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互联网"知识爆炸"的大背景下,知识需求强劲,并具有终身学习、跨界通识学习、碎片时间学习等特征。知识付费是人们为满足知识需求并直接付费的新模式,是知识服务在互联网时代的升级。当前,知识服务模式以音频为主要媒介,较好地满足了服务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肖叶飞 《编辑之友》2023,(1):88-92+109
知识付费是基于互联网平台有关知识、信息、经验、技术等付费的服务经济,也是知识分享与知识变现的共享经济。知识付费包括知识社区问答、大众化知识付费、垂直化知识付费、在线教育、社群阅读、工具型知识付费平台等不同类型,构建了按次付费、订阅、广告、悬赏、打赏、会员制等商业模式。知识付费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在内容建设、平台服务、版权保护等方面逐步完善产业价值链。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时下知识付费产品的发展现状,指出知识付费存在的付费土壤尚未形成、内容泛轻知识化趋势以及内容生产端的"二八效应"困境和用户端的"数字鸿沟"陷阱等问题,同时,文章认为知识付费产品应该坚持内容为王,深耕优质内容,建立健全定价机制、评价机制,完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剖析知识付费与传统出版业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指出知识付费的发展是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的绝佳机遇.出版机构应以知识付费产品为切入点,探索知识内容呈现和传播的创新,在有效规避并解决知识付费短板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已有优势,做到三个方面的坚守与创新:产业定位是服务而非产品,关键业务是传播而非售卖,核心价值是创造时间而非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付费的发展,在新一轮出版行业变革中,众多出版机构不断尝试转换角色定位和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文章以"得到"APP的知识付费营销模式为例,从选题内容、跨界融合、线上线下、服务运营4个方面阐述其对传统出版行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9年全国农户调查数据,文章分析农户付费信息服务采纳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采纳前,受教育程度、信息服务内容质量与有用性的认知、年人均纯收入、是否有村民微信群等变量对农户付费信息服务支付意愿与意愿支付金额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采纳中,除性别、年龄与手机信号评价,个人特征、服务认知、家庭特征、外部环境特征等变量会降低农户付费信息服务支付意愿与采纳行为"负一致"或"悖离"的发生,增大"正一致"的发生;采纳后,农户付费信息服务采纳行为能够对其农产品的电商参与、品牌打造、质量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慧 《新闻世界》2021,(3):47-50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由此产生的知识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知识服务也成为出版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知识付费模式和产品形态大量涌现,但多呈现为知识服务产品形态偏单一、对现有知识内容偏浅层次的资源整合与知识共享、知识付费阶段,而数据赋予了知识服务更多的可能,可以驱动出版业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付费经济模式的兴起,以"知识中心""学习中心"为自身使命的图书馆应当发挥什么作用?知识付费平台和图书馆虽然都在提供知识服务,但是两者在服务动机、知识生产、目标用户和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有所区别,图书馆应当在知识付费经济环境下发挥知识保障、知识评价、知识传承和知识经济孵化助推四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厘清在线问答平台知识付费现阶段的研究图式,为进一步知识付费理论研究和知识付费新业态发展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分析110篇在线问答平台知识付费研究文献。[结果/结论 ]在线问答平台用户知识付费行为受到知识供给者、知识需求者、知识付费产品、知识付费平台4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以定价与支付机制、激励机制、版权保护机制、个性化服务机制为核心的支撑机制和以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为代表的管理模式共同构成在线问答平台知识付费的运行机制;知识付费机制能够影响知识生产者的知识贡献意愿和知识消费者的知识焦虑缓解程度,同时也对平台内容总量和平台内容生产协作方式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拓展知识付费机制影响的研究,开展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知识付费用户行为研究,并且解构知识付费在各个层面的微观作用机制,建构系统化、创新性的知识付费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翼 《出版与印刷》2019,(3):25-28, 29
知识付费平台的兴起和发展,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文章结合这一背景,探讨了传统出版社进入知识付费领域的优势、劣势以及模式,提出内容生产是根本、场景化服务是关键、社群运营是保障的策略,为传统出版社加快融合发展,向知识服务转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互联网付费知识服务成因,梳理了互联网付费知识服务的类型和特点,指出图书馆应主动转型,通过借鉴互联网付费知识服务的理念和模式推动知识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内容付费的兴起开启了人们获取信息、实现自我价值的新阶段,促使传播方式加速融合。通过对现象级产品"豆瓣时间"的考察可知,国内知识付费市场火热,激发了大众新的求知需求,但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存在较多问题。平台之间达成共识、推行共同的秩序规范是该领域下阶段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付费知识服务在中国兴起,如何理解知识服务颇具原创性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成为重要的课题.文章通过分析付费订阅专栏"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思考这款产品的传播逻辑、商业逻辑和产品逻辑,试图揭示优质知识付费产品的必备要素,并进一步厘清知识服务兴起背景下,传媒、出版和教育的深度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14.
陈晓堂 《编辑学报》2018,30(3):251-252
知识付费为出版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科技期刊在数字出版转型中要突破传统出版的盈利模式,在知识服务中探索知识付费模式;参照出版业知识服务和知识付费成功案例探讨出版业尤其是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及知识付费模式,并指出实现知识付费的条件;科技期刊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依照互联网的用户特点实现知识服务和知识付费;知识付费将成为科技期刊新的盈利模式,并将成为新的出版业态。  相似文献   

