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一种最优匹配关系。通过对产业结构和城市化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三阶段响应理论,理论分析表明云南正处于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第二阶段。通过改进的响应强度模型、运用修正后的城市化数据测得云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与理论分析的结果不一致,结构偏差系数显示云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进一步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研究表明云南二、三产业的发展没有带动相应人口城市化。因此,云南当下的选择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带动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南京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彬  李震 《科技与管理》2012,14(4):74-78
在分析南京市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发展和演变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由于就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速度快于产业结构高度化以及积极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等原因,南京城市化发展由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向两者协调发展演进;为了促进南京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可以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南京城市化发展质量;积极发展小城镇和新市区,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海南饭店产业的发展概况,就目前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和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及饭店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对海南饭店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海南饭店产业结构存在产业发展规模过度超前,档次结构欠合理,区域分布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海南饭店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逐步实现由量向质的发展转变,发展中低档次饭店,控制社会办旅馆、家庭旅馆规模,提高社会办旅馆、家庭旅馆质量,结合区域旅游发展需要进行合理布局等旨在优化海南饭店产业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城市化与雾霾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我们考察了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雾霾污染呈正相关关系,即工业占GDP比重的增加会加剧雾霾污染程度,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雾霾污染具有正向影响;地区生产总值与雾霾污染显著负相关,金融危机虚拟变量和贸易开放度与雾霾污染显著正相关,能源消费和人力资本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不显著;城市化水平越高,产业结构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越大,产业结构越不合理,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也越大。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和城市化以及二者的交互项对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均大于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5.
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视角探讨江苏省城市化进程机理,采用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实证角度研究了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相关性及因果关系.结果显示,江苏省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单项的凶果关系,且就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比产值结构高级化带来的影响要显著.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层次低及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河西走廊经济发展粗放扩张,制约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河西走廊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相互制约机制,论述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加速城市化的互动关系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调二者相互促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盐城市城市化实证研究,强调产业结构优化是沿海地区城市化的直接动力,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支柱产业与特色经济发展,城市与区域发展联动推进盐城市城市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9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中国城市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我国城市化产生正向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然而,当城市化水平低于49.6%时,城市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边际递减,反之,边际递增。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外资的交互作用无助于人力资本积累,原因在于,我国产业结构落后,城市化滞后;相比收入水平,人力资本投资门槛较高;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资驱动下的城市化模式等。因此,转变城市化推进方式、加大教育投入、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并提高其预期收益是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城市化研究中常用的两大模型,可以得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的现实结论,而导致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的根本原因以及城市化滞后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则可从人口、制度政策和产业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这几个因素对我国房地产的发展都存在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城市化水平、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产业结构变动、居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马鞍山市目前正处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功能转型过程中.该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通过统计描述、定性分析,系统地考察了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确定和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待验证的假说.随后,用经济计量模型:Yi=α β1X1i β2X2i β3X3i εi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并估计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等社会经济驱动力因子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影响.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向,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了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而产业结构调整则有利于城市用地的集约化和用地结构的优化.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其结论可以有力支持当前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功能转型政策,对其他的转型城市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鞍山市目前正处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功能转型过程中.该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通过统计描述、定性分析,系统地考察了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确定和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待验证的假说.随后,用经济计量模型:Yi=α+β1X1i+β2X2i+β3X3i+εi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并估计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等社会经济驱动力因子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影响.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向,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了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而产业结构调整则有利于城市用地的集约化和用地结构的优化.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其结论可以有力支持当前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功能转型政策,对其他的转型城市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宇  何唯  李鹏  刘皓宇 《资源科学》2022,44(10):2100-2113
在快速城市化给环境带来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围绕中国典型城市群的城市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聚焦胡焕庸线时空变迁而形成的“美丽中国中脊带”(简称中脊带)的城市化与雾霾污染相关深入研究较为鲜见。为此,本文利用2005—2018年全国314个地级市城市灯光复合指数(城市化)、雾霾污染(PM2.5)及其他方面的面板数据,借助ArcGIS厘定了中脊带及其东西两侧地区城市化与雾霾污染的时空变化,在STIRPAT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的理论框架下实证分析了3个区域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异质性影响并及揭示了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①受人口密度低等影响,西侧地区城市化推进速度上升趋势要远低于东侧及中脊带地区;②城市化与雾霾污染的关系在东侧地区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西侧地区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中脊带地区未呈现出显著规律;③在东侧地区通过人口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可缓解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不利影响,而在西侧地区产业结构效应会加剧不利影响,中脊带地区人口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均不明显。以上结论可为建立区域联防联控的环境治理机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人口集聚规模效应等政策建议提供实证依据,并促进西侧地区高水平的现代化和高质量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响应是耦合的动态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化对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响应表现为两者衡量指标的线性或非线性相关关系。以利用SPSS软件系统进行多元回归模型为主要的定量分析手段,选取黑龙江省作为研究的典型地域,之所以选择超大城市地域,是因为超大城市是东北地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超大城市的发育成熟度及城市与区域产业发展和升级相互作用程度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深刻的代表性。通过建立模型群,着重分析黑龙江省城市化过程与产业结构演变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因果  李新春 《情报杂志》2007,26(12):133-135
煤炭资源型城市因其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信息化和城市化相对滞后的局面。信息化和城市化互动发展是提升煤炭城市区域经济地位和促进城市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对中国煤炭城市信息化、城市化的评价研究显示:煤炭城市信息化和城市化水平存在互动发展的正向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陈迅  赵锋  高远东 《资源科学》2013,35(2):430-438
利用2002年-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考虑节约资源和环境污染,采用稳健广义最小二乘法对城市化和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化对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这归因于城市化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对城市化传导路径的分析表明:城市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但同时影响了政府行为和物质资本投入,继而产生不利因素.进一步分区域讨论,发现政府行为是城市化进程中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且中、西部政府行为的负面影响明显大于东部;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间接贡献率小于技术进步,东部则相反;物质资本投入对中、东部产生较大的的负面影响,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可改善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根据所得结论,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时期,而产业结构是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发达程度的重要依据。以会展业和城市产业结构理论为依据,采取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分析了会展业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阐述了会展业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路径,有助于城市找到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特色产业,同时对我国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距,其中城市化水平的差距大,探讨东西部城市化差距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地理、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科教文化等是造成东西部城市化差距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新术语     
《百科知识》2010,(10):32-32
城市化 城市化是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合理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由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转向现代高效的第二、三产业;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升;城市文明逐渐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国民的整体素质也会提高。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多方面统计资料对我国目前定义的西部地区12个省市的城市化水平及城市化发展进程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对东,西部地区CDP,人均GDP的比较,将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研究了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西部地区人均GDP及第二,三产业比例的关系,指出了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滞后是经济发展缓慢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