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许晖 《课外阅读》2010,(14):28-28
“烂醉如泥”是形容一个人喝酒喝得大醉的样子。人们望文生义,以为“泥”就是一堆烂泥,一摊稀泥。人喝醉了,像一摊烂泥一样扶不起来,倒也挺形象的。可是,此“泥”非彼“泥”,“烂醉如泥”的“泥”不是一堆烂泥,而是一种虫子。  相似文献   

2.
“烂醉如泥”是形容一个人喝酒喝得大醉的样子。人们望文生义,以为“泥”就是一堆烂泥,一摊稀泥。人喝醉了,像一摊烂泥一样扶不起来,倒也挺形象的。可是,此“泥”非彼“泥”,“烂醉如泥”的“泥”不是一堆烂泥,而是一种虫子。  相似文献   

3.
烂醉如泥     
李想 《初中生之友》2009,(12):36-36
“烂醉如泥”是形容一个人喝酒喝得大醉的样子。人们望文生义,以为“泥”就是一堆烂泥,一滩稀泥。人喝醉了,像一堆烂泥一样扶不起来,倒也挺形象的。可是,此“泥”非彼“泥”,“烂醉如泥”的“泥”不是一堆烂泥,而是一种虫子。  相似文献   

4.
"烂醉如泥"是形容一个人喝酒喝得大醉的样子。其实,"烂醉如泥"的"泥"不是一堆烂泥,而是一种虫子。南宋作家吴曾在他的笔记《能改斋漫录》中考证道:"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泥而是种虫子  相似文献   

5.
河间市教师进修学校 刘丽颖 初中语文第二册,公刘《致黄浦江》诗歌中有“烂醉如泥的外国水兵”;又如《后汉书·周译传》有“一日不斋醉如泥”的句子。 查《中华成语大辞典》、《辞海》、《辞源》等可知:“烂醉如泥”的含义是形容喝酒过量,醉得昏昏沉沉,东倒西歪,瘫成一团的样子。但都未对“泥”字进行单独解释。 那么,为什么用“烂醉如泥”来形容醉得瘫成一团的样子呢?“泥”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6.
刘锴 《教学随笔》2011,(11):40-40
“烂醉如泥”一词常被解释为因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泥的样子。 遍览古代诗文,“醉如泥”一词颇多现身:李白诗有“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之词,杜甫诗中亦有“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之句。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用“烂醉如泥”来形容人饮酒过量,醉得扶都扶不住,瘫成一团的样子。如《水浒传》第一百零一回:“王庆一日吃得烂醉如泥。”又如《聊斋志异·黄英》云:“曾(姓曾的书生)烂醉如泥,沉醉座间。”那么,何以用“烂醉如泥”来形容醉得瘫成一团的样子呢?“泥”又是什么呢?明代陈继儒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眉公群碎录》中说:“醉如泥。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则如一堆泥。”又《中华大字典》引《五色线》一书云:“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堆泥然。”二书所言相同。原来“泥”是一种虫,…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烂醉如泥”来形容人饮酒过量,醉成一团的样子,并且固执地以为“如泥”就是像泥土一样,其实不然。明代陈继儒在他的《眉公群醉录》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醉如泥,南海有虫无骨,名日泥,在水中则活,失则如一堆泥。”《中华大字  相似文献   

9.
<正>"烂醉如泥"一词常被解释为因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泥的样子。遍览古代诗文,"醉如泥"一词颇多现身:李白诗有"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之词,杜甫诗中亦有"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之句。那么"醉如泥"中的"泥"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0.
据笔者所知,最早将“三百六十日”写入诗中的是诗仙李白。其《赠内》云:“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前两句写自己饮酒无度,“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后两句借用“太常妻”这一典故向妻子表示歉意。据《后汉书·周泽传》记载,东汉的周泽担任掌管皇家祭祀礼仪的太常,因病睡在宗庙里,其妻不放心去探望他,他竟认为妻子违犯禁令,将她投入监狱。当时有人同情他妻子,编歌谣说:“生世不谐,做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后遂以“太常妻”指虽有丈夫而常独守空房的人。李白在诗中称妻子“何异太常妻”,说明他对自己烂醉如泥的状况是深感愧疚的。  相似文献   

