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捍卫并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全面的,列宁在其著名的著作《辩证法的要素》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在其短文《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发挥和论证。它科学地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说明了对立统一规律同其他规律和范畴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对构成唯物主义辩证法内容的一切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所作的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一九○八年所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对于恩格斯逝世后的自然科学成就作了哲学概括,从理论上粉碎了马赫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攻,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列宁在1895——1916年所写的《哲学笔记》一书,广泛地研究了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研究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写了许多评论和批语。这些评论和批语少量的写于  相似文献   

3.
由中青年经济学者李子猷、刘永佶、王毅武、宋宁合作撰写的《列宁的经济学说》一书,即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我国第一本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列宁经济思想的专著,颇值得一读。全书除导言外,分三篇二十章。在第一篇,作者专设一章以全面、系统地考察列宁的人口思想及其历史发展。这是我国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中较为详细、具体而深入的阐释和论述。在第二篇中,作者对列宁有关“垄断”的概念作了认真的研究,并且比较深入地阐明了一种新的看法:“垄断”是建立在独占生产资料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第三篇中,作者全面、系统地考察了列宁有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得出了若干新的结论,如:把列宁提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是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理论源头。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逻辑和历史使命,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无产阶级事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根本的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经历了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权威”,到列宁时代的“领导权”,再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的演化和发展。当前,坚持“两个确立”和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首要任务,是对《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既是一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辩证法著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不仅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内在矛盾,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必然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客观规律,而且通过对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辩证分析,完整地研究和表述了客观的辩证法以及作为客观辩证法的反映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思维规律和方法,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论的科学体系。正如列宁所说的:“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  相似文献   

6.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卓越地体现了认识论、辩证法和逻辑学的一致,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学习这本书,不仅要学习它的基本原理,还要学习它的科学方法,只有掌握了它的方法,才能更深刻地领会它的原理。关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方法论问题,列宁在最后“结论”中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线索。“结论”中的“四个观点”,实际上也是讲四种方法。这里首先谈谈比较的方法。列宁指出:评价经验批判主义,“首先必须把这种哲学的理论基础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加以比较。”(《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359页。以下简称《唯批》,引文只注页码。)《唯批》的前三章作了这种比较。第一章比较了它们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  相似文献   

7.
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最突出特征即是“心灵辩证法”。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男女主人公卡列宁和安娜的心理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心灵辩证法”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与《哲学笔记》两部著作结合起来,从认识的唯物主义前提与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相统一的角度,论述了认识的前提与直观反映论、认识的主体性与能动反映论等问题,肯定了列宁的反映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相似文献   