15.
李琳  吴国云  游小菊  王杨 《编辑学报》2019,31(6):660-664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知识服务建设已成为科技期刊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在建设过程中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借鉴在线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经验,通过梳理在线知识付费行业的商业逻辑、产业分工及主要模式,提出了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建设的发展要点和盈利模式。鉴于在线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经验,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应坚持内容导向、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扬长避短,并可根据自身类型与特点尝试开展期刊知识问答、期刊论文音频讲解、学术专栏、技术咨询等服务,深耕读者群体,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科技期刊影响力,实现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于文 《编辑之友》2018,(5):17-21
以"知识付费"为代表的新兴知识服务是基于网络时空而产生的全新知识生产和分享空间,围绕知识作品使用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也都随之颠覆与重构,引发了知识服务在"思想/表达""成本/效率""围墙/自由"方面的版权矛盾与冲突.出版业等数字内容产业在知识服务转型的过程中,应当从建立和完善侵权监察制度、版权许可方式、版权合作机制和版权经营理念等方面做好相应的版权制度调适.  相似文献   

17.
知识付费时代媒介焦虑营销的困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瑾 《出版广角》2018,(13):68-70
利用受众对知识的渴求营造焦虑情绪,激发受众购买产品的焦虑营销,是当下媒介对知识付费产品的主流营销方式.但由于营销模式单一,同质化严重,加上刻意渲染焦虑情绪,过分夸大产品功能,容易让用户产生营销免疫.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焦虑营销手段,在营销内容上重点体现知识付费产品实用性和稀缺性,并将营销范围从知识付费产品扩展到知识服务上,这不仅有助于焦虑营销更好地为知识付费产品服务,也有利于知识付费产品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面对技术新发展、教育信息化新应用、教育现代化新目标和宣传思想工作新要求,教育出版必须与时俱进,从单一的内容单向供给向提供知识服务的双向应用转型,实现传统教育出版从以图书为载体的知识付费,转向"内容+应用+服务"的出版新模式,实现优质内容与教、学应用的深度结合,实现内容与数据结合的出版新业态.  相似文献   

19.
周玄 《中国出版》2022,(20):60-62
近年来,知识付费让内容价值凸显,一些出版社大力发展知识付费服务,通过建设自有平台或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等方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探索知识付费服务新业务的过程中也面临生产能力强但运营能力不足、自有平台具有专业性但缺乏交互性、研发资金和专业人才不足、优质版权储备不足等诸多挑战。文章提出,出版社可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推动知识服务应用落地、着力构建版权库和出版资源库、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并提供差异化服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进而提升专业能力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实施路径,实现由出版商向知识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王欢 《今传媒》2020,28(1):36-38
在知识付费成为互联网行业新风口的当下,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本身概念的分析可知,其内在动力源于信息爆炸时代用户对知识的巨大需求,此“知识”应为独特稀缺知识;其内在路径决定知识服务相较知识生产的优势地位,此“付费”主要针对知识服务。得出知识付费的实质为服务付费这一结论,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知识付费的内涵,界定知识付费的概念;更清晰地梳理知识付费的规律,认定知识付费的症结;更精准地突破知识付费的困境,实现知识付费的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