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发展是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地区最大的河流,生态区位极其重要,推进大凌河流域实现绿色发展,对于维护辽宁省生态安全、推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大意义。在对大凌河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探究大凌河流域生态脆弱性的驱动机制,进而提出推进生态治理、发展生态经济、完善生态制度、增强生态意识等绿色发展路径,以期为生态脆弱地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河北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增长乏力、在全国地位不断下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河北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河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战略重点是转换新旧动能,推进供给侧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并举,实现产业与区域协调高质量;严格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文明高质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对外开放高质量;关注民生问题,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3.
广义的经济发展环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环境的因素之一,同时具有相对独立性。生态环境的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从思想意识、政策规划和资金技术等方面入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完善生态环境,进而完善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张芬芬 《地理教育》2024,(S1):38-39+42
<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实现这一目标仍需要下大力气加快经济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更加微妙,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显得日益紧张,需要深化人们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高中地理学科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内容,地理教学以讲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为主,  相似文献   

5.
黄河之滨的生态发展已经成为当前西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快速发展机遇,将兰州黄河流域旅游资源和市区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市域旅游共生系统,把文旅IP转化为消费CP,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旨在创建全国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同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兰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国社会转型和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中面临资源过量消耗、环境污染、核与辐射安全隐患等问题的挑战,不仅需要加强生态制度建设和生态教育等措施,而且还要重视和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借助科学技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转型,助力美丽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高校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紧迫性与路径优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对一种新兴文明形态的全新诠释。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生自身生态文明素质不高,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不完善"。高校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是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美丽校园和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实现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阶段,高校应根据时代发展新需要,不断优化实践路径,在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培育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氛围、完善法制教育和校园生态环境制度建设等方面,切实提高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美丽校园、美丽中国和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世代书写华丽篇章。  相似文献   

8.
张婧 《人民教育》2021,(6):44-46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目前区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区域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重构,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区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方略:一是理念创新,促进区域生态文明教育的综合发展向度;二是教育与学习形式创新,促进区域在地化教育的行动向度;三是机制创新,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思想与方法,研究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的知识生产特征和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研究热点主要围绕生态文明教育价值及意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研究及生态文明教育对策和路径研究。对研究热点深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对象不够全面、研究内容需进一步深化及研究对策和路径需注重实效性。立足于新时代,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深入研究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探索绿色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集团化办学是实现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从公平出发创新机制激活办学主体,从生态出发构建发展共同体,从质量出发完善学校发展评价标尺,总结区域集团化办学共性问题,提出了深化集团化办学、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举措。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视野下,乡村生态旅游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有着明显的耦合关系,乡村生态旅游建设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改善乡村产业结构。现阶段,国内乡村生态旅游建设普遍存在生态环境质量降低、人文环境特色不足、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基于此,阐述了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建设价值,指出了乡村生态旅游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建设路径,以期不断深化乡村生态旅游建设,推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依法治国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长江经济带的非均衡性以及二元困境,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提出是一项开创性举措,具有显著的当代价值。以《长江保护法》为指导,区域内主体应把握系统性原则,实现跨区域、跨领域协同合作;把握特殊性原则,因地制宜制定能指导实践的政策;以改革创新为路径,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现区域生态文明需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之间的关联性。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处于整体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与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矛盾,从意识及行动上重视区域生态文明,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提高区域生态文明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为实现永续地、可持续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核心理念的低碳经济应运而生。目前,中国区域间低碳经济发展能力仍旧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协调性不足,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分析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黄世坤在其所著的《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一书中,对中国不同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论证指出区域差异化发展是中国低碳经济推进的必然道路,并基于低碳经济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本文参考书中实证数据与结论,梳理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表现,并就其差异形成原因展开分析,探索适应区域发展实际需求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21世纪新生社会生产力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具有理性的生态文明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因此,推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综合素质势在必行。文章从多个维度对推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出对策和建议,具体路径包括:成立生态文明教育办公室,制定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纲要;重视生态文明的课堂教育,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理论水平;加大学生的课外实践力度,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实践能力;注重教师生态文明素质提升,有效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理论研究;加大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投入,为教育改革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灾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关注区,其科学重建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体现在灾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重建的方方面面。汶川地震灾区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共建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包括与科学重建融合共建,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融合共建,并在不同区域有着差异化的实现模式,这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区域路径与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工业文明造成的发展悖论与发展困境,催生了人类文明范式的转型与生态文明新发展观的形成。生态文明既是对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共同建构,也是对社会文明与人本身双向发展要求的内在契合。作为生态文明承担主体的人,其自身的生态化发展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体现,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发展的现实要求和重要支撑。通过文化创新,以确立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新规范,形成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利益机制,进而促进生存方式的变革和生态社会力的建构,是实现人的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是解决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矛盾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践解答。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绿色发展之路提供了理论支持,其蕴含的哲理为落实并创新绿色发展路径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对推进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健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实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保障。新时代的中国加快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进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但是,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中引导性制度的不足已严重影响到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生态环境治理的效果也受到影响。因此,必须通过提升个体生态素养、营造社会舆论生态环境、健全政府生态激励机制和实施社会生态教育等措施促进引导性制度的建设,从而全面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长效发展及其正向效应的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我国近几年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成为了我国旅游行业中增长最快的一种旅游形式,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的重视.生态旅游可以帮助旅游者感受到自然所给予的乐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发展.而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对维持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以鄱阳湖为重要核心的生态经济区,可以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统一,有利于调整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结构;有利于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景点合理布局;有利于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等等.本文在此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发展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也希望能够提出具体的改善与发展的建议,从而促进全省旅游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该基础上,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