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逆反心理治疗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印 《班主任》2004,(2):29-29
逆反心理是指当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时,或对学生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学生所产生的一种反向情绪或反控制心理.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班主任应在了解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基础上,使用切实可行的方法,防止或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现总结如下十种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吴玉琳  唐金红 《考试周刊》2009,(19):159-159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校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也是教育者按一定目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时,或对学生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学生产生的一种反向情绪或反控制心理。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既有负面效应。又有积极因素。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对其逆反心理进行辩证思考.对逆反心理作一分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3.
周胜华 《湖南教育》2004,(19):47-47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人们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采取一种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相似文献   

4.
谈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姜牧人逆反心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当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偏向。从其作用看,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当前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学生最常表现出的不良心理就是消极逆反心理。消极逆反心理的存...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群众的逆反心理,它是一种以非理性为核心的消极心理状态,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极大地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实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既要防止思想政治教育中群众产生逆反心理,又要正确处理所处的逆反现实境遇。文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群众产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并探讨防止群众产生逆反心理的应有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今学生难教”,这是不少教师的共同感受。这“难教”两字不仅指教师难以教学生学好知识,更主要的还指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难做,其潜台词是“当今学生不听话,不服教”。学生不听话不服教的根本思想原因是对教师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于某事物或行为所产生的一种负向反应。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绝对化(非黑即白),过分自以为是,但常常“眼高手低”;常表现出一些对抗行为如:爱唱反调,对老师、长辈无礼貌,喜欢捉弄别人;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破坏行为等。这种心理在当今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也就是教师工…  相似文献   

7.
在班主任工作中,批评是开展思想工作的一种常见方法。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学生的误解,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或抵触行为,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给教育工作带来困难。因此,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巧妙地给他们留下一个接受批评并改正缺点错误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对环境事物的刺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同常态性质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逆反心理有时表现出积极的作用,如有的人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身处逆境表现出的积极抗争。逆反心理更多地表现出它的消极作用,它是一种与正确教育相抵触的心理定势,本文所述的逆反心理即是指这种消极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很多中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尽管方式和程度有差异,但给中学生健康成长构成障碍,给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造成阻力,甚至影响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实施则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德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进行教育、引导,或对受教育者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受教育者所产生的排斥、抵触、厌恶等反常情绪。它削弱乃至葬送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养成有着极大的副作用。德育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性,必须纠正这种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0.
自学消极心理是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其行为受到阻碍和干扰而产生的消极不安、回避冷漠的情绪体验。它严重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自学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排除自学消极心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一、克服定势心理的负迁移所谓学习的定势心理,是指经过一定的学习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往往会使学生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作出行为反映。良好的学习定势会产生一种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作用;不良的  相似文献   

11.
宿万周 《甘肃教育》2014,(17):33-33
正逆反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初中这一阶段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的一个突出心理特点。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和担任班主任工作中了解到,初中阶段是学生逆反心理表现得最为严重的年龄段,本文试图从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方面加以分析和探究。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这个阶段的  相似文献   

12.
何谓逆反心理,目前尚在讨论之中,就其表述在有关文章中有不同说法,一般解释为,在一定条件下,对方产生和当事人的意志和愿望背道而驰的心理和行为。具体说,就是当我们用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时,对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时,人们会产生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或者说是逆反心理,它的产生既依赖于刺激的性质和方式,也依赖于个体的动机、态度、经验和人格等中间变量。逆反心理属于社会心理的一个组成部份,它不仅表现在青年人身上,中年人、老年人身  相似文献   

13.
厌学是由于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或其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心理反应,体现为学生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和拒绝行为等方面。教师对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从宏观角度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对小学生的这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疏导干预,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进入高中,学生多多少少表现出一定的逆反心理,重者表现为对学习生活消极、冷漠,甚至与教师、家长"对着干"。如果不及时采用一定的策略来应对,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逆反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形  相似文献   

15.
施勤勤 《快乐阅读》2011,(18):69-70
逆反心理在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它构成一种抗体,阻碍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影响了预期的教育效果。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种"离心力",是影响教育的严重心理障碍。笔者试图根据其产生的原因,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寻求有效对策,来预防和削弱中学生的消极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6.
“逆反心理”是指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干扰和障碍,致使目标无法实现或当需要无法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对抗情绪。一旦条件具备,这种情绪就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心理反泄”。换言之,“心理反泄”就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逆反心理”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它对学生的品德、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都有极其消极的影响,如任其发展,造成“心理反泄”,必将导致严重后果。一、“心理反泄”的成因1.生理因素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处于青春期的人,性腺功能显现,大量分泌的性激素,能增强下丘脑的兴奋度,使…  相似文献   

17.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许多时候,总有一些学生喜欢和老师“对着干”、“唱对台戏”,或做起事来消极、冷漠,县至以厌恶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周围的人和事,这就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认真对待,合理解决,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探讨、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以及形成的原因,积极寻找对策,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当主体对客体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思想、行为等的引导、控制、纠正时,客体所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情绪或反控制心理。 逆反心理人皆有之。它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古今中外、男女老少都存在。例如有一只箱子放在那里,本来并不引人注目,但如果有人叮嘱千万不要打开,结果大家就产生非要设法打开看个究竟不可的心理。这是探索性的逆反心理。又如有的人对某件事本来并无反面的观点,但当别人一再宣传其正确观点时,他却偏要唱反调,以此而感到某种满足。这是认识事物的对抗心理。再如有的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本来并不怀疑,但如果把优越性绝对化了,并把资本主义讲得一无是处,他反而要讲资本主义也有优越性。这是政治观点上的逆反心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9.
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得性无助感”是一种放弃努力的行为的反应,是从“无论个体自身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的想法而来的放弃行为。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是在一定的数学学习情境中诱发的,由于学生长期没有达到预期学习目标,屡次遭受失败的挫折,产生消极认知,确信自己对学习数学缺乏能力,产生无能为力之感,从而在动机、情感、认知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往往使学生降低或丧失数学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怀疑自己的智力水平、数学学习能力,对数学学业任务放弃努力,产生一种焦虑、厌倦、学习信心丧失的消极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20.
步入21世纪,整个教育界也发生了一些比较显著的变化.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一个较为优越的环境中,从小的个人自立自理能力较差.尤其是在家庭生活和学校学习过程中,在生活上和在处理与别人(主要是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系上,容易偏执. 针对现在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我们该如何应对,以起到化消极为积极的作用呢? 一、要认清到底什么是"逆反心理" 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逆反心理"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的厌恶、反感甚至敌对的一种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驰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对学生而言,学生在学校所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就是对学习的消极和对老师或同学在情感上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