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月视点     
事件总署报刊出版管理两项规章正式实施2005年12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明确界定了报刊和报刊出版单位的概念,完善了报刊出版许可制度;将科技类期刊归口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增加对设立报刊出版单位审批的相关内容,使报刊创办和设立报刊出版单位的审批合为一体;明确规定报刊出版管理的属地管理原则;明确了报刊出版事后审读、报刊出版质量评估、报刊年度核验、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四项监管制度;首次明确指出,报刊可以转载、摘编互联网上的内容,但须核实,并在明显位置标明下载网址、日期…  相似文献   

2.
张辉冠  刘光祖 《传媒》2000,(6):10-10
江苏报刊审读起步较早,省、市两级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报刊审读队伍.省局报刊审读组所聘16位资深人士负责省属133家报刊的审读任务;所编《江苏报刊审读与管理》及时刊发来自各个视点的审读报告;每季一次的报刊审读会议定期交流报刊审读信息、通报宣传信息;一年一度的全省报刊审读工作组织奖,旨在推进全省报刊审读工作的深入开展.与此同时,各级报刊审读人员注重在实践中悉心探索,不断提高,形成了江苏报刊审读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文报刊混编数据库题名的排序与检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文报刊混编数据库报刊题名字段排序的“假汉语拼音排序”问题,利用“中文报刊人机通用无号排序法”对中文报刊混编数据库的排序和检索进行考察,提出解决报刊题名的人机通用无号排序与检索以及报刊题名的计算机快速检索等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彩娟 《编辑之友》2012,(7):117-119
毛泽东的报刊现包括报刊功能观、报刊舆论观、党报理论观,以及报刊编辑观等方面.在他看来,报刊宣传既承担着具体任务,从根本上也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报刊宣传通过集合引导公众的正义舆论或揭露瓦解敌对阵营的非正义舆论,从而实现其功能;为很好地执行和实现报刊功能,从价值上党报党刊须坚持党性原则;为增强党的报刊宣传的有效性,从形式上须提升报刊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香港地区从古到今报刊法制发展历程的研究分析,提出了香港地区报刊法制发展史由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报刊法制的阶段;英人据港初期沿用中国报刊法制的阶段:因报刊尚不威胁殖民统治而仅对其进行形式监管的阶段;为免使香港成为进步报刊中心而强化报刊内容监管的阶段;为维护殖民统治而对抗新中国并镇压进步报刊的阶段;为殖民者退港后留下伏笔的彻底放松报刊内容监管阶段以及回归祖国以后充分享有新闻和言论自由的阶段等七个阶段组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正>报刊之间竞争的本质就是报刊核心力的竞争,而报刊的新闻采编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又是构成报刊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报刊核心竞争力中,新闻记者个体的竞争力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在报刊的品牌和竞争力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现代报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报刊津贴是媒介伦理研究的重要维度和有效进路。本文从报刊津贴现象的史实出发,勾勒近代湖南报刊伦理的图景,探究报刊津贴与媒介伦理的历史同构。研究发现,清末湖南报刊将津贴视为具有合理正当性的资金来源,折射出报刊独立意识的缺失;北洋政府时期报刊与军阀津贴贿买之间展开博弈,反映了报刊独立精神的萌芽;国民政府时期制度化的津贴对报刊形成深层制约,报刊对津贴表现出强烈依赖,凸显了报刊独立精神与依附行为的矛盾同构。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新闻     
新闻出版总署长谈报刊管理工作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在6月底举行的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报刊管理工作转变职能、加强监管应在下列六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1、进一步完善报刊管理法规;2、加强和改进报刊审读;3、加强队伍建设;4、健全和完善报刊年检制度;5、进一步做好小报小刊的治理工作;6、开展对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专项治理。  相似文献   

9.
对上海徐汇、闸北和奉贤区的报刊读者购阅行为调查,包括购买、订阅报刊的动机,获得报刊的主要方式,订阅报刊途径,订阅、购买报刊状况,购买报刊途径,购买报刊时间,购阅报刊资金投入,当年用于报刊的开支与去年比较情况,最喜欢的本地、外地报刊,喜欢外地报刊的原因,对发行渠道满意程度,报刊购买方便程度,报刊发行渠道存在的问题,党报购阅状况,对报刊促销方式的评价,对免费报刊的内容需求等内容。调查表明三个城区读者订阅、购买及阅读报刊的动机和行为不尽相同,需求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报亭仍然是读者获得报刊的主要渠道,网络订阅方式开始萌芽;读者对党报和晚报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地域倾向性;读者对免费新闻信息类报刊有着较大的需求。本文提出发展和繁荣上海报刊发行业应该采取差异化的报刊发行策略,重视报亭的零售终端作用,建立长三角报刊市场共赢机制,改进党报党刊的销售策略,积极构建网络订阅平台,开拓免费新闻信息类报刊市场。  相似文献   

