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2组各30名初三男生进行不同方法的训练,探索预先加难法对初三男生投掷实心球成绩的影响.研究结论:常规训练和预先加难法对初三学生投掷实心球提高都有明显帮助,预先加难法班学生实心球成绩提升明显好于常规训练班,预先加难法对投掷实心球成绩提升的帮助作用更大;预先加难法可在初三男生中考体育加试投实心球训练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2.
<正>原地双手头后向前掷实心球综合反映学生上肢力量、爆发力和全身协调性,是江苏省高考体育专业加试身体素质测试的四大必测考试内容之一。学生投掷的远度,从力量训练的角度来看,主要取决于个人最大力量和爆发力;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关键在于参与运动的肩、肘、腕、手、髋等关节和肩部、腿部等部位肌群肌肉的用力。杠铃片规格多样,易于学生选择使用,相较于单一的实心球器材,更有利于高考体育生的力量训练。笔者在日常  相似文献   

3.
徐柏杨 《精武》2012,(20):17-18
实心球是一项强调动作速度和力量型的运动,是一门在加强力量的基础上追求动作速度的投掷类项目。学好实心球技术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追求力与美的精神。怎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实心球技术,这是一个我们体育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加强实心球的技术动作训练、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讲述了实心球技术的教学训练。  相似文献   

4.
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是一项考察学生身体协调性及爆发力的测试项目,本文通过分析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并借助不同器材设计相应肌肉群的力量训练方法,通过身体的协调性及肌肉力量的提高来有效提升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成绩。  相似文献   

5.
<正>实心球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和协调能力,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要求达标的练习项目。教学实践中发现,身体素质差,特别是力量差和协调性差的学生,都感到难以掌握实心球的技术动作,成绩得不到提  相似文献   

6.
实心球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对发展初中生的力量尤其是上肢力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心球教学中,运用弹力带开展辅助教学及训练时应考虑实心球项目特点和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遵循动作精简、易学、易练原则。弹力带在实心球技能教学辅助与纠错中的使用,主要为小阻力的模拟投掷及小强度、短间歇的局部动作强化练习。针对实心球项目特点与初中学生水平,总结出适合初中学生的弹力带上肢、下肢、核心力量抗阻训练组合,有效提升学生实心球专项力量素质。  相似文献   

7.
郭政 《中华武术》2022,(6):39-41
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是锻炼青少年上肢力量和全身协调性的一个项目,是体育课中重点的练习项目,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是反映上肢力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中考测试常用项目之一。实心球在锻炼青少年上肢力量及协调性方面的确有它的独特作用,但在实践教学中,要想取得好成绩,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师生总认为实心球属于力量型项目,一定要加强上肢力量练习,往往把上肢力量作为重点进行突破。其实不然,笔者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分析总结出了一套提升青少年实心球的练习策略,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成绩。  相似文献   

8.
<正>原地双手头上向前抛实心球是江苏省2010年体育高考必考项目之一,是检验考生的综合力量和协调性的项目。根据多年指导训练的经验,笔者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与手段,以供大家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9.
<正>前掷实心球能有效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协调性,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运动能力”的载体。在前掷实心球过程中,最后的挥臂鞭打用力是投掷动作的关键一环,此环节中易出现“没有鞭打动作”“用力鞭打意识不强”“鞭打用力不够”等问题;教学中如果只用“远度分值”判断强化“最后鞭打用力动作”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上高中阶段《投掷实心球》课时,笔者是从头做起,用学生的话来说那就是:"我们是老师的实验品"。第一节课:测试(了解学生基础情况)测学生6种姿势下的投球成绩,并分别记录。1.直立投掷实心球,了解学生原始动作和成绩。2.躺着投掷实心球,只用上肢投出,了解学生的上肢力量;3.坐着投掷实心球,可以利用后仰投出,了解学生的腹肌力量;4.跪着投掷实心球,了解学生在增加腹肌工作距离情况下的协调性;5.半蹲着投掷实心球,了解学生由下而上的蹬伸协调用力状况;6.直立限高式投掷实心球,了解学生改变出手角度后的距离。每个姿势测试23次,以最好的成绩记录。接下来就是针对学生不同姿势的测试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中考中,原地双手掷实心球项目对提高学生全身协调性、加强上肢和躯干力量有着显著的效果。国家对体育中考项目中的难度和分数提出了新的要求,原地双手掷实心球作为中考项目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原地双手掷实心球的技术并结合专项能力的提高来介绍提高原地双手掷实心球成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海涛 《体育教学》2013,33(5):51-52
一、教材分析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内容之一,南通地区一直把实心球成绩作为检测我市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指标。但从近几年的测试结果分析,我校学生实心球成绩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及协调性,我校将实心球作为高一年级田径模块的一个重要内容。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不太感兴  相似文献   

