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卑心理是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其表现为对什么事都缺乏信心,常常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和做事,生怕别人耻笑自己。以致出现神经过敏、情绪不稳,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常压在心里,孤独感  相似文献   

2.
心雨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从外地来并求学的学生,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习生活,我出现了非常矛盾的心理。表面上我乐观向上,热情大方,和同学们相处融洽,老师也很喜欢我。然而,当我独处时,我却会莫名地忧郁。老担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老害怕自己什么地方让别人不高兴;在学习上老感觉自己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直到最后,让所有关心我的人失望,让自己没有了信心。过分的焦虑常使我感到压力过大,整天被烦恼包围。我不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表面上我很自信,其实我很自卑;表面上我很坚强,其实我很脆弱。我担心自己不能承受。请老师帮我解除困惑。谢谢!思…  相似文献   

3.
王明芳 《辅导员》2013,(18):50-51
语文课堂的显著特点是,既有老师主导的一面,又有学生相对自主的一面;学生一方面在老师的教导下学完一定的课业,一方面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自由支配。一、"怀疑"精神催学问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相似文献   

4.
优点和缺点     
杨刚虽然是个男生,可是,在我们初二(2)班,他被公认为最胆小怕事。说话声音总是小小的,似乎生怕吓着别人,走路总是轻轻的,似乎担心会把地球踏沉似的。 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杨刚总像只乖乖的小猫咪。吃饭,听不到碗响;上课,老师  相似文献   

5.
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了解到中职生的最大特点是,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对自己持怀疑态度,害怕成功路上的荆棘,害怕受挫失败,想什么事情都走捷径,担心别人的嘲笑批评到不屑,慢慢放弃自己。  相似文献   

6.
年方10岁的小李珏是个漂亮文静、乖巧听话的好孩子,但她在学校的表现总不那么尽如人意。成绩平平不说,而且性格内向腼腆,做什么事都显得信心不足。已经上小学4年级了,课堂上从来不敢主动回答问题,也从不积极主动参加课外活动。老师怀疑她是否患有儿童抑郁症,多次家访,希望家长配合学校老师好好帮助小李珏找到自信,促使其成为优秀儿童。李珏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也想改掉这个毛病,可总觉得周围的同学都那么优秀,而自己事事不如人,实在太差劲,怕做不好遭人耻笑或惹人瞧不起,这样一来,她的信心就泄尽了。之后的日子里,李珏自…  相似文献   

7.
杨娜青 《教师》2010,(3):82-82
如今学校独生子女居多,在人面前喜好表现,生怕比别人差。课堂上老师一提出问题,他们就不假思索地举手,但是常常答非所问,或者一门心思争发言,全然不顾别人的回答。这样不仅自己没学到知识,同时也影响了别的同学思考。如何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以下是笔者经过实践证明较为有效的几个策略,在此提出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8.
初二(8)的王惠惠,在心理回音壁上写道:“我是一个十分害羞的女孩,和别人说话时都不敢看对方的目光。刚进初中时,一次外语考试成绩不理想,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批评了几句。后来上课时,外语老师分析卷子时不经意地朝我一瞥,我的脑子就“嗡”的震动起来,内心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不敢再看老师,也不敢抬头看黑板。好不容易下课了,我才松了一口气。从此以后,便觉得自己是老师眼里的差生,上课不敢看老师的目光,遇到不懂的地方不敢问老师、问同学,生怕被人看不起。因此,学习成绩(尤其是外语成绩)越来越差,我该怎样使自己胆子大起来?”看来,这个女孩…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电话咨询中,有一个女孩的妈妈说了这样一件事情:“我的女儿12岁了。前几天她和同学约好了一起出去买文具,但由于老师临时找她有点事,她就没有去成,她的同学于是自己去了。后来同学知道是老师找我的女儿后,也没有什么不高兴的表示。但我的女儿却不停地责怪自己,说:我怎么是这样一个说话不算话的人。她甚至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好的人。我开导她也不管用。她在学校是大队干部,学习成绩也特别好,别人都羡慕我有这样一个好孩子。但她的问题我最清楚,她如果有哪一次考试出点错,不等别人说,她自己就会指责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过于…  相似文献   

