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摧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详实的历史资料和有关学者的著述,全面论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对我国图书馆和文化典籍进行疯狂劫掠和摧残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张博 《青年记者》2016,(5):104-105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甲午战争结束120周年.两场战争的爆发虽然相隔近40年,但其内在逻辑一脉相承.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许多行为模式都是通过其在近代最早发动的侵略战争——甲午战争中建立起来的. 近代日本大众媒体沦为战争工具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大众媒体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与战争相关的报道中,煽动了民众对战争的狂热,反过来刺激了大众媒体进一步做出煽动性的宣传报道.这样的结果就是:近代日本大众媒体罔顾事实,营造甲午战争的种种“大义名分”,最后却连自己也沉醉其中而信以为真.  相似文献   

3.
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结束了,一场现代化的新闻大战也偃旗息鼓了。战事进展期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这场现代化的战争上来。和以往不同的是,由于现代传媒的高科技发展,从战事拉开的第一天起,到萨达姆政权土崩瓦解,全世界的人都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视现场实时直播,关注和了解伊拉克战局的每一步发展变化。也因此,伊拉克战争被世人称为“电视现场直播的战争”。和电视现场实时直播一样,新闻摄影在这场局部战争中,也依托高科技的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和多方位的直观形象画面,展现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报刊上,同步报道了伊拉克战局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对日战争赔款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成毅 《历史档案》2000,20(1):106-112,,135,
187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国领土台湾,1894年日本排起了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日本也充当了先锋,日本发动和参加的这些侵略战争每次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终。根据18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的关于战争的国际法准则,交战双方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主要条件之一是战败国必须向战胜国支付战争赔款。兹就中国近代对日本的三次战争赔款作一概述。一流球事件赔献──日本初尝战争索赔甜头琉球王国早在明朝洪武年间以来就与中国保持着较为密切和稳定的宗藩关系。日本在16世纪末也强迫琉球向其人贡,使流球在事实上形成了对中国和日…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中的媒体新闻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月 2 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成为最近一段时间世人关注的焦点。各国媒体迅即跟进 ,通过现场直播、连续报道等方式组织起全方位、多角度、多样化的报道 ,为公众认识和了解这场战争的起因、发展态势、最终结果 ,及其对中东和世界局势的影响提供了大量有效信息。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伊拉克战争报道的经验及特点 ,对于我们认识和改进重大国际事件的报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左实 《当代传播》2008,(2):113-114
当前的新闻报道中存有大量战争词汇被用来描绘体育比赛的现象,笔者认为媒体在体育报道中对战争词汇的使用实际是在传播"比赛就是战争"和"中国不可战胜"的观念,用以制造体育神话,反映出战争文化心理对我国媒体报道的深刻影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如此体育报道方式既不符合奥运精神,也有悖于新闻的平衡报道思想,应对我国未来的奥运报道进行普及教育,体育报道亟待实现由战争向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读卖新闻》是日本五大全国性报纸之一,同时也是目前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其上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过许多争议。本文将时间定格在太平洋战争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将《读卖新闻》置于宏观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主要从其所处的办报背景、报道立场与方式等方面,研究以《读卖新闻》为代表的日本媒体在战争期间的报道表现,从而考察媒体在战争中的宣传作用与战争责任,反思战争中的"新闻失守"现象。  相似文献   

8.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东北军统帅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沈阳城失守.日军在相继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挺进,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在整个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损失.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战争期间中国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据<中国青年报>7月6日报道).仅就辽宁省台安县对90户居民所做的抗战损失调查,受损失的物质财产当时的价值为31.8万元,人口伤亡损失赔偿估计为19万元.  相似文献   

