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社出版的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79页[实验6-5],铜片与稀HNO3反应的演示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作了如下改进。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改进方案a.用滴定管夹固定两只具支试管在滴定台上,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b.铜片换成螺旋状铜丝,将铜丝拴在注射器的活塞上端,做成提拉装置,注射器固定在橡皮塞上。c.在其中一只具支试管内加入少量CaCO3,迅速塞上橡皮塞,让产生的CO2将具支试管内的空气排尽。d.压下注射器的活塞,铜丝与稀HNO3接触,反应开始(如反应太慢可用酒精灯稍微加热)。e.将产生…  相似文献   

2.
浓硫酸和铜反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在人教版(旧)教科书中采用的是铜片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新课程化学教科书中为了更好地控制反应进程,把铜片改成铜丝,尽管已经做了改进,但仍存在以下不足:①在橡皮塞上挖小槽,来回抽动铜丝的时候容易使二氧化硫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②当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的时候不能看到蓝色溶液,通常是加水才显示蓝  相似文献   

3.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中化学第一册中“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用可移动的铜丝代替铜片,并对硫酸的浓度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当硫酸的浓度为80%时,实验现象鲜明,反应时问短,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1 二氧化硫漂白品红溶液1 1 实验装置1 2 改进方案1 2 1 课前在实验室制备一瓶二氧化硫的饱和水溶液。1 2 2 演示时用 5ml一次性注射针筒吸取二氧化硫的饱和溶液后并注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 ,使其红色刚好褪去。1 2 3 在试管口套紧一个气球 ,给试管加热 ,然后冷却 ,观察溶液发生变化。2 浓硫酸与铜反应2 1 实验装置2 2 改进方案2 2 1 将铜片改为螺旋状铜丝 ,铜丝在玻管内上下抽动 ,玻璃管上端套上乳胶头。2 2 2 取浓度为 84 % - 90 %的硫酸 5ml与铜加热 ,反应所需时间会较短 ,具支试管内溶液呈明显蓝色。2 2 3…  相似文献   

5.
普通中学化学教材(必修)[实验6—5]是浓硫酸与铜的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发现有如下不足之处:(1)实验中有黑色不溶物出现,干扰观察反应成生的蓝色的CuSO4溶液,影响演示实验效果;(2)由于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原实验设计中SO2容易从试管口泄漏,这样不利于环境保护;(3)由于铜片在浓H2SO4溶液中,高温使反应继续进行,消耗未反应完的铜片,不利用药品节约。  相似文献   

6.
拜读了刊物《实验教学与仪器》中2006年第1期戴明老师的《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和2009年第11期姚斌老师的《铜和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后,笔者在感叹其设计新颖的同时,又感觉其中略有瑕疵。如戴明老师的实验中,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硫气体无法全部排出而最终导致污染;铜丝质软,如果在橡胶塞上直接插入不方便,并且上下抽动铜丝时会使橡胶塞与铜丝的接触处漏气。在姚斌老师的实验中,  相似文献   

7.
普通中学化学教材(必修)[实验6-5]是浓硫酸与铜的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发现有如下不足之处:(1)实验中有黑色不溶物出现,干扰观察反应成生的蓝色的CuSO4溶液,影响演示实验效果;(2) 由于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原实验设计中SO2容易从试管口泄漏,这样不利于环境保护;(3)由于铜片在浓H2SO4溶液中,高温使反应继续进行,消耗未反应完的铜片,不利用药品节约.  相似文献   

8.
高一化学 (必修 )教材中白磷和红磷着火点的比较演示实验 ,反应现象虽然明显 ,但实验中产生了大量的白色烟雾 ,污染了环境 ,危害了师生健康。为此 ,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1 实验装置1.装满空气的气球 2 .弹簧夹 3.白磷 4.铜片5 .红磷 6 .饱蘸稀氢氧化钠或蒸馏水的脱脂棉2 操作及现象(1 )将一块薄而较宽的铜片 (可用一段粗铜丝打制而成 )弯成“弓”字形状 ,上端用细铁钉将其固定在与具支试管相匹配的单孔橡皮塞上 ,孔中插入玻璃短导管 ,铜片中间放少量白磷 ,下端放少量红磷 ,将其伸入具支试管中 ,并塞紧橡皮塞。(2 )取一支双球干燥管 ,…  相似文献   

9.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但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存在以下缺点:(1)S02易溶于水,在停止加热时,很有可能产生倒吸现象,致使反应的试管炸裂,而且反应物为浓硫酸,泄露会对师生产生威胁,具有安全隐患。(2)用铜片和浓硫酸反应,加热时反应进程较难控制。(3)实验装置过于复杂,不利于操作。(4)拆卸装置时仍会有部分S02泄露,不能实现实验的绿色化。所以我们通过多次的实验与探究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的绿色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1问题提出浓硫酸与铜反应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验证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一个经典实验。此实验在人教版新旧教材中有着不同的呈现。1.1人教版旧教材人教版旧教材中有关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如图1所示,该实验设计主要是将下端卷成螺丝状的铜丝插入到胶塞侧面,通过上下拉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终止。  相似文献   

