用各种大众媒介进行信息传播,并使之成为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有力配合,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宝贵经验。这一经验表现在:利用报纸开展民众动员和组织工作;利用期刊杂志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和理论探讨;利用广播电台进行舆论引导和宣传。这对团结民众、树立党的形象、赢得各方力量的支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熙 《编辑之友》2008,(3):28-3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这样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创新”,重视“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