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奠定了东西方不同的艺术美学。在《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里,俄罗斯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依据“,又说,“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然雄霸了两千余年“。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以科学系统的理论结构形成了最早的美学体系,其《诗学》分析研究希腊优秀的艺术作品,总结出艺术的摹仿性本质.论述了以悲剧为代表的艺术创作原则,在驳斥柏拉图对文艺持轻视排斥态度上,他提出了”净化”说来肯定文艺对社会的功用。是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后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方美学论稿》(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论稿》)是王向峰先生的一部美学史新著.加之先前所作的《中国美学论稿》和《中国现代美学论稿》,向峰先生已对中西方整个美学史做了一番全景式的深度扫描,展现了他学术研究的宏阔度和完备性.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其灾情之重、影响之大震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这场地震,本身就是一场令人扼腕垂泪的悲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一书中,最早提出"悲剧之美"的说法,他认为悲剧的美感在于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而"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  相似文献   

5.
徐嘉 《新闻世界》2013,(4):234-236
在被爱德华·道顿誉为“精神危机”阶段代表作品的《麦克白》中,莎士比亚以他对人性和人类弱点的深刻洞察创造出了一种异常的氛围。评论界往往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基础,关注麦克白的悲剧徵壬。本文引入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分析《麦克白》,对该剧在意象、语言、角色和意识形态上的“间离”做出分析,并解释了莎剧中出现“间离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西方悲剧形成的历史和我国不同。根据亚里斯多德《诗学》的记载,最初的悲剧跟笑剧萨提洛斯剧相似。这一点,与我国悲剧的起源类似。可是在以后,希腊悲剧“抛弃了简单的情节和滑稽的词句,经过很久才获得庄严的风格。”喜剧性的角色在悲剧中分离出去,专司喜剧。这种情况,到了埃斯库勒斯时代就定型化了。以后的西方悲剧基本上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十分强调“庄严的风格”在剧中的统一。因而连开场时也很少描写“幸福”,而且由“幸福”到“苦难”的变化,一般也是大起大落、突变性的,讲究情感形式的阶段性、层次的分明性、前后对比的…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1897—1986)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也是一位书评家。他的书评主要是对美学书的评论。这正是书评史上的缺项。上世纪20年代他就开始研究美学。1932年出版了《谈美》一书。他还著有《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美学批判论文集》等。他还翻译了克罗齐著《美学原理》、哈拉普著《艺术的社会根源》、柏拉图著《文艺对话集》、黑格尔著《美学》、莱辛著《拉奥孔》、维柯著《新科学》等外国名家的美学著作。可见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美学家。  相似文献   

8.
美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它与哲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从古希腊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美本身”这一要领到鲍姆嘉登对美学内涵的界定,再到康德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及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等命题的提出,美学始终处于认识论的范畴,具有较浓厚的理论色彩与纯思辨色彩。直到20世纪初期,存在论才开始被引入美学研究领域,并于大半个世纪以后再度勃兴,逐步进入主流美学思潮。西方现代美学由此实现了由哲学美学到人生美学的转向。著名美学家曾繁仁先生的美学探索也经历了一个由认识论到存在论的过程。他新近结集出版的《…  相似文献   

9.
盖格尔是德国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开创了用现象学方法分析审美心理审美体验的先河,因而成为现象学美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价值论美学,《艺术的意味》一书在审美价值主客统一的基础上划分审美对象与主体的层次,又吸纳心理哲学和生存主义哲学形成独特的开阔视野。探讨审美经验与审美价值。盖格尔的现象学美学方法为我们探索审美活动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促进德国和西方美学思想的现代化研究,使之转向新视阈。  相似文献   

10.
李阳波  凤鸣 《出版参考》2005,(11):25-25
西方人喜欢把一项重大事业的创始者称为某某之父,那么,谁是“百科全书之父”呢?研究百科全书历史的人说法不一。西方比较多的学者认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根据是:第一,他最早搞学科分类,把当时已有的知识分为理论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实践科学(伦理学等)和创造科学(诗学),而知识分类正是编百科全书的基础;第二,他最早概述人类已有的全面知识,  相似文献   

