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田野考察、文献资料、矛盾分析、逻辑推理和比较等研究方法,从人文地理视野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生机制入手,阐述了彝族传统体育的深层文化内涵,揭示出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质形成的自然环境根源和社会人文环境根源。  相似文献   

2.
云南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在彝族民间流传着种类繁多,丰姿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云南彝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史,富有奇异的民俗特征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也具有人类体育发展的普遍规律。本文通过史籍与田野的实证考察,探讨云南彝族体育与民俗文化之间的渊源关联和互动关系,以探索民俗对民族体育的形成、演进与发展中的影响作用,并探寻人类早期体育发展的历史文化形态与共同印辙。  相似文献   

3.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未来趋势——以彝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彝族作为西部少教民族个例,对彝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描述,认为彝族传统体育研究难以深入的主要症结在于人们试图用现代体育的构建框架去审视彝族传统体育的特征,而忽略其自身和彝族传统文化不可剥离的粘附特征.针对彝族传统体育在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提出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应依托民族文化背景,立足于以往对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认识和探讨,这样才能抓住机遇,促进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与传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文献检索、田野调查,对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部分彝族山寨原生态传统体育进行调查,从历史学角度研究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对构成其体育文化起源与传承的基本因素作论证和阐述。研究显示,彝族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彝族先民生活和生产劳动的需要,与民族生存所进行的军事活动、原始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受到居住环境的制约,具有独特的山地文化性质和民族异质性。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竞技、娱乐特征,较高的健身和思想教育价值,体现了早期人类文明与现代体育思想的共融,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彝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历史过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彝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旨在对彝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征进行论述 ,以为今后自己或他人继续从事同类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彝族传统运动养生项目进行了挖掘与整理研究,发现彝族传统运动养生项目对强身健体与传承彝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彝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养生作用,本文提出系统挖掘彝族传统体育运动养生项目,将其纳入学校体育学的范畴;利用节日庆典等民俗作为载体发展传统体育运动养生。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进行研究。阐述教育、体育现代化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认为:当今人们对校园体育文化内涵认识不足,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是传统校园体育文化不断扬弃的过程。从校园体育的意识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方面,对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进行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8.
滇是彝族的主要聚集地,彝族民间武术曾经在这个地方广为流传,并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传统体育“大刀舞”是旧时彝族民间武术的一个缩影,也是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彝族传统体育“大刀舞”集宗教、民俗、生产、娱乐于一体,是了解和认识彝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等方法,从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角度出发,对“大刀舞”的特殊外在表现形式、独特的遗留形式进行系统分析,阐释彝族传统体育“大刀舞”的开展情况,探讨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多元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彝族“摔跤”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站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下对彝族摔跤这一彝族传统文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动态文化符号进行阐释。认为:在物质文化层面折射出彝族人民对生态环境自然的适应亲和及对体育需求的诉求;在社群文化层面演绎出彝族人民对参与者的包容尊重和观赏者对参与者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认同;在精神文化层面梳理出彝族人民对自我价值观的肯定和民族精神文化精髓的共享。进一步促进彝族摔跤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充分提炼彝族摔跤具有促进彝族个体儒化的功能;充分浓缩彝族摔跤具有促进彝族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充分培育彝族摔跤具有促进彝族个体涵化的功能;发挥彝族摔跤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并让其均衡发展,以提高彝族人民生活质量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10.
李延超  饶远 《体育科学》2006,26(11):41-48
同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傣族与彝族,在相距并不遥远的地理空间内,两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从物质层面、行为制度层面到观念层面都体现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彝族为山地民族,火崇拜是其文化的核心观念因子,体育也被赋予浓厚的火文化特征:尚力、血祭、崇火;而傣族为河谷、坝区民族,其体育文化特征中又彰显水文化的民族情性:柔美、传情、崇水。如此,两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便具有了典型的比较科学理论中提出的“可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仫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历史演变、文化内涵、传承变迁及社会价值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探讨仫佬族传统体育人文思想和仫佬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实证考察法从文化层面、地域分布上对重庆市少数民族主要群居区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分布特征、历史形成与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并从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角度阐述其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进一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拉动重庆市旅游产业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发该市不同地域特色体育文化资源,以便更好地推动重庆市体育与旅游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展现凉山彝族文化积聚体的火把节,是一项重要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在我国经济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火把节的重要性.除了宗教祭祀活动之外,开展传统体育活动也是凉山州彝族火把节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彝族火把节的起源、凉山州彝族火把节中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内容及其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拟期进一步弘扬与发展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校作为一块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阐释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着重分析了当前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特点,并且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开展的未来趋势进行了理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考察现存彝民族传统体育标识。从文化符号学和身体社会学双向契合的视域来阐释这三类项目文化符号意涵,研究认为:现存三类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生产力功能,凝聚功能,生命力功能。身体社会学视域对传统体育文化符号阐释,对人类学视域下"格尔茨经典理论"检验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涂传飞  杨华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2):13-13,15
采用文献综述法。从民族性和时代性、统一性和连续性、兼容性和开放性、非宗教性和泛道德性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进行阐述。旨在更好地发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内涵与精华。  相似文献   

17.
查阅有关彝族传统体育文献资料。对彝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及描述的基础上,提出彝族传统体育研究展望及研究思路。彝族传统体育研究应由琐碎变为系统;应由局部变为整体;应注重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及研究内容的交融性。。  相似文献   

18.
范菲  王燕梅 《精武》2013,(21):3-3,5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云南彝族作为彝族众多分支中的重要一支,也蕴含着灿烂的文化,其中流传于云南彝族民间的种类繁多、多姿多彩的传统体育活动更是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多元文化圈对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西南地区独特的生态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类型、宗教文化、民俗节庆等对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研究西南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特征,对于深层次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及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价值考察与开发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及分析等方法,对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价值体系进行归纳分析。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具有种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分布的地域性、文化的同质性、民俗性和娱乐性等特征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保留其基本的价值内涵,回归以人为本的宗旨,回归为民造福的本源。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资源的优先性,注重适应性、层次性。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