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运用自编《初中闲暇教育开展基本状况》问卷,对金衢地区5所中学闲暇教育开展情况及158名初中生的闲暇生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81.6%理想态和18.4%现实态间的强大反差说明当前闲暇教育的滞后性。②城市地区及学校对闲暇教育的重视与开展情况要优于农村,但均需加强其支持力度。③城乡家庭在闲暇教育的关心支持程度上无显著差异。④学生过度的学习压力限制了学生对闲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2.
张兴伟 《课外阅读》2011,(11):167-167
闲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必然课题,然而作为教育力量较为的农村闲暇教育的开展有着重重阻碍。首先、在农民的思想意识中缺乏闲暇观念,更没有闲暇教育理念。其次、农村学生的闲暇问题给家庭和社会的实实在在的带来很多“麻烦”,社会不认可闲暇。再次、农村闲暇条件、设施的匮乏,不便于闲暇教育的实施。本文初步分析这些阻碍及提出发展学校学校教育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通过封我国农村地区小学生闲暇生活状况的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但其闲暇生活较单调,社区缺少供其闲暇活动的场所,家长和学校对小学生的闲暇教育并未引起重视。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闲暇能力和闲暇素质必须依靠学校、家庭和社区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我国农村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农民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于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即如何开展农村成人闲暇教育的问题随之产生。研究闲暇教育的概念、农村成人闲暇教育的意义,探讨农村成人闲暇教育的原则及途径、方法等,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农村学生闲暇生活状况,本文章对安徽省某一地区农村小学进行了调研。认为学生的闲暇时间较为充裕,但是闲暇生活的重要性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闲暇生活在形式上趋向于多样化,但是内涵上却愈加单一化;学生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多,但是学业负担依旧沉重;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组织和设计闲暇生活的意识,但是闲暇生活的满意度较低。建议家长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重新认识学生闲暇生活的价值;宣扬正确的闲暇生活理念,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闲暇生活网络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闲暇生活创造更多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河南省四所普通本科院校学生闲暇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部分大学生对闲暇教育认识不足,对自身的闲暇生活安排不当;闲暇教育还没有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足够重视;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的自我教育作用不足.为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闲暇教育,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闲暇观念;学校要配合社会其他部门共同实施闲暇教育,同时要发挥家庭对大学生闲暇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发挥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灵燕 《文教资料》2005,(21):101-102
闲暇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闲暇教育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语文教学是闲暇教育的主渠道,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具有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和语文闲暇意识,在课堂上营造宽松的氛围,课外多了解学生的闲暇生活,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指导来充实学生的闲暇生活,才能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闲暇意识,发挥语文学科的闲暇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闲暇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闲暇教育正越来越引起重视。学校开展闲暇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闲暇价值观和闲暇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明确自我闲暇的意义以及正确理解劳动、学习、闲暇之间的辩证关系,知道自己有权选择符合自己意愿的健康的闲暇方式,并且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和良好的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老年闲暇教育是老年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和载体。开展城市社区老年闲暇教育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客观需求,是实现老年人社会价值的内在诉求,是增进老年人社会交往的外在要求,也是满足老年人终身学习的必然需求。要从转变城市社区老年闲暇教育理念,拓宽城市社区老年闲暇教育内容,丰富城市社区老年闲暇教育形式,扩大城市社区老年闲暇教育场所等方面入手,促进城市社区老年闲暇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们提出的"农村小学生闲暇生活指导"认为:依据农村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小学生进行闲暇生活指导,是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闲暇教育:当今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中小学学生闲暇时间的增多,闲暇教育成为基础教育工作非常紧迫的任务。本从对闲暇教育的历史考察,闲暇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及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等等方面,提出闲暇教育是当今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课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足够的重视并给予深入研究。此外,本还提出了中小学在进行闲暇教育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导致人的劳动工作时间缩短 ,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闲暇时间的占有和利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闲暇教育也就应运而生 ,这为提高人的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 ,闲暇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拟就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及教育价值观为理论基础 ,对闲暇、闲暇教育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忻州市部分初中学生闲暇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生在接受闲暇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闲暇意识淡薄,自觉性差,闲暇生活呈随意性;闲暇生活质量差,闲暇知识和闲暇技能贫乏;闲暇教育开展不足,闲暇生活存在庸俗化、成人化、被剥夺等现象。学校家庭和社区应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找准闲暇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闲暇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煦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26(3):58-59,64
闲暇教育的研究日益引起关注,国内外对闲暇教育的研究都由来已久.回顾中外历史上有关的闲暇教育思想研究,能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陆静萍 《职教通讯》2012,(20):48-50
高职学生闲暇生活方式和质量会影响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闲暇教育的价值追求在于利用闲暇时间来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和满足自我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知识结构更新,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高职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课程外,还是具备闲暇教育的客观条件,有必要引起学校、学生方面的共同关注,使学生重视闲暇实践来提高自我素质和自我技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学生课业负担的逐步减轻,学生闲暇时间也相对增多了。为了解当前学生闲暇时间、闲暇态度、闲暇行为等具体情况,为实施闲暇教育实证研究提供依据,我们对本校学生进行了闲暇生活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17.
闲暇·闲暇教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导致人的劳动工作时间缩短,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闲暇时间的占有和利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闲暇教育也就应运而生,这为提高人的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闲暇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拟就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及教育价值观为理论基础,对闲暇、闲暇教育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学校实行双休日以后,缩短了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对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学生的闲暇时间也相应增多了,这样闲暇教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一个崭新的教育课题。何谓闲暇时间?从广义上看,闲暇时间应该是一个人一生所有的空闲时间;从狭义的角度来讲,闲暇时间主要是指日常的工作学习之余,按照个人意愿休息、娱乐和满足多种需要的时间。何谓闲暇教育?闲暇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闲暇教育即在闲暇时间里自觉有目的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的,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闲暇教育,主要指学校的闲暇教育,它应当是学校教育的整体的一部分。目前,许多家长和一部分老师认为,学生闲暇的时间一多,必定会影响学习,把闲暇生活和学校教育对立起来。因此,一到周五,老师就布置很多书面回家作业,规定双休日第一天完成所有的家庭作业,第二天练字、画画,读一些课外书(主要是作文选),意在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老师担心学生周六、周日玩得开心,到了周一周二难以收心,而家长大都也希望老师多布置一点家庭作业,这样,可以让孩子乖乖地呆在家里,不至于到外面惹是生非。因此,闲暇教育尚未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足够重视,造成了一些角色错位。  相似文献   

19.
闲暇及闲暇教育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20世纪后半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以及由此导致的工作时间的缩短、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使闲暇时间的占有和利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以至于“休闲”成为当代社会的热门话题。伴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 ,闲暇教育已成为当代引人注目的教育课题。在我国 ,对闲暇教育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 ,少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也局限于终身教育、成人教育的视野 ,对青少年学生的闲暇时间的教育价值较少涉及。这与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 ,全方位推进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旨的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是很不适应的。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对闲暇、闲暇…  相似文献   

20.
[研究背景]随着节假日的增加及“减负”措施的贯彻落实,学生闲暇的时间也随之增加。然而,已经习惯于受教师和家长摆布的学生们(特别是农村学生),闲暇时间多了却不会自主地支配和使用。他们要么寂寞无聊、无所事事,要么“闲”则生非,滋生了许多不良行为。为了让学生在闲暇生活里真正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在体验教育、人本主义、终身教育等理论指导下,加强了对学生闲暇生活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