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心理学领域中目标取向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标取向理论是研究个体在成就情景中的动机和行为的理论。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任务取向与自我取向在运动情景中存在,并且与行为有密切相关,同时还影响到运动员的道德、认知、情感及其它心理领域。  相似文献   

2.
运动心理学中关于目标取向的研究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动机的研究是运动心理学中占主导地位的领域之一,成就目标取向理论是社会认知模型理论中的新热点.其基本含义即:在成就情景下有两种主要的目标取向,任务取向着判断能力以自我为参照,成功在于掌握、完成任务本身;自我取向者判断能力以社会比较为标准,成功在于超过别人,并付出更少的努力.以往对目标取向的研究集中于目标取向与认知、情感、行为的关系,目前的研究扩展于目标取向的跨文化研究、目标取向与赛前状态焦虑的关系以及动机气氛对目标取向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成就目标理论的含义,对自我效能与目标取向的关系、动机氛围对成就取向的影响以及两种成就取向的行为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成就取向的发展与培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标定向理论在运动领域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定向理论是研究个体在成就情景中的动机和行为的理论。大量研究资料证明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在运动情景中存在,并且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针对运动领域中目标定向理论的有关问题进行述评,并提出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成就目标理论整合了曾经分离的动机研究和认知研究,是社会认知取向在动机领域中的代表性课题。文章对近十年国内外成就目标定向与自我效能、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加深了我们对心理健康机制的理解。同时,提出了这一领域应改进测量工具、进行重复验证、跨文化研究以及干预研究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成就目标能引发个体的动机,作为预测个体行为的潜在变量,正成为成就动机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在对成就目标结构的演化、在学业领域对学业成就目标和社会成就目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现当前成就目标的研究主要呈现以下几种趋势:(1)成就目标和其他动机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2)个体目标和情景目标相互作用研究;(3)多种情景因素对个体目标影响的研究;(4)学业领域中对社会成就目标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9年起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至今已有三年时间,针对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本文从目标取向视角来研究全日制MPAcc研究生教育实践,探索适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的培养模式,以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及数理法,对北京高校的科研动机和价值取向进行研究,指出:1)北京高校体育科研动机主要与兴趣、谋生、功利等有关,为追求真理进行科研的人不多;2)年龄小、学历高、职称低的教师科研动机高,而年龄大、学历低、职称高的教师科研动机低。3)教师的价值取向是积极的,但对干扰因素考虑不足,容易受外在影响干扰迷失方向。4)科研动机和价值取向呈显著的正相关。建议:1)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取消职称终生制的措施是提升科研动机的良方。2)教师将表层正确的价值取向逐渐内化为深层,实现盲目——自在——自为——自觉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探讨高校运动员目标取向和能力知觉对恐惧失败之预测力及其交互作用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360名来自台湾四所高校的甲组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0.03岁,皆自愿完成填写一组测量运动目标取向、能力知觉以及恐惧失败等问卷。结果:经由多元阶层回归分析,发现任务取向、自我取向和能力知觉皆能有效预测恐惧失败。结论:本研究认为当运动员的动机倾向愈强调努力、进步和精熟技巧或者运动员自觉拥有较高的运动能力时,这些运动员就愈不怕表现失败;反之,如果运动员的目标取向偏好以打败他人作为能力指标时,他们就会更恐惧输掉比赛或表现不佳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课程与教学目标四种基本取向为"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下位概念。针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概况,从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角度展现美国的不同时期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希望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同时也希望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长沙市5所大学的1至4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大学生存在两种运动目标取向,《运动中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问卷》(TEOSQ)的构念校度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两种目标取向的相关模型拟合指标AIC却优于非相关模型,这显示我国学生的运动目标取向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两种目标取向都以个体的"能力感知"为基础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自我定向与任务定向男、女大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年级高、低上的差异呈显著性。研究者认为,体育教学中应当重视创设任务氛围,应对影响个体目标取向的那些调节变量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教室结构背景下的动机成就目标理论指出,不同的成就目标在教室环境下产生不同的动机.任务因素、评估和再认知因素、多维的教室因素,影响学生产生不同的成就目标.主要围绕教室结构对目标的影响,结构的系统性分析和结构的支配性因素.讨论如何有效的干预结构,从而影响学生动机,产生掌握型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国内外对目标定向理论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研究的现状,目标定向的模式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动机模式,学习策略和愉快感等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建议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能力增长观,培养学生的多元目标定向,创设和保持以任务定向动机为主的学习动机气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已大致经历了20年的时间。综观20年的研究,并参考课程设计模式中“目标模式”与“历程模式”的理念,可以将我国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类为两种取向:“结果取向”与“过程取向”。同一取向下又有着不同的研究视角。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个别研究使用了访谈法与比较研究法,而个案研究与实地考察较为缺乏。对此问题,无论在研究内容上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有需进一步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5.
动机理论在教育心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有四个问题需要阐明:动机结构的定义和理论框架;动机结构的可理解性;动机结构中的相互联系;动机在跨时间、领域下的稳定性.这些问题将会在成就目标理论的视角下,结合动机理论和研究发现,加以讨论和厘清.  相似文献   

16.
以自我决定理论(SDT)为基础,采用锻炼目标内容、运动行为调节(第二版本)和Godin的业余时间体育锻炼3个量表对664名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以考察青少年锻炼目标内容、自主型动机和不同强度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内在目标可正向预测剧烈、适度和轻度运动,而锻炼外在目标仅可预测剧烈运动;2)青少年自主型期望可正向预测剧烈和适度运动;3)青少年自主型动机在锻炼内在目标与剧烈运动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内在目标与适度运动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基本支持SDT相关观点,但青少年锻炼目标内容对体育锻炼的预测作用具有文化特异性,不同强度体育锻炼的自主型动机预测作用和中介机制不一。  相似文献   

17.
培养高职生就业意识,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应对就业市场重要的一环。未来取向强调个体对未来的规划与思考,文章以Seginer动机—认知—行为观为切入点,从就业动机、就业认知和就业行为三维度来系统性分析高职生"就业无意识"心理现状,并剖析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探索新时代下解决高职生"就业无意识"现象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Middgley(2001)提出了表现倾向目标是成就目标理论的重要问题.在多重目标视角下,有三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回避倾向的分离;趋向表现型目标的积极面;表现趋向型目标可以与掌握型目标相结合,以达到最佳动机.回顾了目标理论,评析了目标理论的多种视角.更清楚地发现了动机、学习、成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摘要:研究目的:分析大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整体自我评价、运动自我评价对运动参与动机、运动能力认知、个体变异的等影响因素。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与分组回归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发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高个体变异与低运动参与动机是相关联的,其在体育课中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的活动;具有相对较高整体或运动自我评价,会表现出更高的运动参与动机,反之,则会表现出较低的运动参与动机。个体变异对具有较低整体或运动自我评价的被测试学生的动机没有影响。综上所述,可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通过设置不同的体育教学形式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自我评价、运动自我评价、运动认知能力。在上述的基础上降低个体变异促使大学生喜欢体育教学、提高身体素质,这是本文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成就目标是个体在追求成就的过程中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愿望状态,这种愿望状态会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工作效能。基于此,本文力图通过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成就目标及工作绩效的调查数据,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寻求提高领导干部工作绩效的有效对策。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对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产生的影响效果更好,因此建议应着力培养领导干部的学习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