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有不同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教学》97年第1期上刊载了《对高二化学必修课本中的一处探讨》一文,作者认为:乙烯通入溴水时生成1.2一二溴乙烷是次要反应,生成澳乙醇是主要反应.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就此提出不同的看法.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不是说没有条件.实验证明:把干燥的乙烯通入澳的无水四氯化碳溶液,是很难发生加成反应的,但当加入一点水时,就立即反应使溴水的颜色褪去.这说明溴与乙烯的加成是受极性物质如水的影响的.实际上就是澳分子和乙烯双键受极性物质的诱导,首先各自发生了极化:当两个被极化的分子相互接近时,又各自使对方的极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乙烯跟溴反应实验的改进安徽省阜阳市红旗中学(236017)万子忠乙烯能使溴水褪色,这个演示实验很容易做,现象也很明显.由于反应是在水里进行的,课后学生往往问及水对反应有无影响,反应产物是什么样的?为了使乙烯和溴能直接反应,我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  相似文献   

3.
误区一苯的同系物都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分析:大多数苯的同系物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但像○C(CH3)3,因为无α—H,则不能被氧化·误区二除去烷烃中的烯烃,都可以用溴水·分析:大家都知道除去甲烷中乙烯,可以用溴水,但若己烷中混有己烯,想除去己烯,则不可用溴水,因为己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二溴代物与液态己烷混溶,则不能除去己烯,可以往混合物中通入H2达到除杂目的·误区三能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必定是加成反应·分析:烯、炔与溴水是因为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而苯酚与溴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醛类可以被溴水氧化而发生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用气相色谱法对乙炔与溴水加成反应的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除了生成1,2-二溴乙烯和1,1,2,2-四溴乙烷外,还生成了不少二溴乙醛Br2CHCHO。并对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关内容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朱正德 《化学教学》2000,(1):42-42,43
一、问题提出关于乙醛使溴水褪色的原因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乙醛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溴原子取代乙醛中的α-H即CH3CHO+Br2CH2Br-CHO+HBr所以乙醛使溴水褪色.”然而,也有一些资料认为:乙醛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CH3CHO+Br2+H2OCH3COOH+2HBr所以乙醛使溴水褪色.孰是孰非?没有定论.为此笔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以揭开乙醛使溴水褪色之谜.二、理论分析1.取代反应机理直阅文献,醛、酮与溴在碱性催化下,α-H可以被溴取代,乙醛与溴的反…  相似文献   

6.
加成反应是烯烃的重要化学性质,在现行的中师和高中化学教材中,均以“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为例来讨论烯烃的加成反应。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提出“乙烯能使溴褪色吗?”“乙烯与溴水的加成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相同吗?”等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也深切体验到:溴或溴水与有机物的反应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很有必要澄清。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现简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个新的α,β取代3-丁烯-2-酮(CH3COC(p-NO2C6H4COO-(=CH-S-C6H4Br0-p(4),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和X-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构型和Diels-Alder反应活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只有Z构型的产物生成,Z-4-溴-3-(对-硝基苯 )3-3丁-2-酮可与丁二烯型化合物发生Diels-Alder反应,而标题化合物在相似条件下不能发生Diels-Alder反应。  相似文献   

8.
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是鉴别物质的常用试剂,这是由于溴水中的单质溴(Br_2)和次溴酸(HBrO)能氧化许多还原性物质,并且Br_2还能与不饱和烃发生加成反应,从而导致溴水褪色;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它能使许多还原性物质氧化,而本身被还原成低价态的锰的化合物,从而导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根据溴水  相似文献   

9.
一、中学阶段常见的离子方程式1.钠和冷水反应2Na+2H2O=2Na++2OH-+H2↑2.铁跟盐酸反应Fe+2H+=Fe2++H2↑3.铜跟稀硝酸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4.硝酸铁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Fe3++3NH3·H2O=Fe(OH)3↓+3NH4+5.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3Cl2+2Fe2++4Br-=6Cl-+2Fe3++2Br26.铜跟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2Fe2+7.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8.澄清的石…  相似文献   