10.
<正>方正数字报刊各功能模块组成 数字报刊生产发布平台 一元化的数字报刊生产发布流程如图1所示。数字报刊数据源:数字报刊的内容除了纸报的内容之外,数据来源还可以有多种来源,通过对这些内容编辑加工,使数字报刊的内容变的更丰富,承载的信息量更大,即把数字报刊内容变厚。  相似文献   

11.
每年从7月开始至11月这个时候,报刊征订大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除有关部门为宣传推广报刊、配合报刊征订发行工作,不惜花精力、投人力、用财力,为报刊提供公共宣传推广平台,组织诸如“报刊征订宣传推广月”、“报刊征订宣传活动周”、“报刊征订宣传咨询日”等名目繁多的报刊集中宣传征订活动外,报刊出版单位更是各显神通:召开各种各样的发行员“联谊会”、“研讨会”;某些行业报刊跑主管部门,陈述行业宣传的重要,争取主管部门发“作好某某行业报刊征订工作的通知”,并以此为据要求下级主管部门协助推介、征订;年末不少报刊还会刊出“某某地区平均  相似文献   

12.
传媒资讯     
《记者摇篮》2012,(4):75-76
新闻出版总署将开展报刊专项治理在2012年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表示将重点开展4项新闻报刊领域的专项治理行动,有效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规范新闻采编秩序;开展教辅类报刊专项治理,规范报刊出版秩序;开展学术期刊违规刊发质量低劣论文专项治蒋建国:优化管理积极推进报刊改革在3月21日-22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报刊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华文报刊在世界华文报刊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轨迹大致是: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美国华文报刊的初创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文报刊的政治纷争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华文报刊的繁荣期.本文拟对上述三个阶段美国华文报刊的历史发展与表现特征作一概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对于报刊活动有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其重要的报刊思想大约有以下几点:报刊可以"去塞求通","有益于国事";报刊有客观和主观两重性;报刊是政府之监督者,国民之向导者;办好报纸要坚持的四条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迅而速"。  相似文献   

15.
报刊失控是苏联公开性改革失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报刊在改革初期发生了积极变化,后期则走向了失控。报刊失控主要表现在:苏共报刊管理权的丧失,新闻自由发展过度,反对党派成为办报的主导;这对苏共政权造成了重大影响:苏共深陷舆论危机,继而引发政权危机。苏共报刊失控及其影响给我们提供了以下思考:第一,新闻改革要适合本国国情;第二,新闻自由要兼顾社会责任;第三,改革离不开报刊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报纸发展过程中,从政党报刊到大众报刊的阅读空间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报刊的影响,认为政党报刊的阅读空间主要为公共空间,其内容必然具有公共性特点;大众报刊则走八家庭空间,报刊开始表现出个人媒体的特性,而且这一趋势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的理论家,也是宣传家、鼓动家。他的一生,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读者,善于从报刊中了解社会动向,汲取知识;他又是作者,善于通过报刊抨击反动腐朽势力,批评不良倾向,指导革命斗争;他更是报刊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体察报刊工作人员的辛劳,关心他们的政治、生活、写作,支持和关心过许多报刊的创办和发展。刘少奇同志对我们党的报刊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硝烟滚滚的中国大地上有四类报刊:一是国民党办的各种报刊;二是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一批民营报刊;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活跃在前线和后方的大量报刊;四是日本侵略者和它豢养的一些汉奸文人办的大批敌伪报刊.后者已成为历史垃圾,为世人所不齿.前三类都为挽救民族危亡,在唤起民众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报刊广告怎样做大蛋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胜龙 《传媒》2001,(4):26-28
“两极分化”激化报刊竞争 近年来,随着报刊种类的增多,报刊广告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有的报刊广告业务应接不暇,有限的广告版面供不应求,而且广告价位较高,报刊从可观的广告收入中增强了经济实力;有的报刊广告却是少得可怜,虽然广告价格降了又降,还是无人问津,微薄的广告收入,使报刊  相似文献   

20.
朱立芳 《今传媒》2014,(1):13-14
报刊失控是苏联公开性改革失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报刊在改革初期发生了积极变化,后期则走向了失控。报刊失控主要表现在:苏共报刊管理权的丧失,新闻自由发展过度,反对党派成为办报的主导;这对苏共政权造成了重大影响:苏共深陷舆论危机,继而引发政权危机。苏共报刊失控及其影响给我们提供了以下思考:第一,新闻改革要适合本国国情;第二,新闻自由要兼顾社会责任;第三,改革离不开报刊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