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苹果公司为例,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自反性演化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自反性随内外部环境变化发生改变,呈现出复杂的演化过程;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自反性演化对产品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高管团队认知自反性影响科技型企业的产品创新战略,而情感自反性则影响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认知自反性和情感自反性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产品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中国社会经济背景,依据高阶理论和知识基础观,实证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情境下高科技企业高管团队知识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知识结构能够为高科技企业创新绩效带来显著正向影响。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区分企业所有权性质,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高管团队知识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正向影响越强;而且团队中如果有经济学背景的高管,这种正向影响作用会更强。  相似文献   

3.
大量研究发现授权型领导有助于提升员工个体和中低层管理团队绩效,但鲜有研究探讨CEO授权型领导对高管团队的影响。基于高阶理论(Upper Echelon Theory),本文以144家中国制造企业的CEO—高管团队配对数据为样本,探讨了CEO授权型领导对高管团队绩效与组织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EO授权型领导对组织创新和高管团队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管团队集体能量在上述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此外,高管团队传统性负向调节CEO授权型领导与高管团队集体能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2010—2020年沪深A股2 106家企业为样本,从探索式创新视角检验了企业高管团队的能力共享度影响企业绩效的内在逻辑与机制。研究表明:高管团队的创业能力共享度和管理能力共享度正向影响企业绩效,技术能力共享度负向影响企业绩效,探索式创新战略在创业、管理、技术能力共享度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中均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管团队的创业、管理、技术三类能力共享度以“高—高—低”组合而产生的协同效应最强,能够强化企业的探索式创新,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通过高管技术能力组合的二维分析,探索了技术能力共享度的复杂作用机制,发现基础且重叠或基础且分散的技术高管组合很难取得创新突破,高级且重叠或高级且分散的组合模式更能实现探索式创新。上述发现在替换因变量测度指标、考虑行业偏差以及内生性后,主要结果依然稳健。本文从探索式创新视角阐释了高管团队的能力共享度影响组织绩效的内在逻辑与作用机理,为企业通过高管团队能力组合建设来应对创新挑战、打破成长阻力提供了借鉴,具有一定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289家制造业样本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高管团队认知风格类型,高管团队认知风格与竞争战略关系.研究发现,高管团队认知存在两种风格--分析型和创造型.实施低成本战略的企业,高管团队认知风格倾向于分析型;实施差异化和混合战略的企业,高管团队认知风格兼具分析型和创造型;无明确战略的企业,高管团队认知风格不明确.有明确竞争战略企业的高管团队分析型认知风格显著高于无明确竞争战略企业;混合战略企业的高管团队创造型认知风格显著高于低成本和无明确战略企业,差异化战略企业的高管团队创造型认知风格显著高于无明确战略企业.总体来看,不论实施何种竞争战略,企业高管团队的分析型认知风格都要高于创造型认知风格.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有研究强调了企业大数据能力的作用,但缺乏探讨其如何形成以赋能产品创新绩效。依据“三参照点”与动态能力理论,遵循“CEO认知—CEO行为—企业能力—绩效结果”的分析思路,利用关键威胁与绩效衰退威胁认知分别代表“失败”与“损失”决策功能区,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程度的威胁认知通过CEO数字化支持行为形成制造企业大数据能力赋能产品创新绩效的机制差异。利用华南地区两时点调查的311家制造企业问卷数据,采用PLS-SEM工具进行实证检验,结论如下。关键威胁认知(失败)通过提升CEO数字化支持行为形成制造企业大数据能力赋能产品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而绩效衰退威胁认知(损失)的链式中介效应未得到支持,但能够提升关键威胁认知,进而促进CEO数字化支持行为形成制造企业大数据能力赋能产品创新绩效。跨群组比较分析表明,产业类型和企业规模会对以上发现产生不同影响。研究结论加深了威胁认知与战略行为关系存在异质性结果的认知,能够为制造企业形成大数据能力赋能产品创新绩效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元冲突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聚焦于高管团队冲突过程,动态分析了CEO特征整合情境下的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2009年至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泊松回归模型实证研究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CEO能力、权力和关系三个维度特征所发挥的情境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创新过程中,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引起的情感冲突相比于认知冲突发挥更为主导性的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破坏作用;CEO职能背景丰富性和CEO与高管团队成员共同经历减弱了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破坏效应;CEO权力增强了这种破坏效应。基于双元冲突视角聚焦冲突过程动态剖析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突破了原有研究静态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打开“团队多样性—企业经营后果”的“黑匣子”,同时对企业有效提升创新绩效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立足我国当前制造企业产品创新团队使用的普遍性和绩效提升困难性的管理实践,以企业层组织结构特征四维度为解释变量、团队层知识整合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影响产品创新团队绩效的跨层次概念模型,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我国83家制造企业326个产品创新团队的调查数据进行了跨层次分析.研究发现:组织结构特征各维度均对产品创新团队绩效产生跨层次影响;团队层知识整合能力在组织结构集权化程度、柔性化程度与产品创新团队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扁平化程度与产品创新团队绩效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在规范化程度与产品创新团队绩效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自反性、行为整合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模型,面向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数据,以46个团队413份有效问卷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自反性对科技型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中的开放沟通和团队合作对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决策参与只对技术创新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在科技型企业高管团队自反性和科技型企业创新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交互记忆系统的积极影响已经得到广泛验证,但其在高管团队领域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过程却鲜有学者关注。以高阶理论为基础,遵循"资源—能力—绩效"的研究范式,对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318名高层管理人员展开调查,以期揭示高管团队交互记忆系统、能力重构、高管团队自反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团队交互记忆系统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力重构在高管团队交互记忆系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高管团队自反性正向调节了能力重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力重构在高管团队交互记忆系统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余芬  樊霞 《科研管理》2022,43(12):173-181
创新持续性对于企业构建动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激励企业持续创新仍是学界迫切希望解答的关键问题。基于高阶理论和认知视角,创新性地将高管认知拓展为高管认知水平和高管认知独特性,并分别通过文本分析法和文本向量法进行捕捉,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了高管认知的不同特征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持续性。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对技术创新的认知度越高,越可能提升企业创新持续性;高管对技术创新的认知视角越独特,企业创新持续性显著更强,且二者具有互为增强的效果。同时,考察典型的中国特色因素—行业管制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行业管制水平较高时,高管认知水平和高管认知独特性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促进效果显著更弱。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展了高阶理论以及高管创新认知的特征维度,深化了不同特征的认知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研究内容,并对认识中国情境下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持续性问题有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2.
