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与科学》2014,(4):51-54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在申奥异域传播中的文化错位现象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指涉武术与奥运会的文化价值体系、武术申奥传播进程中的自我文化阐释以及在异域传播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研究认为:传统武术与现代奥运会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传统武术在异域传播进程中对内存在"天人合一"的文化阐释焦虑,对外存在文化形象模糊的错位;武术文化自觉失范表征为竞技武术在入奥征途中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暴力切割、大众武术传承过程中危机凸显和武术的工具理性统摄凌驾于价值理性;指出武术传播必须跳出现有的奥运逻辑刚性框架,只有认同和自觉践行传统武术价值系统武术才能得到西方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2.
以拉斯韦尔“5W”模式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和电子竞技入奥历程进行回顾和分析。研究认为:电子竞技在入奥历程中表现为数据化的传播方式,产业发展市场化的传播内容,加上现代化的传播理念,并借机搭乘互联网时代“顺风车”作为传播手段,虽有被阻,但最终还是达到了最佳传播效果。反观国家主推入奥的武术,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个人的传播行为都是最佳的传播者,内容传播上应保持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明确武术的文化符号并加强武术的传统性与竞技性,加强自身文化认同感并规范赛事产业与学校教育的发展,促使群众基数不断增大,扩大国际化传播范围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此为契机探寻武术入奥的可行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媒介形态理论为基础,对媒介形态变迁下的体育传播特征、受众诉求与文化表达进行研究,认为:媒介形态变迁的推动是社会文化和科技的进步,体育媒介形态变化也带来了受众的多元文化诉求和表达;从口语媒介到数字化媒介主导的文化时代,体育受众群体经历了自由平等传播、阶层分化再到自由平等的自媒体时代传播特征;其特征表现为纸质印刷体育媒介竞争日益激烈,重内涵、讲深度成其立足之本,受众呈现集中化和精英化倾向;电子媒介带来了体育消费的全新时代,在真实反映体育赛事具体镜像的同时也带来了消费时代的拟态狂欢;数字媒介提供了相对自由、平等的舆论平台,为体育狂欢提供了虚拟空间;印刷体育媒介的出现催生了休闲体育文化兴起,受众群体中的阶层差异和性别差异进一步凸显;电子体育媒介推动受众文化朝向视像化和普适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深了体育的商业化进程;数字体育媒介背景下受众文化转向复杂的媒介文化时代,虚拟狂欢与自由表达成为受众文化的主题,但是受众分化在所难免,是不同体育媒介形态下的受众群体的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分析武术进入奥运会的艰辛努力和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为武术"入奥"应首选武术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太极拳,应对太极拳进行现代化改造:简化规则、突出个性,突破界限、普及受众,传播普适文化、彰显奥运精神。  相似文献   

5.
从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等不同视角,提出以传播武术文化为中心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战略和对策。研究认为,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要形成"武术身份"、"武术认同"、"武术自觉"的基本共识;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要具有国家维度、城市维度、农村维度的战略高度;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要明确武术文化传播者、武术文化传播内容与武术文化传播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要增强人际传播路径、群体传播路径与组织传播路径的有效性;武术文化传播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提高国家空间凝聚力、促进国家产业创造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传承民族生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探讨社会行为为文献原点,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身体行为衍化为身体文化的过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武术的身体文化进行微观解读。研究认为:从身体意念、符号元素等两个维度,阐释武术身体行为到身体文化的过程,进而通过文化传播、文化的规范性等特点促进武术文化的发展,为武术的宣传构建重要的文化体系,演绎武术独有的自身价值魅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华武术文化的两个文化系统的背景下,通过对武术文化理念及青奥会文化理念分析,武术在青奥会中传播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为推动武术在国际性运动会中的传播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8.
