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互联网+"的发展时期,很多本科和高职高专学校明确提出专业融合、学科融合、专业与职业融合等发展思路,努力探讨"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从教学理念的转变、课堂模式和考核方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新探索,在学科融合背景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可实现跨专业就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其特点:以加强人文修养为根本,坚守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以社会需求为尺度,构建学生知识体系;以"读"、"写"、"说"为表征,强化应用性课程,促使学生形成本专业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学语文教材陆续选入了一定数量的台港文学作品。与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学实践变化相较,作为培养语文教育师资的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台港文学教学的普及上略显滞后。通过对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变化和高师台港文学教学现状的分析,着重论证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普及台港文学教学的必要性,并对高师台港文学教学的普及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最大的特色就是其良好的写作能力,这也是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提升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及岗位工作能力以及进一步解决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新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应在充分解决多方面教育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策略,以期提升新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通过分析应用型...  相似文献   

6.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依据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和现代远程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的基本理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探索、研究汉语言文学部分课程实践性教学过程的改革、实践性教学的方法与实施途径。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在北京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艺术欣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北京文化专题讲座”等课程中进行,并结合教学具体情况,在相关课程中拓展。本课题在各门课程中进行的实践性教学,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范围内加以整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好汉语言文学专业,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更多的能听、能说、愿读、会写、善思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师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不利于合格语文教师的培养.应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必须改变过去以对学科划分设置课程的做法,将长期通行的以传授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出发点的"汉语言文学"类课程改造成为能够切实提高学生作为语文教师所必需的"语文素养"的"语文"类课程.各门课程的教学也要将以往的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记为主的方式改变为课堂上的相互交流,实现在教师主持下的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代诗词教育是对传统诗教的新的超越。历代诗词吸纳并熔铸了汉语言文学的精华,因此也成为学习汉语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及修养的最好教材。诗词教育的根本目的及意义在于建设我国语文生态文明并造就现代文化人。  相似文献   

9.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性质与教学模式相比其他课程有一定的特殊性,课程教学工作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通过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意识形态的有效塑造发挥课程教学的实用性。笔者认为,当代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在超国界的、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文学与艺术情境中发挥课程学习的主体意识与情感体验意识,帮助学生轻松、自主融入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文艺学是学校自1959年以来最早建设,近年来依托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文学理论省级精品课程、文艺理论省级教学团队建立起来的省级重点学科之一。现有教授8人,博士(含在读)11人。2人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人选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界人才,4人为二级教授。近年来,该团队以甘肃省领军人才、文学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是史论者与史实之间的双向对话过程,文学史重写背后是学者在遵循自身学术修养、胆识、眼光等个体价值标准基础上对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 本文旨在从独立知识谱系的现当代文学学科出发,论述不同文学史书写过程中史料如何在从"如何再现真实的历史"到"历史是如何建构出来的"转变过程中的价值,做到"论从史出",让文学( 史) 回到文学( 史) 自身. 每代学人应在文学史重构中敬畏史料,尊重历史史实,客观运用史料,恪守学识修养为基础的价值准则,构建接近历史本真、符合个人风格的文学史叙事.  相似文献   

12.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文化局工作站位于东三环南路的首都图书馆内,自1985年2月成立以来就突出本行业的"文化特点",相继开设图书馆学、舞台灯光与音响、文化艺术事业管理、电子商务、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专业,为本地区、本行业、本系统培养了大量人才。在2005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中,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文化局工作  相似文献   

13.
比较,渗透于各个学科领域。语文教学,特别是在纯语言讲析(如词义、语法)和文学作品的教学中,通过比较,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美学修养。鲁迅说过:“比较是医治受骗的最好方法。”所谓“最好方法”就是对事物的辨析能力。唯其辨析能力强才不致受骗。因而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法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质上是思考力与想象力的体现。当前,中文专业学生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想象力的孱弱,表现为对文学(或艺术)作品表述与理解的扁平化、庸俗化。从专业能力培养来讲,中文系学生需要具备发掘意义与文学意义的能力;从思维与文化特质来讲,"诗意地表达",实际上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回归。因此,人文类课程需要一种带有诗意精神的表达(讲授)方式。  相似文献   

15.
对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来讲,扎实的写作能力是其必备的基础职业能力,甚至已经成为了衡量学生素质高低的核心标准。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写作能力在汉语言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比重,并积极采取措施全面而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为他们高质量、高起点、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本文总结了当前高职汉语言文学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究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文学素养课程在新建本科院校非文学专业公共课程中不仅承担了文学知识普及的重要任务,而且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积累学识,获得审美体验,提升文学能力,人文精神和修养。在大学生文学素养课程的教学中,创新的考核评价理念有利于改变课程过分依赖知识传授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突出应用性的课程特点,有利于实现人文素养培育的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提高非文学专业大学生文学素养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简单概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它们融合的重要意义。进而在此基础上,从教育定位、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活动四个维度,对河南省民办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四维融合路径展开了深入探究。旨在能够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通过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提高其综合素养与能力,给予学生更多自信,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应用型人才教育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应用型人才教育开展的特征和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等问题,并以解决和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加强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效率为目的,为其提供几点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大力倡导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措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笔者试图从当前正在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就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一些实证探讨,通过实验寻求提高学习者在多媒体网络教育环境中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推动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