TMT异质性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431家长三角制造业企业问卷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探究TMT异质性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MT异质性不仅对协同创新具有直接影响,还通过战略导向和协同学习的中介效应产生间接影响;TMT异质性有助于企业制定战略导向,促进企业进行高效的协同学习;环境动态性对战略导向、协同学习与协同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显著。由此,企业应构建异质性的TMT,以提升其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Past innovation research has largely neglected potential eff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ssues on strategic choices, and thereby 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outcomes. The theory of upper echelon implies that strategic choices result from idiosyncrasies of top management teams (TMT). Building on this theory, we hypothesize that TMT diversity enhances firm performance by facilitating an innovation strategy that increases the firm's new product portfolio innovativeness. Our findings support the relevance of considering a corporate governance view for explaining innovation outcomes. Empirically, we can show that TMT diversity has a strong impact on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firms to focus on innovation fields. Such focus then drives new product portfolio innovativeness and firm performance. As corporate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thus seem relevant in the context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we can derive implications for both policy makers and innovation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4.
摘要: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和假设,通过对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TMT成员的教育水平异质性对R&D绩效、生产制造绩效和创新过程绩效均有积极显著影响,对营销绩效没有显著影响。TMT成员的任期异质性对创新绩效的四个维度均有积极显著影响,TMT成员的年龄异质性对R&D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生产制造绩效、营销绩效、创新过程绩效有消极显著影响。这为我们进一步从高层管理团队的角度研究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nalyses innovation paths and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low-technology firms in comparison to medium- and high-technology firms. Firstly, it shows that low-, medium- and high-technology sectors consist of a considerable mix of low-, medium- and high-technology firms.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look at the firm level when analysing how innovation patterns differ depending on the level of R&D intensity. Secondly, the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low-technology firms in German industry is analysed based on data from 1663 firms in the German Manufacturing Survey 2006, applying a set of both product and process related innovation output indicator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low-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firms lag behind their medium- and high-tech counterparts regarding their product and servi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o a large degree on purely definitional grounds, but that they seem to perform equally well and in some respects even better at process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9年中国企业创新调查数据,首先对中低技术企业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低技术企业与中高、高技术企业在创新模式和创新绩效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1)行业内部企业R&D研发强度存在高度的异质性,中低技术行业内存在相当比例的高R&D研发强度企业,中高、高技术行业内同样也存在相当比例的中低R&D研发强度企业。企业创新模式除了存在行业差异,基于企业R&D投入强度的企业类型差异也非常明显。(2)从创新绩效看,相对于同行业内的中高和高技术企业,中低技术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表现较差;但在服务创新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别;在过程创新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中高和高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17.
虽然大量研究都发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绩效,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但目前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和影响机制的研究十分缺乏。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151组CEO-人力资源经理配对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基于资源基础论的观点(Resource-based View),研究结果表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司创业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创业导向正向调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创业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理论上丰富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研究,实践上对企业提高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innovation is essential to build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survive in the long run, some firms choose to exit, throug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s), or radically change their business portfolio and identity.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influence the decision of a firm to exit, among business closure, M&A, and radical restructuring. Using an analysis of a large and rich panel of Dutch manufacturing firms, we find that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are equally important to lower the probability to close down activities, and this effect is stronger when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s are pursed in combination. We also find that process innovation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exit by radical restructuring, while product innovation, when not supported by process innovation, especially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exit by M&A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exit strategies are intimately bound to the nature and synergies of innovative efforts.  相似文献   

19.
胡保亮  赵田亚  闫帅 《科研管理》2018,39(12):37-44
本文旨在研究高管团队行为整合通过跨界搜索的中介作用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机制。为此,本文提出了高管团队行为整合、跨界搜索与商业模式创新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并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对来自177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这些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应侧搜索、需求侧搜索与跨地理空间搜索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团队行为整合能够分别通过供应侧搜索、需求侧搜索与跨地理空间搜索的中介作用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本文对于发展商业模式创新前因及其机制理论,以及对于拓展高管团队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高管团队推进商业模式创新进而提升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服务创新已经成为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战略,但现有文献对动态竞争环境下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还缺乏深入探讨。鉴于此,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选取247家中国制造企业为样本,对动态环境下制造企业渐进式和突破式服务创新战略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类服务创新战略对竞争优势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这两个维度均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市场动态性越高,相比突破式服务创新战略而言,制造企业渐进式服务创新战略更有助于竞争优势(企业相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提升。竞争强度越大,相比渐进式服务创新战略而言,制造企业突破式服务创新战略越有助于竞争优势(企业相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提升。本研究结论对于现存文献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对于动态环境中的中国制造企业服务化有着直接和引申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