11.
杨薇 《大观周刊》2012,(7):32-33
“一”与“多”是一对在哲学是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范畴。古希腊的哲学家从泰勒斯到亚里斯多德一直都在试图从千变万化的感性事物中寻求其统一性,追寻世界本原,在“多”中求“一”,变中求不变。古希腊的宇宙论时期关于万物本原学说的嬗变经历了一元本原论、多元本原论和原子本原论三个阶段;经历从自因说到外因说再到自因说的过程;经历了思维方式从感性到抽象再到综合的转变,实现了本原学说的“正”,“反”,“合”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2.
元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特征(上)康宏什么是悲剧?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其含义应能涵盖世界各国的悲剧内容。西方诸多美学家,通过其审美实践,不断地发现了悲剧的许多重要特征。从古希腊到近代,大师们对此屡有阐述,屡有新见。希腊亚里斯多德基于其摹仿说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13.
刘秋尧 《大观周刊》2011,(50):25-25,15
《物不迁论》是我国后秦僧人僧肇所作的一篇关于事物存在状态的论文,在中国佛教哲学史上特别是佛教的现象论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物不迁论》同他的另外三篇论文:《不真空论》、《般若无名论》、《涅槃无知论》一起被学界公认为是深切把握了佛教般若"空"观学说的重要理论,对于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然,在中国哲学史上,《肇论》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本文则试图探究《物不迁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设想柏拉图的作品丢了,哲学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我们就根本无法想象这样一位古代哲人,他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尼采《柏拉图对话研读入门》柏拉图是诗人?在坊间流行的无数西方哲学史撰中,尽管柏拉图都位居要席,但我们很难见到柏拉图是诗人、柏  相似文献   

15.
李玮 《大观周刊》2011,(26):168-168
语言哲学的中心论题是语言与世界的关系。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代表了他的前期哲学体系,探索了语言与现实的关系,或说在语言层面上呈现的现实。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逻辑哲学论》中的著名理论——图像论则是关于维特根斯坦前期语言及现实关系之哲学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张法先生的《互看的灵思》像一个精灵,带动着人们的心灵飞翔在东西方诗学与艺术的天堂。 该书第一章,作者用的是显微镜,凸显了中西诗学的本质差异。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在我国当代学术界可谓多如牛毛,著作也是汗牛充栋。但本书独辟蹊径,从诗学的一般的逻辑起点:内容与形式和阅读与效果两个方面出发,紧紧抓住中西方诗学最为本质的差异,追根溯源,加以精要的论述,从而显现出独特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天空     
乔天富 《军事记者》2011,(12):53-54
2011年5月14日至19日.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8人访问了希腊。 古老的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代表.古希腊人在哲学、历史、文学、戏剧、雕塑、建筑方面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成为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的音乐美学思想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有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并集中体现于他们各自的哲学思想中。虽然各学派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出发点对音乐进行研究,也都得出了不尽相同甚至是相悖的观点,但是,无一例外地都充分肯定了音乐对人类心灵和情绪的影响,这与现代音乐治疗的基本出发点不谋而合。古希腊音乐美学思想蕴涵着丰富的音乐治疗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吴嵩粱是清嘉庆、道光时期诗坛名家,时有“诗佛”之誉。吴氏的诗学观集中体现在他所作的《石溪舫诗话》与一些论诗诗中。吴氏的诗学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本体论——注重诗家人品才气和创作论——注重学诗门径与诗歌之正,对清代诗歌与清代诗学研究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的美学境界读︽再论美是和谐︾周来祥先生和谐的美学理论建构,与他整一的学术品格的统一,在其新著《再论美是和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中达到了新的境界。在80年代中后期出版的《论美是和谐》、《论中国古典美学》等书中,周来祥先生论证了和谐的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