9.
范晓露 《兰台世界》2017,(17):114-118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纷纷对日本侵华事件进行报道。日本政府对这些舆论报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整理,且将外文部分译成日文。通过对该档案的翻译、研究可发现日本在扭曲事实真相、为侵华行径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其所搜集的各国新闻舆论,反倒为战争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战争带给媒体的是机遇,也是考验,战争时期布满了各种信息陷阱,很多时候媒体面临着“两面都不是理”的复杂现实,“不确定性”或为战争时期的最大特性,媒体的立场和应对态度将影响媒体战事报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规避战争报道信源陷阱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战争进程和战争真相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但是 ,在战争报道的过程中 ,媒体和记者不可避免会遭遇信源陷阱。规避信源陷阱的主要策略有 :把握信源性质 ;提高报道者素质 ,形成优质战争报道“地图” ;实现信源多元化并提高识别信源陷阱的组织性能力 ;正确运用信息展示方式等。  相似文献   

12.
鸦片是近代以来使中国人民深受其害的毒品,它毒害着人们的身体和意志,使积贫积弱的中国更加深陷困顿。日本军国主义在阴谋发动侵华战争的同时,也大量运用毒品毒害中国,为其侵华战争服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其中包括日本人利用烟毒祸害中国,带给人民除战争之外的另一种痛苦灾难。今天我们就  相似文献   

13.
3月20日,伊拉克战争一打响,我国的主要新闻媒体就以现代传媒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全面、客观地报道了战争的方方面面,深深吸引了受众。各媒体在对这场战争的报道中,又各显其能,各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1931—1945年长达15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化典籍的掠夺,与其武力侵略中国相伴随,始终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目的之一。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的献典籍进行大肆地掠夺,对我国化典籍的掠夺与摧残,是历史上所罕见的。  相似文献   

15.
井一龙 《大观周刊》2011,(13):171-171,108
利比亚战争是迄今为止在时间上离我们最近的一场战争。本文针对利比亚战争中新闻报道出现的虚假、不真实等情况及战争中新闻传媒的运作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从战前政府、军方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战时对新闻严格的审查制度,战后电视、电影媒介对战争的重新审视,媒介成为传播谎言的工具以及媒介成为战时宣传工具等几个方面探索了战争期间新闻的客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雅文 《新闻界》2007,(2):53-54
美国媒体一向以与政府对立而闻名于世,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在对外报道中特别是战争报道中却能与政府配合默契。如“一战“和“二战”,美国报纸和杂志等媒体紧随政府的政策和态度;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初  相似文献   

17.
王姗 《传媒观察》2003,(5):20-21
像其他任何一次全球性的重大突发事件一样,伊拉克战争给全世界的媒体提供了一个不断前进的机会。几乎所有的传媒都不会放弃这样的契机,都拿出浑身解数提升自己。在这个意义上,伊拉克战争也是一场异常激烈的传媒“战争”。中国大陆的各大报纸、电台、电视、网站等都对伊拉克战争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深入及时的报道,让受众真正体验到了现代传媒的力量。其中电视凭借其迅速的反应能力,大量实况信息,丰富的报道样式成为在这场媒体大战中的最大赢家。据一项调查显示,电视是公众了解伊拉克战争最主要途径。本文将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对中国大陆电视媒体的伊拉克战争报道的特点进行粗略的评析,以期能够探悉电视突发事件报道的成功经验,为电视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引言:“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作为媒体,最想报道的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已成为历史的见证。人类社会首次进行直播的战争——伊拉克战争,为媒体见证历史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与此同时,媒体之间也展开了一场新闻大战,特别是电视媒体。  相似文献   

19.
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极其严重的反人类罪行,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无数暴行中的一个最残暴的典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首要在于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乃至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在于铭记中国被日本侵略的惨痛历史.这具有普世价值,顺应人类普世伦理要求,此外还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卫报》利比亚战争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样本的内容分析,试图探讨在当代国际干涉的战争中,媒体是如何建构战争的合法性。通过分析《卫报》建构对这场战争"合法性"的内容建构,本文发现《卫报》在建构战争"合法性"的过程中,客观公正、新闻专业主义的价值观被弱化,而政治价值观以及人文价值观被强化,需要警惕这样的价值观念因为其具有的普适性而被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