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认读,发展语言及思维研究”是教育部“科学教育-开发儿童少年潜能研究”的一个子课题。开题以来,不少小学、幼儿园积极申报课题,并在课题组专家指导下,制定方案,组织实验,深入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交流经验,进一步研究课题思路,总课题组于2000年12月5日在南京召开“科学认读”课题研究座谈会。  相似文献   

2.
当小学生进入小学一年级,拿到教科书的时候,一定都难以抑制阅读的欲望,而要学会阅读首先要学会对汉字(词)的认读。“科学认读”的开展与实施,恰好为笔者在识字教学中提供了一个崭新思维空间,也给学生们开辟了一方学习的乐土。  相似文献   

3.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对一级认读要求是:“能看图识字;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的词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小学阶段英语的“读”主要是指学生对英语的认读、拼读、朗读和阅读能力。认读是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年采我国开展了“科学认读,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进行集体的识字活动以外,还应结合其他途径开展阅读活动,区域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在区域活动中开展科学认读”的研究。实践证明,这是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是幼儿园集体识字活动的准备、铺垫及巩固、延续,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个别化阅读的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5.
一、时刻关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有很多含义,包括认读、朗读、默读等,不同形式的“读”有不同的功能。认读主要是指认读单词.了解词义和用法.认读能力是阅读的重要基础。小学阶段比较强调跟读和朗读的活动,但是跟读或朗读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经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而阅读理解主要靠默读。  相似文献   

6.
《现代特殊教育》2000,(10):30-32
“科学认读,开发儿童潜能”是国家教育部“科学教育开发儿童少年潜能”总课题的一个子课题。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在有关专家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确立了“通过多途径的课外认字,开发学生潜能”的课题研究。我校自98年9月开始进行此项实验。两年以来,实验班学生不仅认字量超前迅速增长,而且综合素质也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7.
看了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一节识字课,听了连云港市幸福路小学和市幼儿园等单位有关“科学认读”的介绍,令人振奋,受到鼓舞。实验很成功。就实验的整体而言,可以说这是成功的开始。成功的原因,除课题组的同志和实验学校、幼儿园的领导师生们主观努力的因素外,从客观上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符合语言字的客观规律,特别是汉字本身固有的科学性、优越性;二是符合儿童特殊的认知规律,特别是儿童学字的特殊规律;三是符合促使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就“科学认读”实验,从理论上,我想谈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识字教学为研究对象的识字教学法,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世纪,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对汉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汉字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许多新的有利条件。“科学认读”课题实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科学认读”课题组的同志们以全新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和务实的态度进行探索。经过五年的实验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走出了一条独特而有效的现代儿童识字的创新之路。可喜的是:他们的实验课题已经被融入当前的语文课改,“识字活动”课成为凸显课改理念,综合性、实践性、实效性较强的一种新的课型。实验表明:以汉字教育创新为“支点”,必将促进语文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本刊此次重点报导该课题的实验及其成果,深信会有更多的同志关注汉字教学的改革、并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我们伟大的汉字争光添彩!  相似文献   

9.
幼儿认读汉字与小学生认读汉字有所不同,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和认知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在进行“科学认读”实验研究中,要注意区别幼儿和小学生是不同的实验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方略进行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小学生在读儿歌识字学拼音阶段,不仅要学习认识生字,还要学习拼音。这一阶段既要凸现拼音教学的任务,又要落实识字、阅读、习惯培养等各项语文教学任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群、才、是、乡”四个字;读儿歌能大致了解儿歌内容;朗读时能努力做到不加字漏字;能正确认读前鼻韵母un u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vun.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及其四声。2.准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ng的四声。3.正确书写ang、eng、ing、ong。教学流程一“、悟空”陪我入课堂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到拼音王国中去结识新朋友。  相似文献   

12.
这几天,在幸福路小学,听了有关同志的介绍,特别是听了三节课,使我比较具体地了解了什么是科学认读。这个课题有三个基本概念,主题关键词是黑板上的“主体·开放·潜能”。从这三节课来说,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10,(4):17-17
鲁开盛在2010年3月15日《每日新报》撰文:全国政协常委杨维刚在提案中透露,近年来,在很多中小学举行的语文考试中,“错别字识辨”、“汉语拼音认读”等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得分率常常不足60%。有的孩子甚至连简单的“的”、“地”、“得”和最基本的标点符号用法都不会。针对小学生“外语热”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朱世增建议,在小学期间,取消外语教育,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  相似文献   

14.
央视举办的CCTV“大红鹰”杯全国相声大赛在对演员基础知识测试中,出现了“呆板”一词,演员认读为“呆(dai)板”。对此,观众发生争执,年大者说应读“呆(ai)板”,不能读“呆(dai)板”。现就读的中小学生则说应该读“呆(dai)板”,不能读“呆(ai)板”。各持己见,  相似文献   

15.
一日请小朋友说说圆形看上去像什么。一个幼儿回答:“圆形看上去像舞厅的转灯。”还有一日,请小朋友认读中国的 “中”字,一个幼儿说:“老师,我认识,这是麻将牌红中的‘中’。” 我们暂且不去考虑他们的回答正确与否,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处于成长时期的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本刊2004年第1期重点报道了教育部部长基金课题“科学认读”课程组《现代儿童识字教育创新之路》。当时这个报告曾引起了小语界广泛的关注,编辑部也曾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教改实验、课题研究,贵在坚持。如今,六年过去了,该课题的进展如何?后效怎样?这里重点推荐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六年级(1)班的一个实验报告。该校在“科学认读”课题理念指引下,坚持不懈,辛勤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高港实小的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所以这份报告我们读起来也不免有一点乡土的气息。它们的实验不仅为当前的语文课改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新鲜经验,而且为我们的语文课改展现了一幅可望而又可及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7.
一、情景识字法,颠覆了识字顺序 科学认读其实质就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孩子在生字使用的语境中准确把握其意义,并正确记识其读音和使用方法。这种识字方法打破了一、二类字的传统教学顺序,使许多二类字成为低年级学生认读的对象。这无疑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理念的一次颠覆。  相似文献   

18.
科学认读教育强调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认字,同时通过认字促进更好地阅读。科学认读强调认读的情境化、生活化。科学认读能使中国孩子8岁前实现自主阅读,并在这过程中形成科学认读素养,并使语文教学三阶段逐步明晰。科学认读的普及与推广,必然带来语文教学的积极的变化。科学认读将从文化角度矫正人们的汉语文化情结,改变人们不良的母语心态,形成汉语认知方面的新的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一、情景识字法,颠覆了识字顺序科学认读其实质就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孩子在生字使用的语境中准确把握其意义,并正确记识其读音和使用方法。这种识字方法打破了一、二类字的传统教学顺序,使许多二类字成为低年级学生认读的对象。这无疑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理念的一次颠覆。  相似文献   

20.
管叶青 《现代语文》2006,(11):79-79,65
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是个“软肋”。公开课上,教师常常竭力回避或“浮光掠影”地处理这个环节,原因是很难出“彩”。即便在家常课中,词语教学也几乎“千课一律”——认读、理解、巩固,老三样。教学目的仅仅为了“扫清阅读障碍”,教学方法机械、单一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