9.
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人学空场.他试图建构“人学辩证法”,而他的人学辩证法是以个体实践作为历史的原动.其对个体主体地位的不同认识,乃是人学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主要区别,但在“实践-惰性”逻辑影响下,异化就构成了人的宿命.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青年卢卡奇以“总体性辩证法”恢复了被歪曲的马克思主义“正统”,阐述了历史辩证法,开启了“社会—自然”的全新的理解模式。其中“自然”概念也被视为青年卢卡奇构造历史辩证法的关键所在,其蕴含的三重指代含义也有力地反驳了视卢卡奇“自然”概念为错误的理解。青年卢卡奇所开创的总体性辩证法对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功不可没,虽然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后来走上了“社会批判理论”的道路,但青年卢卡奇所创造的总体性辩证法思想仍不失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坚守的真理,至今仍然发挥着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学史简编》(以下简称《简编》)一书,即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由陕西师大袁博文(主编)、李子献,西北师院刘可元和青海师院王毅武等联合编著。全书除《导言》外,分为十八章,约二十六万字。《简编》从内容上说,是从政治经济学的“前史”——重商主义到列宁,也就是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发展为止。从时限来说,是从十五世纪末叶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止,约四个多世纪的时间。由于《简编》系统地介绍了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因此,它既适合部分高等院校作为试用教材,也可作为中等学校政治教师和机关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其他经济理论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2.
和平过渡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期以来在国际共运中争论不休的问题。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缺乏研究,存在许多模糊认识,近年来,学术界解放了思想,在对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进行重新探讨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和平过渡理论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力图正本清源,恢复马克思主义和平过渡思想的本来面目。其中,朱本源同志的《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吗?——马恩的暴力革命论与和平过渡论初探》和《列宁的暴力革命论与和平过渡论初探》二文(见《陕西师大学报》1981年第二期和1982年第一期,以下简称“朱文”)比较全面系统地探讨了这个问题。文中一些观点我们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近代辩证法思想是在利用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成果,吸收了古今中外各民族的辩证法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代表人物有裕谦、尹湛纳希、罗卜藏全丹等人.倭仁坚持“从来如此”的形而上学不变论,裕谦批判了上述不变论,论述了“物极必反”的辩证法,尹湛纳希批判黄教的“以空为本”的神创论,论述了在与空的辩证法,罗卜藏全丹批判了黄教的“虚空不实”的唯心论和“从来如此”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具有系统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虽然理论系统不够严密,内容肤浅,但对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对指导反帝反封建反黄教的斗争起过巨大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蒙古民族中的传播提供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4.
谈《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化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矛盾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时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它在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辩证法的精髓核心以及对立统一的通俗化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达的《现代社会学》因其系统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所作的最系统、最全面的阐释。书中,李达首先综合介绍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不同见解,指出了唯物史观与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存在密切联系且相互影响,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和解释唯物史观的方法和方向,进而严格的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既坚持唯物论,反对唯意志论,又坚持辩证法反对机械论。再次,对社会的起源、发展、变革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当时国际环境和革命实践的思考,把帝国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置于唯物史观视角中进行阐释,深刻地体现了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16.
《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共八十一章五千余字皆用韵文写成,是一部很好的哲理诗。《老子》也叫道德经,前三十七篇讲“道”,称“道”篇,后四十四篇讲“德”,称“德”篇。据《史记》记载,老子是春秋末期人,依据年代推测,《老子》一书就当为他本人所著。这部书是研究老子思想的重要史料,它记载了老子的基本思想。整部《老子》,就其体系来说,完全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但在这一体系中,却包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末期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纷纭变化的产物。研究《老子》一书,可以发现大量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自然现象中的许多矛盾概念,诸如,美丑、长短、高下、前后、有无、难易、损益、刚柔、强弱、祸福、荣辱、智愚、巧拙、大小、胜败、攻守、进退、静躁、轻重等等。《老子》正是通过对这些矛盾的论述,展现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它的主要内容,集中表现在对矛盾双方相反相成和相互转化的认识中,这是《老子》哲学的合理内核,对于中国古代两点论的发展,是一大贡献。这些合理内核被历代进步的思想家用来作为宣扬进步思想,反击形而上学的有力武器。对《老子》的注释、发挥,在后来的学派纷争中形成了两大体系。韩非、王充、王夫之  相似文献   

17.
最近,结合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重读了《周恩来选集》上卷,又一次被它那精湛而极其深刻、丰富而无比生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吸引住了。《选集》上卷的60篇雄文,虽然没有专篇论述辩证法,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却贯穿了全书,洋溢于每一个篇章。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毛泽东辩证法思想,解决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复杂问题和总结革命斗争胜利经验的光辉文献,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丰富和发挥,不愧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们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8.
列宁“遗嘱”的提法,最早是在1924年1月26日斯大林做的《悼列宁》的演说中出现的。斯大林曾六次宣誓要执行列宁的“遗嘱”。他用自己的话不加引号地提出要保护共产党员的称号、保护党的统一、保护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工农联盟、巩固和扩大共和国联盟、忠实于共产国际的原则等六项内容。1924年,美国记者伊斯特曼在莫斯科访问后出版了一本《列宁死后》的书,其中收集了有关所谓“列宁遗嘱”的资料。1925年7月,托洛茨基在俄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杂志上发表了《关于伊斯特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是辩证思想的大师,他和他的思想本身都应该受到辩证的对待。在“恶”这个具体的道德问题上,黑格尔用辩证思维的方式探讨“恶”的含义和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恶”的历史发展的杠杆作用的辩证法思想正是在批判吸收了黑格尔的思想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也正因如此,恩格斯在《终结》中指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现代系统论以其特有的哲学潜能和整体性、模型化、最优化原则及崭新的“系统和要素”范畴,引起了人们对整体与部分辩证法的重视,使研究这对传统哲学范畴的出发点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使其具有“非加和性”、“非机械性”、“非活力性”和辩证的决定论性能,从而深化了整体与部分的内容,丰富了研究其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提高了它在唯物辩证法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