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詹捷慧 《今日教育》2007,(2S):21-22
近几年.一种新的教育行动研究方式——“教育叙事”逐渐走进教师的视野.并在教师中呈流行之势.俨然已成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深入认识这一研究方法有利于在研究中推动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如果撇开教育叙事研究这个概念来言说教育故事,那么当然可以把它理解为:有关教育方面的故事,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故事,即广义的教育故事。教师经常写一些这样的教育故事,无疑是很有益处的。现在,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中小学校愈加受到关注,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被视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的行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的教育研究存在着片面追求“一般知识”和“普遍规律”、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等问题。行动研究的引入将有利于我国教育研究的发展与繁荣。行动研究在研究主体、研究过程和研究目的上与以往的教育研究不同,它使教师成为研究,使教育研究成为一种教育理论工作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平等对话和共同促进的过程,一种改善教师教育行为和提高教育实践活动质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教学叙事研究走进了教师的生活。这种源于学研究的叙事方法,引导教师以研究的心态,置身于真实的教育情境中,通过结合教育理论叙述教育事件来改进、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以其“平民化”的特点,深受教师青睐。但随着这一研究方法的推广和广泛实践,在运用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一是叙事与学习脱节。许多教师沉迷于将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叙写下来,但是却忽视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因此很难将自己的生活加以理论上的提升,写出自己的创见。二是叙事与研究脱节。许多教师研究随意化,只肯信手拈来教育生活中发生的某个现象或某一细节写出叙事,不能对教育实践中发生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完整的思考与研究。三是叙事与交流脱节。许多教师由于水平所限,写出的叙事没有发表的机会,内心渴望交流但却缺少交流的平台,极大地损伤了研究热情。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研究形成了两大研究重心,一是教育政策研究,二是教师教育研究。在我国,进入21世纪后教师教育政策研究也日益成为令人注目的焦点。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教师教育政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并在比较的基础上,就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如果撇开教育叙事研究这个概念来言说教育故事,那么当然可以把它理解为:有关教育方面的故事,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故事,即广义的教育故事,教师经常写一些这样的教育故事,无疑是很有益处的。现在,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中小学校愈加受到关注,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被视为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有关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系统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中小学教师必须进行教育研究,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的实际任务”,教师所作的研究是“选择方法,把理论原理变成人的活生生的思想和感情”,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而且在于教育研究能改变教师对自己劳动的态度,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促进教师更快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教育行动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的观念已广为流传,教育行动研究是培养科研型教师或教师在职培训的群众性研究范式。本文根据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方法,着重阿述一个有意义合理的行动研究计划的几个主要环节,以期为教育行动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1 申报课题的缘由 长期以来,我们不能否认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的无形的屏障.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专利,只有教育理论工作者才能做教育研究,也只有他们做的研究才称得上是教育研究.这样一来,一线教师退避三舍,教育理论工作者掌握着教育理论的话语权;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生活的实践者和情境的体验者,只能停留于教育实践的操作层面,无缘涉足教育理论研究的圣地.庆幸的是,近来一种新的教育行动研究方式——“教学叙事”逐渐走进中小学.它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架起了一座桥梁.恰好我在浙师大攻读教育硕士学位,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接触了不少新的教育理论,其中就有关于叙事研究的,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10.
一、行动研究简介   行动研究是一种最初应用于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可以采用此研究方法.20世纪50年代,经前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考瑞(S.Cony)等人的倡导,行动研究进入了美国教育研究领域,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家长以及社区支持教育的人都参与到了对学校教育的研究之中。对于什么是行动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称行动研究是“教师的研究”或“实践者的探索”;Geoffrey E.Mills在《行动研究》一书中称行动研究是“一直由教师进行的系统性的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1.
刘润爱 《中学教育》2006,(11):25-27
最近几年,一种新的教育行动研究方式——“教育叙事”逐渐走进中小学学校,并在教师中间呈现流行之势。我们珠海路小学在依托校本教研,进行教育课题实验研究的同时,重视“教育叙事”研究,使教师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在研究的状态中工作,反思教育实践行为,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了教师专业化素质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协调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教育情境中,为了学校整体发展,依靠学校全体教师,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融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教育行动研究,称为校本研究。其特征突出表现为,以校为本,主体是全体教师,基础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方法是教育实践研究、反思性教学实践,目标是教师、学生和学校的整体发展。其内容几乎涉及学校的所有领域,又以课程与教学研究为主。  相似文献   

13.
教育行动研究作为一种解决现实课堂教学问题的实践方法和特殊的教师教育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它倡导教师即研究者通过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教育行动研究可以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在职教师重建知识体系,促使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化,是在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凯 《天津教育》2007,(3):24-24
1.排他性心态。 一些研究教育叙事者把教师叙事与以往的教育实验、经验总结对立起来,为了体现教师叙事研究的优越性,批评“教育实验”研究名不副实,“经验总结”研究大而化之。他们认为叙事研究最适合教师,理由是“教师身处教育现场”、“叙事研究不必进行特殊的专门训练”。提倡教师叙事,不能盲目排斥其他研究方法,不能以贬低教育实验为前提。排他性心态必定会人为地过度放大叙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师职业叙事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育叙事研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研究独立于叙事情景之外,以教师及其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其提供的叙事本进行分析和阐释;一种是教师自己当叙述、记述和研究,也即教师的职业叙事。教师的职业叙事是教育研究实现叙事学转向的根本标志和体现,也是宏观的教育叙事研究得以展开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叙写的故事,有着自身的特点,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被中小学教师了解和运用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然而这种研究方法一经宣传和推介,就引起了越来越多中小学教师的共鸣,得到了他们积极、热烈的响应。现在一些学校把教育叙事作为教师培训、校本教研的经常而重要的方式,不少教育期刊也设有教育叙事方面的栏目。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倾听同行的教育故事,正在成为教师日常教育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教育叙事中认识、理解教育,增强教育的经验和智慧,从而获得自身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几位课程学提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他们倡导将学研究中的叙事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从此,学批评中的叙事学理论进入了教育研究领域,并诞生了教育叙事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几年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内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广大的中小学校教师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本文从“保为教育叙事研究”等五方面的对这一概念做全面的阐述和反思,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这一新兴研究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教育研究时,过分偏重原理的教育研究,会显得空泛;过分依赖教学经验的教育研究,常会导致盲目。教育案例研究,一头挑着教育实践,一头挑着教育理论,恰是教育研究中由理论走向实际,以及由实际走向理论的桥梁,不失为最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方式。然而,一线教师在实施教育案例研究中的过程中,对教育案例的撰写总感到有些不得要领。本文将谈谈教育案例撰写的一些粗浅感受。  相似文献   

20.
作为校本研究的有效载体,作为教师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桥梁,这些年,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教育界开展得可谓是如火如荼。不但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爱上教育随笔写作的教师,还出现了师范院校著名教授领衔的教育叙事研究博客群。一时间,许多教育报刊纷纷变脸,开辟专栏,“变大而无当的宏观研究为细致入微的教育叙事”,甚至,专门刊登教师教育叙事的杂志也应运而生了,一批批优秀教师从教育叙事研究中脱颖而出,真是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