11.
“烂醉如泥”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掌管宗庙礼仪的官员周泽以身作则,常常斋戒后睡在斋宫里面.他的妻子怜惜他年老多病,来探望老公.不料周泽一见妻子,非但不感激妻子的慰问,反而大怒,以触犯了斋戒期间禁令为罪名,将妻子下狱谢罪.当时的人很同情周泽妻子的遭遇,作了一首诗表达这种同情:“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相似文献   

12.
烂泥     
我是一团烂泥。别误会,我不是说我喝酒后变得烂醉如泥,而是一团糊不上墙、毫无用处的烂泥。上课的时候我不注意听讲,老师叫我起来,一问三不知,考试成绩一塌糊涂。这时,我知道,自己是一团烂泥。  相似文献   

13.
心中有花     
张英 《天津教育》2005,(9):15-15
两个人坐在岸边晒太阳,甲问乙:“你看我现在的样子像什么?”乙说:“你现在的样子很像是一朵美丽的花。”乙反问甲:“你看我现在的样子像什么呢?”甲眼珠一转,说:“你现在的样子活像一堆烂泥!”乙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甲回到家里,得意地跟自己的父亲提起这件事,他父亲说:“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难道你还不明白,人家是心中有花,所以才看你像花;你是心中有烂泥,所以看人家如烂泥啊!”  相似文献   

14.
自制铜泥     
高中新教材学生实验有“杂铜的回收”,实验所需药品之一-氧化铜,是配给购买的“铜泥”,其外观呈油性沥状,在实验中,用酒精灯(本校还未按装煤气)对其灼烧,不能取得灼烧效果,往往只能烧到褐色的铜泥变成黑色泥团,而且粘在增涡内壁(估计油尚未碳化,而起了粘的作用),继续加热,情况无变化,灼烧过程只能到此为止,可谓“半途而废”.考虑到“铜泥”有机物太多,酒精灯的火力不能胜任“灼烧”任务,以及坩竭洗涤时极易损坏,所以今年实验时,我们就自制“铜泥”,具体做法如下:(1)取350克泥土,略微加水成泥状·(2)往泥土中…  相似文献   

15.
“泥泥狗”是淮阳泥玩具总的称谓。“泥泥狗”的名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图腾社会时期,它囊括了形形色色的奇禽异兽。淮阳“泥泥狗”属于泥玩具,但绝不同于一般的泥玩具,它是被当作祭祀伏羲用的一种“圣物”。“泥泥狗”用艺术的形式率真地表现了先民的生活。“泥泥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观,同时作为一种比较稚拙、纯真的民间艺术,“泥泥狗”艺术还有待我们继续去挖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言 《课外阅读》2006,(5):38-38
不知什么年月,也不知江苏的一位什么人,琢磨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遂成“绝对”。这上联是:“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难就难在“江苏”是省名,“无锡”是江苏省的地名,也可作“不产、没有锡”解,“宜兴”也是江苏的地名,还可以作“适合兴办”解,又出泥茶壶,因为“无锡”才“宜兴”泥茶壶。  相似文献   

17.
烂泥     
我是一团"烂泥"。别误会,我不是说我喝酒后烂醉如泥,而是说我是一团糊不上墙、毫无用处的"烂泥"。上课的时候,我不注意听讲,总走神。老师叫我起来一问三不知,考出来的成绩更是一塌糊涂。这时,我知道,自己是一团"烂泥"。  相似文献   

18.
淮扬“泥泥狗”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典型、罕见的艺术瑰宝。在某种程度上,它影响着现代绘画创作的思维方式、艺术作品样式和风格特征。“泥泥狗”是一种具有原始艺术特征的浪漫之作与现实之作的结合体.本文就淮扬“泥泥狗”的表现形式及其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卧槽泥马”是什么?一个典故,还是一句成语?其实,它什么都不是,而是网友的一种文化恶搞,是由那句国骂的谐音演绎而来,确切地说,是网友炮制的一颗“网络地雷”。  相似文献   

20.
用泥洗澡     
用泥洗澡现在成了时髦的养颜美容之道。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有一个座落在大型矿泉之上的名叫加利斯多加的小镇,就是一处典型的泥浴疗养胜地。每到周末,来这里泥浴场沐浴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有普通泥浴。旋涡泥流浸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