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Web2.0的技术特征,探析了Web2.0带给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高校图书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任务及未来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利用Web2.0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从转变图书馆整体服务理念、利用Blog、Tag、SNS、RSS等技术搭建用户信息交流平台等方面阐述了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具体措施,从而有利于促进健康、先进的校园文化传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世界网络的Web2.0教育传播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线性教育传播网络已不能很好地分析具有高度交互性、共享性、社会性以及去中心化的Web2.0教育传播网络,有必要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在论证Web2.0教育传播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基础上,以小世界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和集群系数来表征Web2.0教育传播网络节点间的交流频率和集聚度,提出用小世界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L集群系数C等数量特征来描述和分析Web2.0教育传播网络的特征,随后从断键重连、添加长键、建设关键节点、保持较小概率等角度提出了优化Web2.0教育传播网络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国内Web2.0教育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b2.0范畴内的理念和技术自2004年以来被迅速地传播和应用,关于Web2.0理念和技术的教育应用的文献也越来越多,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文献的计量、应用主题、作者来源等角度对2004-2009年间Web2.0教育相关的期刊及硕博论文进行分析,详述了当前Web2.0范畴内的理念和技术的教育应用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Web2.0的已有研究成果,讨论分析了国内Web2.0教育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全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国内Web2.0教育应用研究的趋势,以期给Web2.0教育应用的研究者及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作为基于Web 2.0平台兴起的一种开放式互联网应用,微博在改变着公众的媒体习惯和信息传播模式的同时,已成为信息时代最为即时性、用户最活跃的信息传播平台。突破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界限的微博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对待和应用微博改进信息服务工作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紧迫课题。从剖析微博的传播特点出发,结合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本质,探讨如何利用微博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研究,但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相关研究较少,其中能够体现Web2.0环境特征的更是少之又少.该文利用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从编制背景及适用对象、总体特征、具体指标项等方面对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与我国《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NETG·THE)》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基于Web2.0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项.并通过向专家学者发放加权问卷,确定指标项的权重,最终形成基于Web2.0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Web 2.0 的特点及其对网络信息交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 2.0不仅是互联网的新生事物,更是一种新的网络信息交流的理念。Web 2.0环境下,网络信息交流在信息源、信息发送主体、信息交流方式、交流效率和信息组织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研究Web 2.0的特点并分析这些变化,为网络信息服务乃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Web 2.0不仅是互联网的新生事物,更是一种新的网络信息交流的理念。Web 2.0环境下,网络信息交流在信息源、信息发送主体、信息交流方式、交流效率和信息组织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研究Web 2.0的特点并分析这些变化,为网络信息服务乃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Web2.0及其教育应用展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Web2.0给互联网用户带来的是网络思维及网络应用方法的变革,也给网络信息化教育的具体实施带来更多的支持。本文首先介绍Web2.0的结构与特点,然后基于它的组成与特点深入分析探讨了其网络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Web2.0倡导信息开放、用户参与等理念,是网络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同时也给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文章旨在探讨基于Web2.0的翻译网络教学模式,深入分析其建构与特点,以期有助于更为高效地开展翻译教学,并扩展网络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浅析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Web3.0下新兴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微博在教育领域开始被关注,文章从信息传播泛主体化、处理碎片化、交互背对脸及平台使用开放化等方面分析了微博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微博在教育中的六大应用,以期为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到许多新理念、新技术,然而Web2.0理念与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却非常少。利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论证Web2.0教育应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以Writely.com网站为例,说明Web2.0教育应用的方法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Web2.0的特性和实现功能充分满足了网络时代教与学的需求,因而具有极为广阔的教育教学应用前景.本文从分析Web2.0的理念、技术特点入手,探讨了Web2.0的教育特性和应用,提出了Web2.0对于构建新型网络教学环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浅析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Web3.0以下新兴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微博在教育领域开始被关注,文章从信息传播泛主体化、处理碎片化、交互背对脸及平台使用开放化等方面分析了微博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微博在教育中的六大应用,以期为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微博、微信、播客、人人网等社交媒体开始在中国出现并呈爆发式的增长趋势。社交媒体以Web2.0互联网技术为特征,引起信息传播模式的深刻变革,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主体、客体、介体和效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Web2.0时代,要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就必须从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育方式、教育载体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Web2.0、云计算等新技术改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校园网的建设及应用方式。构建了基于Web2.0技术的数字校园网。在分析Web2.0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运用Web2.0技术构建了新的数字校园网,结合实例阐述了该校园网的应用。实践表明,基于Web2.0技术的校园网能较好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Web1.0即第一代互联网,主要呈现静态内容,是"只读"式的网络。而Web2.0是新一代的互联网,主要呈现动态内容,注重信息的交互操作,是"可读可写"式的网络。Web2.0时代由于信息表征、资源内容和应用形式的多样化,教育信息资源具备了新的特点,因而其共享需要考虑到一系列因素。  相似文献   

17.
技术的变革促进教育环境的改变,也影响了教育传播的理念和效果。本研究分析了Web2.0环境下微博教育传播效果的研究类型,设计并实施了微博教育传播应用的实验,从效果开始时间与持续时间、效果产生的路径、传播者意图的关联、效果性质、媒介影响力作用范围等五个维度,对微博的教育传播效果进行分析,证明了在教育传播中,微博的使用影响了教育传播主客体关系,其传播内容能够促进"微型学习",促进跨文化交流传播等社会性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Web2.0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b2.0提供了大量的社会性网络的技术,迅速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知识和传播信息的新型媒介,使学生有了利用媒介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平台;以web2.0为代表的媒介的发展以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必然对学生媒介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要明确教育的目标、内容、教学分析方法,同时要注重与相关学科的融合,拓宽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和加快师资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教育传播的语境发生了变化,其变化活跃了教育传播的生态,影响了教育传播过程的各要素,引发了教育传播过程及其模式的重构。该文运用教育传播学、系统论、技术哲学等理论,分析了信息时代教育传播语境的变化,总结了由此引起的教育传播过程要素的变化,即:教育者从"把关人"变成"引导者"、受教育者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传播中意见领袖的角色多元化、教育信息实现数字化、教育媒体传播由单向变成双向或多向;据此,文章针对面对面教学、远程教育、Web2.0非线性双向互动的教育传播过程模式进行重构,分别提出了其传播过程模式。文章最后分析了信息时代下教育传播过程模式的新发展,并指出了传播技术的变迁促使教育传播过程的重构,其传播过程更重视个体的发展,体现了人与技术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传播实践应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环境中,技术的变革、新媒体的应用及其催生的新传播理念,产生了新的传播模式。信息化环境中,教学活动发生的环境、教学过程和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都产生变革;教育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新型教育传播模式。本研究分别从自主学习、远程教育、Web2.0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等领域开展教育传播实践应用分析,并提出各领域的新型教育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