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态教育的兴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对自然界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生态危机就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之一。早在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就着手制定和实施国际环境教育计划。许多国家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开设了生态教育课程,在大学里设置了生态教育的系科专业,另外还专门创办了绿色大学。有些国家还颁布了环境教育法,使生态教育成为法定的教育。国际组织也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推行生态教育计划。这一切表明,生态危机正在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和背景。正是基于生态…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开展生态文化教育非常必要,因为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而生态文化则代表了旨在摆脱生态危机的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新方向,作为现代社会的“知识场”和“思想库”的现代大学,理应成为传播生态文化的“主阵地”.大学的生态文化教育可以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等三个层面入手,采取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制度措施、组织管理、学科构建、课程整合、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重点对待的问题之一,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环境污染开始影响到人们生活和生存,因此,加强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的意识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作内容。教育是渗透生态保护意识的最好平台,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行动与思想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学生开展生态教育的意义,同时结合大学教育的特点分析生态教育如何在大学生中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不正确认识及盲目开发行为,导致了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产生与发展成为生态政治运动兴起的动因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各国政治和国际政治生态化的发展。生态政治产生发展是政治生态学、政治生态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政治生态化是生态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是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文明的矛盾导致了生态危机的爆发。生态危机给我国的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使命与要求。大学教育应当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作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生态教育。大学生态教育是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与生态学及生态哲学密切关联,具有理性启蒙意义。大学生态教育同生态人文思想密切相关,蕴含人文关怀维度,彰显人文精神。大学生态教育的特点为:鲜明的政策导向性、注重新知识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诗意栖居”是人类的生存理想,然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却使人越来越远离这一理想。纵观生态危机产生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今天所面临的种种生态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缺乏正确的生态观念和环境意识。环境的改善、人类理想生存境界的实现,有赖于人们生态观念的提升和环境意识的加强,有赖于大量“生态人”的出现。传统的环境教育已经进行了多年,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与生态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危机呼唤生态伦理教育。首先从生态的定义出发,提出生态伦理和生态伦理教育的含义。接下来从生态伦理教育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需要两方面论证生态伦理教育的必要性。最后,从生态旅游的以自然环境为基础、教育性、可持续性三个核心特征论证生态旅游有利于生态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8.
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技术进步具有二重性,即技术进步一方面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另一方面又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不可逆的、无法克服的生态危机。主流的或者说非生态的技术进步观将重点聚焦在技术效率上而将环境变量、生态变量排除在外,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技术进步同时伴随着生态环境破坏,在累积和放大机制的作用下最终造成生态危机。技术进步的生态逻辑就是在技术进步函数中嵌入一个生态函数或环境函数,也就是将技术进步生态目标内生化,从而建立一种通过技术进步解决生态危机的逻辑。  相似文献   

9.
一、环境教育在学校教育思想中的定位 从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看,环境教育是本世纪60年代末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生态复兴"运动中才初见端倪的教育新趋势.国际性的环境教育始于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指出"教育是环境发展过程的核心",正式提出了"发展环境教育"口号.  相似文献   

10.
只有在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完美融合发展的教育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只有既重视科学教育有重视人文教育的大学,才有可能成为一所一流的大学。大学教育的主题应当定位为对青年学生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教育。要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加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一方面它使人类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另一方面由于资源的耗竭,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因而,重建环境伦理、构建生态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模式。文章重点论述了生态经济的理念,以及建立生态经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公民教育研究和实践蓬勃发展,然而全球公民教育实践的效果很有限.对于全球公民教育的探讨不能回避“全球公民教育如何可能”这一前提性问题.“全球公民”身份推衍困境、“在地实施”的“异化”后果让全球公民教育实施的可能性成为问题.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全球共同利益”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关心的问题,为解答“全球公民教育何以可能”提供了较好的切入点.国际环境政治解释了全球环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合作与不平等状况.以全球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作为教育内容,全球公民教育具有批判性.批判的生态教育学成为全球公民教育的重要实践形态.在既有的国家边界限制下,批判的生态教育学通过全球与在地的混合行动,让全球公民教育获得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因为环境是跟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生态教育列为主要工作.并推行了一系列环境教育计划,将1990—1999年作为“环境教育十年”。  相似文献   

14.
克服工业文明时代因资本逻辑及其异化劳动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确立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中劳动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劳动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应当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秉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原则,凸显人—自然—社会共生共享的生态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理想.劳动教育生态价值取向将"生态人"培养作为其教育目的 ,为通向人的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性的目标图景.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生态危机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生态道德教育是解决生态危机的重要途径,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生态道德意识的树立与提高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进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研究,旨在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不断深化、促进大学生的生态道德形成和道德人格完善、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今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发展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以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物种灭绝为标志的生态危机,严重威胁了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危机实质上是文化的危机,即西方主客二分的世界观所造成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的危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天人合一”思想中独特的环境思想和生态理念越来越被学术界和思想界推崇和认同.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环境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本文论述了环境教育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发展历程及其内容,结合我国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如何通过开展大学环境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发展战略语境下,培养生态文明社会的合格建设者成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环境教育不仅应该传授环境知识和技能,更应该重视培养环境意识和素养。中国环境文学和美国环境文学都是丰富的资源宝库,成为环境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者可以在中小学语文课本和补充阅读材料中,或英语教学读物中,选取环境文学中的优秀篇章,也可以在大学开设跨学科的环境文学选修课程,以此形成一套完整的绿色课程体系,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培养个体的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日益严峻,生态危机不仅成为人们当下的生存主题,也构成了现代教育的基本背景。在这个背景下,语文教育因其特殊的学科文化属性担负起了塑造受教育者平等、爱物、摒弃强力的生态品格的时代职责。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生态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界性问题,它引发了一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转变。而这种生态文明的转向要求人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由人类中心主义到"弱"人类中心主义转变;在生产方式上,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生活方式上,由过度消费向适度消费和绿色生活转变。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高等学校应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大学生把握生态危机的实质,从转变价值观念入手,提升自己的生态修养。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和环境法律法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