11.
在做浓硫酸与铜反应演示实验时,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即在实验过程中看不到溶液变蓝色,试管底部出现黑色和灰白色沉淀,无法向学生解释,形成比较尴尬的场面,只能草草结束。为了弄清实验事实,笔者进行了探究实验。一、实验步骤1.将铜片加入到浓硫酸中,加热。现象:一是铜片表面迅速变黑,溶液出现浅蓝色,  相似文献   

12.
<正>一、前言在实施人教版新教材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中的“浓硫酸与铜丝反应”和“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教学时,若按教材直接加热浓硫酸与铜丝反应制二氧化硫开展实验发现反应慢、实验演示所需要的时间较长(约4 min以上),二氧化硫产量低、反应过程中很容易生成较多的黑色沉淀,对观察和判断硫酸铜的生成造成很大的干扰。若依教材提示,实验结束,要待装置冷却后,再将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含有剩余的浓硫酸)慢慢倒入装有少量水的试管中,才能观察到溶液呈浅蓝色。这样的实验操作烦琐,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实验演示效果也不佳。同时,  相似文献   

13.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较重要的一个演示实验,能否做好实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浓硫酸的氧化性的理解和把握。其反应原理如下:2H2SO4(浓)+Cu=CuSO4+2H2O+SO2↑然而不论是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或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不足:1.利用铜丝伸缩进退虽能取得控制反应进程的效果,但铜丝从胶塞侧面挖出的凹槽进入试管,一面与胶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化学(乙种本)第五十六页[实验3—5]和[甲种本]第六十四页[实验3-6]中,都需要在试管中放入一块铜片,注入少量浓硫酸,给试管加热,使其反应,观察有关变化,以证明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它具有强氧化性。若在上述实验操作中,用一段长约20厘米的细铜丝,揉成疏松的小球代替铜片,则  相似文献   

15.
一、实验操作把一条较长的光洁铜片或粗铜丝,插入盛有2ml左右的市售浓硫酸的试管中,使铜片部分浸入酸中,部分露置于酸外,加热,并用单孔胶塞将生成的气体导出,通入品红溶液中。二、指导学生观察以下现象:1.铜与浓硫酸在常温下不发生反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 (必修 )第一册15 0面实验 6 5如图 1所示。用这两种装置演示铜片分别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 ,有以下不足之处 :1.反应中生成的NO2 ,NO等有毒气体完全逸散在空气中造成对人体危害 ,对环境污染 ;2 .不利于控制反应 ,只能是在反应物之一(铜片或硝酸 )消耗完全后 ,反应才自行停止。图 1 敞开体系的实验装置为克服以上不足 ,可把原来的两个独立反应体系合并为如图 2所示的封闭体系。图 2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一、实验用品仪器 :Y形管 ,广口瓶 ,烧杯 ,镊子 ,玻璃导管 (长约 2 0cm ) 4根 ,橡皮管 (长约 15cm) 2根 ,…  相似文献   

17.
实验与制作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是中师化学教材中用以说明浓、稀硝酸强氧化性的经典实验。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无污染,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1.实验装置(如图)。 2.实验步骤及现象: (1)铜与稀硝酸反应 ①在大试管中加1/3药匙碳酸钙粉末,然后慢慢加入10mL左右的稀硝酸,同时盖上插有玻璃管,玻璃管内插有铜丝的胶塞,但这时铜丝不和稀硝酸接触,试管内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用来除去大试管内的 空气,待大试管内无气泡生成时,抽动铜丝与  相似文献   

18.
题目 某校科技小组对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进行探究与改进 .实验依据 教材演示实验 .理论依据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浓硫酸中S显 6价 ,在反应中可能降至 4、0、-2价 ;Cu可从 0价升至 1、 2价 .查阅文献 ①Cu2 O是碱性氧化物 ,呈红色 ;②CuS、Cu2 S是黑色不溶于稀硫酸的固体 ;③Cu 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 ,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 和Cu ;④Cu与浓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⑤金属硫化物高温灼烧生成金属氧化物和SO2 .⑥ 96%浓硫酸加入CuSO4·5H2 O ,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实验设计 可选用药品 :铜片 ,96%浓硫酸、品红溶…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的提出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课本上该实验提供的方法是,先在试管里加入一小块铜片(约0.1g)和3 ml浓硫酸,用装有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再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反应混合物加热,如图1所示.通过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褪色),验证反应生成了SO2;反应完毕且冷却后通过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入少量水中(得蓝色溶液),验证反应生成了CuSO4.  相似文献   

20.
一、实验仪器与药品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具支试管、硬质玻璃管、烧杯、导管、单孔橡胶塞。粗铜丝(长约20cm)、细铜丝(5cm)、氢氧化钠溶液、品红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火柴。二、实验装置图(图1)三、实验操作步骤:1.按图1所示安装仪器,先用一端较尖的粗铜丝穿透胶塞(粗铜丝在胶塞中能够上下活动即可),然后把伸入试管内的铜丝一端绑一束细铜丝,再在硬质玻璃管的两端各放入一片湿润的品红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图1实验装置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品红试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2.向试管中加入约5mL浓硫酸,加热(在加热浓硫酸时,细铜丝先不要伸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