10.
郝予哲 《新作文》2014,(10):23-23
<正>从前的小蜗牛,不是现在这个带着壳、笨重爬的样子。那时的小蜗牛,很轻盈,很美丽。那时,它还在一片森林里生活。这座森林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跑步比赛。小蜗牛已经连续得过好几次金牌和奖杯了,为森林学校赢得了荣誉(yù)。小蜗牛每天生活在别人的夸赞中,老师、同学也经常夸奖小蜗牛,渐渐地它变得骄傲起来。小蜗牛舍不得放下自己的奖杯,生怕别人哪一天忘记了自己的荣誉,于是,它拿起最大的奖杯放到自己的背上,每天背着奖杯去森林里走一圈,就  相似文献   

11.
王明芳 《辅导员》2013,(12):50-51
<正>语文课堂的显著特点是,既有老师主导的一面,又有学生相对自主的一面;学生一方面在老师的教导下学完一定的课业,一方面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自由支配。一、"怀疑"精神催学问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相似文献   

12.
幼儿的任性行为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任件是幼儿的一种不正常心理状态的反映,也是他们要挟父母、老师或其他亲人,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一种手段。 幼儿的任性是由多种心理引起的,比如,为了得到老师的骄宠或有意引起成人的注意,为了得到别人的承认,为了表现自己,等等。也有人认为执拗、任性是坚强的一种表现。我认为恰恰相反,它是幼儿意志薄弱、缺乏自控力的一种表现。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如果教师或父母对任性的幼儿缺乏有效的教育,幼儿就会逐渐  相似文献   

13.
(续本刊2004年第3期)三、“蜜月”时期⑧———教育研究的起步阶段叙述:你觉得自己的工作何时开始获得有关方面的承认与肯定?我一直工作的都不错,成为骨干教师大概是在97年前后。———李文刚调进爱人在的那所中学就有几位老师要求听我的课,那是我的第一次公开课。那时评价课的标准不在于学生的反应,是看老师如何讲解,我就顺着潮流按照基本模式来设计。课上得很成功,得到了一致认同,这给我增加了一点信心。到寒假考试时,我带的两个班学生成绩分别居学校的第一、第二,这也是我期待的。当然有些人对此有点怀疑,但到暑假考试时,仍然是我带的那…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教育中,做好差生转化工作,历来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试图根据差生的心理特点,谈谈差生的转化工作。 一、差生的心理特点 1.防御心理。思想落后又往往伴有学习成绩差,因而顾虑重重,忐忑不安,害怕和忌讳在公开场合受批评,随时都在警惕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表现出一种心虚的防御心态。 2.疑心重重。差生很注意周围同学、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有时凭空臆测,怀疑别人背后捣鬼,特别是怀疑教育者对自己不怀好意,瞧不起自己,一句普通的话,都可能认为是对自己的嘲笑和伤害。因此,他们不愿意接近表现好  相似文献   

15.
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种缺点,常常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的智力、长相、品质等作出过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此悲观失望,丧失信心。自卑心理常表现为:一是自惭形秽。有些同学,因为个子矮、容貌差、学习成绩差、家庭生活条件不符合社会“标准”等,担心自己被别人瞧不起,因而怕与别人交往,变得沉默寡言。  相似文献   

16.
(1)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3)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4)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5)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6)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7)清代的  相似文献   

17.
做错了事情理应道歉,这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学生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孩子责任意识淡漠的现状. 其实,这种推诿心理,在成人中也较常见.明明是自己的错,却装聋作哑,甚至把责任推给别人,恶人先告状.在教育子女方面尤为突出的就是有些家长会将孩子学习不好、品行不端的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  相似文献   

18.
(1)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3)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4)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5)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6)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7)清代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的显著特点是,既有老师主导的一面,又有学生相对自主的一面;学生一方面在老师的教导下学完一定的课业,一方面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自由支配. 一、"怀疑"精神催学问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正>以下两个场景我们教师经常碰到:场景一:一次考试后,某教师在翻看学生答卷时对同事抱怨说:"第52道这类型的题我们平时做过、讲过、订正过,后来还用同类型的练过,为什么还有三十几位同学错呢?"场景二:试卷发给学生后,某同学看到老师在试卷上的批语:"这道题做过、讲过、订正过,为什么还会错呢?"对此表现出很无辜。出现这种状况时,有的老师也许会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产生怀疑,学生面对这种情况也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