13.
教学法指示为了有利于发展青少年的机体协调性,力量训练应当尽可能多样化。这种训练只是逐渐地具有专项化的倾向。在训练青少年时,要避免单纯地培养仅适合于比赛所特殊要求的力量素质(否则的话,会使脊柱、胸廓和骨畸形发展,肌肉的弹性会减弱。灵活性会降低,心脏活动会受阻碍,神经系统会衰弱)。预备组的冰球运动员和低年级学生的力量训练不是训练过程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它是以动力性和竞赛性的形式得以保障的,对少年来说,既不适宜搞杠铃练习,也不适宜搞大重量负重练习。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适当地搞一些体操、实心球练习和小哑铃练习,以及与同伴共同练习(一个人完成  相似文献   

14.
叶焕 《精武》2013,(17):26-26,28
实心球是一种传统的体育投掷器材,投掷实心球是小学体育投掷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和学生的生活以及生理、心理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不同形式的抛掷实心球练习,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上肢、肩带、躯干和腿部力量,发展其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活动的协调性,并且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协调合作的良好作风,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要使学生提高实心球的前抛成绩需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概念,上下肢协调用力,掌握好较好的出手角度等。本文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就如何提  相似文献   

15.
顾亮 《中华武术》2020,(4):9-10
原地头上前抛实心球可充分展现了学生爆发力和上下肢协调性,近几年一直作为江苏省体育生高考的必考项目。以南京市栖霞中学为例,以头上前抛实心球的训练方法为研究对象,对高考体育生进行实地观察,发现其易犯错误并纠正,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和计划,旨在高效提高学生前抛实心球的远度,为同行科学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一、力量素质训练贯穿教学始终学生的基本力量素质是完成双手前抛实心球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力量训练要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力量训练含双脚快速连续跳上、跳下,跳过连续摆放的实心球,发展足背屈肌肌群力量;斜面仰卧起坐,发展腰腹肌力量;俯卧两头起,发展背肌力量;上臂拉伸(两人合作一名学生拿跳绳,另一名学生双臂上举,背对拉跳绳,做出背弓动作)提高上臂力量。每节课设计大约3~5分钟有针对性的力量素质训练,以增强力量为目的,并在练习中教师适时提示学生体会发力部位,为技术动作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原地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被江苏省2010年高考体育加试新方案确定为身体素质测试项目。其持球方法、出手点的选择和肌能用力的原理都与较常见的投掷项目有较大区别。投掷实心球对于一些协调性、腰腹肌力量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省市考试中心都在高考体育术科考试中增加了原地投掷实心球这个项目。相对于以前以力量为主的原地推铅球,原地投掷实心球更加注重了投掷技巧和身体的柔韧、协调性。然而,很多人觉得在高中阶段让学生掌握复杂的技术,需要更长时间,得不偿失,从而选择了简单的教学方法,这样成绩的提高幅度就会较小。其实不然,在一定时间里学习更合理的技术显得更加重要,比如原地投掷实心球时采取"鞭子"原理的投掷方法就更能提高成绩。  相似文献   

19.
张士坤  顾美玲 《健与美》2023,(2):138-140
“双减”政策出台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要求进一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优化体育锻炼方法,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探讨弹力带训练对小学高年段学生握力、掷实心球成绩的影响。研究中抽取某小学高年段学生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实验组采用弹力带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训练方法,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40分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弹力带练习能有效改善实验对象握力、掷实心球成绩。因此在小学高年段体育课中可以加入弹力带抗阻训练,同时应制订上肢力量训练计划,确保弹力带练习动作正确、安全。  相似文献   

20.
吴俊 《拳击与格斗》2023,(11):85-87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因此,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成为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体育课程主要注重体育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身体功能的综合训练。然而,身体功能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关节灵活性、支柱力量等方面。这种训练方法注重全身的协调性和综合性,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文章主要探讨了初中生身体功能性训练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