10.
一、实验原理CH3 CH2 OH 氧化铝△ CH2 CH2 ↑ H2 O二、实验药品 活性Al2 O3 (2g~ 5g)、石棉、无水乙醇、稀溴水、沸石。三、实验装置附图 制乙稀的实验装置四、实验方法(1)按图连接好装置 ,检查气密性 ,装上药品。(2 )点燃酒精灯加热Al2 O3 。(3)点燃酒精灯加热圆底烧瓶 ,使乙醇蒸发。五、检验 将制得气体通入稀溴水后 ,溴水的红棕色退去。六、实验注意事项(1)烧瓶内注入的无水乙醇不宜过多 ,应少量多次 ,且小火加热 ,使乙醇蒸气充分反应。(2 )Al2 O3 必须用石棉包严 ,否则会被乙烯气体吹进导管 ,使导管发生堵塞。(3)Al2 O3 …  相似文献   

11.
1.溴单质与溴水 溴单质与溴水不仅表现在组成上有差异,而且表现在化学性质有区别.前者能与烷烃(如甲烷与溴蒸气)、芳香烃(如溴与苯)发生取代反应,而后者则不能.二者都能与碳碳双键、碳碳叁键发生加成反应.  相似文献   

12.
题目: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的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沉淀  相似文献   

13.
题1 向100mL FeBr2溶液中通入2.24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只有号的Br一被氧化成溴单质.求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在演示乙烯的加成反应实验时,将原教材中的溴水改成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为什么要这样改呢?这要从乙烯与溴水反应的主要产物究竟是什么来谈起。笔者查阅数种中外文献,今简述如下。1 文献[1]认为:烯烃在水溶液中与卤素反应主要产物不是邻二卤代烃,而是卤代醇。在这种情况下溶剂分子作为反应物来参加反应CC +X2 +H2 O CXCOH+CXCx+HX   X =Cl   或Br卤代醇的形成可由下列反应历程解释:  第一步:第二步:在卤代醇形成过程中,水由于有未共用电子对而作为亲核试剂进攻卤钅翁离子,而…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在演示乙烯的加成反应实验时,将原教材中的溴水改成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为什么要这样改呢?这要从乙烯与溴水反应的主要产物究竟是什么来谈起.笔者查阅数种中外文献,今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在演示乙烯的加成反应实验时,将原教材中的溴水改成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为什么要这样改呢?这要从乙烯与溴水反应的主要产物究竟是什么来谈起。笔者查阅数种中外文献,今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制溴水的简易方法安徽省无为县牛埠中学(238351)裴春方很多农村中学的实验室因为缺少溴水而做不成一些常规实验.教学参考书虽然介绍了自制溴水的方法(先加热澳化钾、二氧化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再冷凝制取液态溴,最后将液溴溶于水而制得溴水),但操作过程烦...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假酒案,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成份主要是(A)CH2OH(B)CH3OH|CHOH|CH2OH(C)CH3COOCH2CH3(D)CH3COOH2.向下列溶液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沉淀又溶解的是(A)Na2SiO3(B)BaCl2(C)FeCl3(D)NaAlO23.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而又实用的是(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2(B)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制备HCl(C)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D)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制备CO24.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溴与碘离子分别进行倍增反应的条件,并以碘量祛对还原产生的碘单质进行滴定。据此,实现了在大量氯离子存在下微量溴与碘的连续测定。结果可靠,方法简便。RSD:Br-2.0%I-1.5%回收率;Br-99%~101%I-99%~101%  相似文献   

20.
大家知道,硝酸铜受热分解有如下反应:2Cu(NO4)=2Cuo+4N02↑+O2↑鉴于NO2受热分解,也能使余烬本条复燃(2NO2=2NO+O2)因此,直接用余烬木条检验硝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气体混合物中O2的方法,已为多数实验者所否定.如何检验硝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O2;最近《化学教学》、《化学教育》相继有文章讨论.笔者留心地多次做了这个实验,我想再作下面几点补证是必要的.一.用NaOH溶液洗除NO2集O2的方法是不对的如果把Cu(NO)2热分解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混合气体与水将发生多种快慢不同的平行反应:3N0。+H。0=ZHN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