《体育师友》2017,(6):63-6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以第三届青奥会街舞项目设置为起点,探究青奥文化与街舞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新视角探析街舞文化在青年奥林匹克文化的感染下对我国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的促进。推进青少年体育综合发展,引导和激励我国青少年体育向强国发展,构建良好的街舞发展环境。在2018年青奥会街舞项目首次亮相的契机下,从文化的宣传与渗透、人才的选定与培养、赛事的优化与整合等几个方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20,(6):46-54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实地考察法讨论分析峨眉武术发展困境及策略。从峨眉武术的历史起源、门派流变、技法体系进行深入梳理,阐释新时代背景下峨眉武术的在传承武术文化、传播中国哲学、繁荣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世界传播四个方面的价值;根据现阶段峨眉武术正面临的时代变迁和社会变迁下的失落、政策保障体系和宣传手段的失位、精神缺失和门派纷争导致的失传、渊源和理念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失和等生存及发展困境,研究提出了挖掘经济功能以培育和塑造峨眉武术品牌形象,挖掘健身功能在实践中传承和传播峨眉武术,创新传承手段以优化峨眉武术的生存环境,创新传播方式以重塑峨眉武术时代意义等振兴峨眉武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武术文化做为中华文明内涵因子之一,孕育着丰富完整的民族文化特质。随着武术申奥工作的逐步深入,就武术入奥后的文化缺失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与阐述。并就武术发展、传播过程中的多门派、多拳种、多技法等历史事项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力求探索一条适合武术整体文化自我伸张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传播媒介或者传播手段是在武术的国际化进程中采用何种方式将信息送达受众的行为,在视觉文化传播语境下,择取不同的媒介所达到的传播效果不同。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图像资料对比解析法,分析武术雕塑在武术传播中的独特优势,把握雕塑艺术传播的规律及特征,结合武术独特的体育属性及文化内涵,运用"雕塑"媒介探寻武术国际化传播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武术对青少年的传播具有“国之大事”意义。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近年来武术对青少年传播的效果进行分析。武术对青少年传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青少年群体中始终未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总结现阶段武术对青少年武术教学、影视传播、文学传播、舞台演艺以及自媒体传播五种传播方式,反思武术在青少年群体传播中神秘化、文化内涵诠释不足、宣传方式单调、课程内容设置不足和新媒体传播缺乏规范的问题;提出还原武术本真、强调武术文化内涵教育、完善武术课程内容、结合发展武术周边与完善武术自媒体传播途径措施,期望为提高武术对青少年的传播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中国武术在走向奥运的过程中仍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文章试从奥运会项目设置产生的影响以及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趋同,自身发展及武术规则和裁判方面存在的问题,来分析武术入奥所面临的困难,并能给制订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武术界因竞技武术"入奥"失利而有了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不能相融的观点。客观地讲,东西方文化只是侧重点不同,并非完全不同,两者有对立的一面,同时也有统一的一面。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统一之处将在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是在西方竞技体育理论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武术的一个新分支,无论从表层的技术角度,还是从深层的文化角度,竞技武术从很多方面都折射着西方体育文化的光芒。未来的东西方文化将在对立中求统一,在对抗中求和谐,文化融合将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在很多方面是对立的,但这不能否认其统一的一面,竞技武术将架起东西方体育文化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国家形象视角下的武术国际化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承担起消解西方媒体制造的"中国威胁论"、塑造"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的时代使命,首先回顾了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历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特别是西方媒体对武术文化的歪曲,提出重新定位武术的国际化推广战略,打造凸显注重和谐的防卫型文化特色的武术发展新方向;最后从为培育适合武术国际化推广战略的专业人才改革武术专业课程,为武术的国际化推广提供一定的平台,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传武术的精神文化思想三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举措.  相似文献   

16.
功夫网络游戏与武术文化为双向互赢模式,一方面,底蕴深厚的武术文化是功夫网游创作与升级的内驱力,另一方面,功夫网游是武术文化得以表达和传播的有效平台。玩家通过功夫网游这一文化传递的"信使"可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人们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武术思维。基于科技造成武术文化流失的大背景,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功夫网络游戏对于武术文化的表达与传播功能做了分析,结果认为功夫网游对于武术文化的表达、传播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其表达主要通过古代器物、服饰、建筑等武术元素以及亦幻亦真游戏情境的设置;其主要传播功能包括传播武技、传承武术精神、传播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体育强国建设中起到的助推作用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探析。研究认为,武术应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的难得发展机遇,以内容的多样性为武术文化发展的基础,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武术文化发展的宗旨,发挥武术"点到为止"的文化品格;建立新时代武术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通过全民武术普及,深度贯彻"全民健康"的价值追求;通过武术文化身体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名人效应”与现代中国武术传播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现代中国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要打破传统的传播理念,主要从文化的角度传播中国武术;武术与名人产生的名人效应相结合,既能满足喜爱武术群体的自身需要,又能对传播中国武术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武术入奥失利引发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俊奇 《体育学刊》2007,14(2):63-65
武术入奥失利引发了众多思考。从体育的一般表现形式、科学的角度看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才是武术入奥失利的根本原因。武术发展要克服文化自卑,加强民族文化自信,选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武术入奥并非武术发展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勇  卫京伟 《体育学刊》2006,13(4):66-68
中国武术和奥林匹克运动无论是从起源或发展轨迹、民族性格和哲学思维,或是从具体操作看,都是两个难以相容的主体,北京申奥成功与武术入奥、武术发展并不能画上等号,为求进入奥运会而削足适履的武术项目不利于中国武术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