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教育界对高考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关系探讨,多停留在感性层面。高考被看成是造成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和推行素质教育的"绊脚石",并因此承受着不公正对待。实际上,高考既与应试教育没有天然的"血缘",不是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也并非素质教育的"绊脚石"。这些关于高考的误解都是由社会竞争和社会矛盾所引起。  相似文献   

2.
高考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高考重视知识立意的考核与中学素质教育目标却不相符合,近年来推进旨在"引导素质教育良性发展"的高考改革。考试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促进检验素质教育发展成果载体。高考形式改革,是平衡消除素质教育改革发展与高考指挥棒的矛盾的手段。以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真正发展为目的发挥现行高考模式的积极作用,正视存在的弊端,从完善制度和人才观入手,积极探索高考改革发展规律及走向。  相似文献   

3.
高考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关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教育界对高考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关系探讨,多停留在感性层面.高考被看成是造成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和推行素质教育的"绊脚石",并因此承受着不公正对待.实际上,高考既与应试教育没有天然的"血缘",不是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也并非素质教育的"绊脚石".这些关于高考的误解都是由社会竞争和社会矛盾所引起.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和高考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但由于大家对素质教育和高考认识不足,而将素质教育与高考对立起来,甚至将高考作为素质教育前进道路上的挡路虎,进而以此来抨击现在的基础教育是"误人子弟"的教育。对此问题,笔者从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供大家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市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降低英语高考分值,同时提高语文分值,是此次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被寄予推进"素质教育"的厚望。但是,通过抑制英语的方式来重视母语,很难说是"素质教育"的体现,而改革中对分数杠杆的运用,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虽不能因此说本次改革强化了"应试教育",但也不能寄希望于它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现,需要在高考命题技术、高考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而不是仅仅对分值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高考改革的有效进展,离不开"高考职能"在理论上的明晰与实践中的体现。高考的职能是为高校选择合适的生源,"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则不是高考的职能所在。  相似文献   

7.
<正>聚焦: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一体四层四翼"新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和高考复习的指南针,它涵盖了考查目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一体"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明确了考查的目的。"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内容中的提炼,明确了考查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启动,高考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联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选择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本体上来讲,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并成为一个必要环节,是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有之意。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可为"的。同时,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也有"难为"窘境。针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可为"和"难为"二维张力中应有所"立场"。这体现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我国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旗帜必须鲜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必然会经历理论和实践上的"冲突",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面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积极反省,自我调适,不断走向"理性化";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将是一个复杂、逐步融合,且"前途光明"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刘全刚  叶云 《文教资料》2007,(25):124-125
本文从高考"大纲"规定指出高考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让语文教学折射七色之光。  相似文献   

10.
苗新坤 《文教资料》2007,(25):129-131
只有"厚积",才能有"薄发"。厚积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本源,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就此论述了在现有高考指挥棒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考与招生制度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制约、促进、导向作用。一定程度上,"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成了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制度性障碍,因此,必须改革不合理的高考制度。高考改革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客观分析这种作用有现实意义,即不能把素质教育的推动寄托在高考制度改革一个方面;高考改革引出的是学校评价问题,改革现实的学校评价制度则是推动素质教育实施的一项根本性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2.
对于“南京高考之痛”的诸多议论在社会上或许会逐渐平息,但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说,对这一事件的反思却不能停止。否则,南京高考之痛就真是痛了白痛。在这一事件的讨论中,很多人都自然而然地把焦点放在了高考升学与素质教育的冲突上。认为这次南京高考之痛是素质教育惹的祸,吃了没有单独命题的亏。习惯性地把责任归咎于高考,义正词严地对高考大加讨伐,甚至提出了消灭高考的主张。南京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吴非就认为“中国能不能在本世纪消灭高考,关系到中国能不能在21世纪成为发达国家的大问题”。我对南京的教育了解得不多,更不敢妄下断言,…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过渡完成,她又踏上推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漫漫征程.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也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各地教科研的新成果,尤其是大家对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不同理解,反过来也影响着高考试题,下面是从200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中整理出来的较为新颖的试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生活力的造就"的教育评价标准与当今素质教育提出的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方向均是与时俱进的,且两者一脉相承。提升儿童的"学习力"是当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它既与"生活力的造就"一脉相承,又与素质教育相融合。  相似文献   

15.
6 高考命题改革:以应用题为突破口。实施素质教育,必然涉及高考和中考命题改革.1992年高级研讨班指出:“实施数学素质教育,改革现行的数学考试命题,防止数学考八股,应是当务之急……在升学考试中适当地逐步出一些‘问题’作为考题,使问题进入数学教学的阵地.”主张通过在命题中增加应用题或更一般的问题解决含义下的“问题”,作为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16.
科举教育与科举考试尽管已经被废除了100多年,但在现代教育中依然弥漫着"科举幽灵"。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力图通过深化招考制度改革来撼动"应试高考"的阵地,提高"素质高考"含量,抑制"应试教育"的猖獗,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考察我国高考改革历史延续及欧美主要国家招考制度并进行现实反思,可以发现高考改革的基本途径。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观,合理利用"科举幽灵",推进社会化招考制度改革,赋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并借鉴欧美招考经验推行高考报名与高中学校相分离,采行宽进严出的高校招生办法,坚持多元化录取招考机制,实施"素质高考",乃是破解素质教育实施难题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张海英 《文教资料》2007,(25):115-117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但面对高考的现实,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此从两个方面作了论述:"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语文阅读素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何旭 《亚太教育》2019,(2):74-74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根基,要践行素质教育,落实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应彰显"四三"教学主张,积极构建数学高效新课堂。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历,阐述了"四三"教学主张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以来,众多专家学者们对近年来高考英语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形式以及命题内容进行了评议和分析。普遍认为高考英语试题向考查能力方面进行了倾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随之引出的新话题是:高考试题内容的改革—突出对语言能力的考查,将对今后的中学英语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将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突出素质教育、强调能力培养起到促进与推动的作用。一、应试教育的弊端必须克服我们主张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是因为应试教育只能造就高分低能的劣质人材。如每年高校录取的新  相似文献   

20.
鞠九兵 《文教资料》2007,(25):117-120
本文从当前的高考改革入手,着重分析了高考指挥棒对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影响,鲜明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的素质化"不仅是高考命题素质化倾向的使然,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学科教学的使命。对语文课堂教学及高考语文复习提出了建设性的举措,有很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